与司马错结识后的日子里,秦轩一心扑在完善军中文化教育与军事融合的事务上。他时常与司马错探讨,将文化知识巧妙融入战术讲解,士兵们不仅军事素养提升,对战略意图的领会也愈发深刻,军营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一日午后,秦轩正在整理文化教育资料,小李匆匆跑来,神色慌张,脚步急促得差点被门槛绊倒,气喘吁吁地喊道:“秦哥,大事不好!听说魏国又在边境集结兵力,看这架势,恐怕又要挑起战事。”秦轩闻言,手中动作一顿,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严肃起来,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心中涌起一阵不安。他放下手中竹简,起身说道:“走,去看看。”
二人赶到议事营帐时,里面已挤满将领,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司马错站在地图前,面色冷峻如霜,眼神中透着犀利与警惕,手指在地图上的边境区域点划:“魏国此次来势汹汹,看这部署,怕是要对我们的几处关隘动手。”一位副将急切地向前跨出一步,双手不自觉地攥紧,大声道:“将军,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要不要立刻调兵增援?”
秦轩站在角落,静静聆听,大脑在飞速运转,思绪如紧绷的弦。他想到之前与士兵交流时了解到边境地形,灵机一动,上前一步拱手道:“将军,我有个想法。魏国军队虽强,但我们对边境地形更为熟悉。比如黑水谷一带,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陡峭,中间通道狭窄,易守难攻,我们可提前在那里设伏,截断魏军补给线,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司马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点头:“秦轩所言有理,不过还需谨慎行事。”随后,众人开始商讨具体作战计划,营帐内气氛热烈,争论声、分析声此起彼伏,观点的碰撞犹如战场上的厮杀。
作战计划敲定后,秦军迅速行动。秦轩主动请缨,带领一队士兵前往黑水谷。一路上,他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如松,神色冷峻,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身旁的士兵们虽面色紧张,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但在秦轩的感染下,都挺直了脊梁,鼓足了勇气。“兄弟们,此战关乎秦国安危,我们务必全力以赴,坚守阵地!”秦轩大声喊道,声音激昂有力,在队伍中久久回荡,如同战鼓般振奋人心。
抵达黑水谷后,秦轩立刻指挥士兵们布置防御工事,他穿梭在队伍中,大声发号施令:“动作快点!把这些树木砍倒,设置路障!”士兵们迅速行动,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设置路障,挖掘陷阱。他亲自爬上高处观察地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仔细审视着每一处山谷、每一条小路。此时,他的心中既有紧张,又有期待,紧张的是即将面对残酷战斗,生死未知;期待的是能借此战证明自己的战略构想,为秦国立下战功,让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
几日后,魏军前锋部队踏入黑水谷。秦轩躲在隐蔽处,紧紧盯着魏军动向,手心微微出汗,把手中长枪握得更紧了,指节泛白。待魏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他大喝一声:“放箭!”刹那间,万箭齐发,如蝗虫过境,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山谷震塌。魏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士兵们四处逃窜,互相碰撞。
战斗进入白热化,秦轩挥舞着长枪,冲在最前面,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次刺出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带领士兵们与魏军展开激烈拼杀。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击退魏军,守护秦国。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染红了土地,喊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让人胆战心惊,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激战正酣时,秦轩发现魏军有突围迹象。他心急如焚,额头上青筋暴起,大声呼喊:“兄弟们,不能让他们跑了,给我拦住!”他不顾危险,如猛虎下山般带领士兵们奋勇抵抗,一次次击退魏军的进攻,身上溅满了敌人的鲜血。
不知过了多久,魏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溃败逃窜。秦轩望着远去的魏军,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身体因为过度疲惫而微微颤抖。此战虽胜,但他深知,秦国面临的威胁远不止于此,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而他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为秦国的和平与安宁而战,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