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中海集团总部,量子能源全球合作峰会现场。江寒把从月球带回来的水晶棱镜放在全息台上,会场的灯光一下子暗了下来。棱镜投射出来的不再是星图,而是地球上所有量子储能站的实时画面 —— 在非洲草原上,牧童用手机 App 把多余的量子能源卖给跨国车企;欧洲的摩天大楼外墙上,光伏板和量子装置一起组成了能 “呼吸” 的能源幕墙。
“我们决定开放‘世界之树’底层协议。” 白逸飞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在会场响起,“不管是哪个国家、哪家企业,甚至是个人,都能用废旧电池搭建自己的量子节点。” 台下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那些国际科技巨头的代表们脸都白了 —— 他们精心布局的数据牢笼,在这个开源协议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合作的过程并不顺利。瀚海白氏的技术团队进驻中东一个国家的时候,当地部落首领非要在量子站的顶端镶嵌他们的图腾徽记。江寒亲自带着设计团队跑到沙漠,看着老工匠用骆驼骨雕刻出把量子火焰和图腾结合在一起的纹样,突然就想起了南美雨林里的金字塔 —— 真正的技术融合,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要让它在当地生根发芽。
在亚洲,国际科技巨头搞了个 “绿洲行动”,想用免费的能源设备抢占乡村市场。白逸飞却让中海研发中心把 3d 打印设备送到山区,教村民用当地的黏土制作量子催化剂载体。第一座带着孩子们手印装饰的量子站在喜马拉雅山麓亮起来的时候,竞争对手的无人机拍到了这样的画面:村民们围着发光的装置跳舞,光晕里隐隐约约能看到和月球飞船一样的几何符号。
最惊险的一次较量发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科技巨头联合做空机构,想通过操纵股价,破坏瀚海白氏的合作信任。江寒却在开盘前一小时,向全球直播了南极实验室的最新成果:用海水和废旧电池做出的量子催化剂,成本只有传统工艺的二十分之一。股价逆势涨停的时候,白逸飞在交易大厅收到神秘团队的消息:“真正的护城河,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
冬至那天,江寒和白逸飞爬上了中海总部的天台。远处,黄浦江面上的量子航运灯塔正在调试,每次闪烁都在给过往船只输送清洁能源。白逸飞指着对岸正在建设的 “守灯人广场”,那里会陈列从车库旧电池到月球电路板等所有关键展品,问:“你说陈叔他们现在在哪儿呢?”
江寒望着夜空中模模糊糊的月球轮廓,想起棱镜里最后出现的那句话。他拿出手机,给全球量子网络发了一条消息:“火种准备好了,下一站,蟹状星云。” 与此同时,千家万户的量子灯一起亮了起来,在城市的天际线勾勒出一个巨大的箭头 —— 这个箭头不是指向太空,而是向下,指向每个人手里的废旧电池,那可是文明最朴实的起点。
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瀚海白氏联合发布了《量子能源公民手册》。手册第一页写着:“想成为守灯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点亮自己那盏灯。” 在中海研发中心的地下室,当年中关村车库里的旧桌椅又被摆了出来,桌面上用铅笔写着两行字,一行是江寒写的 “能源应该像空气一样”,另一行是白逸飞后来加上去的 “而我们都是会呼吸的管道”。
《量子能源公民手册》的热潮尚未退去,白氏集团突然宣布独立主导 “北极光” 新能源项目,核心是将月球量子共振技术民用化,在斯瓦尔巴群岛建设全球首个地月能量中继站。消息一出,国际科技巨头的喉舌媒体立刻造势:“白氏企图垄断太空能源链”,而瀚海资本作为合作方却被塑造成 “技术附庸”。江寒在中海总部的落地窗前望着黄浦江面的量子灯塔,指尖摩挲着那份被曲解的合作协议 —— 他清楚,这是对手分化瓦解的第一步。
白逸飞在奥斯陆的项目启动会上感受到了刺骨寒意。挪威政府突然要求项目股权结构中本土资本必须占比 65%,而原本谈妥的合作伙伴纷纷撤资。他看着会场外举着 “反对太空殖民” 标语的人群,手机里弹出江寒的消息:“他们在用‘国家安全’做幌子,真正目标是切断我们的地月技术闭环。” 此时的瀚海资本更糟,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任何使用美制技术的企业与之合作,理由是 “量子能源威胁全球数据安全”。
“我们被分割成了两半 —— 白氏在前台扛着技术垄断的骂名,瀚海在幕后承受制裁。” 白逸飞深夜飞回中海,在车库旧址见到江寒。两人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当年的旧电池和月球带回的电路板。江寒突然笑了:“记得陈叔说过的‘忒修斯之船’吗?或许我们该主动拆解这艘船。”
三天后,白氏集团宣布 “北极光” 项目转为全球开源计划,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提交设计方案参与地月中继站建设。与此同时,瀚海资本在深圳召开 “量子蒲公英” 发布会,推出完全自主研发的 “星火” 量子芯片,核心技术源自南极实验室的海水催化剂成果,不含任何美制技术节点。当江寒在发布会上展示芯片的显微照片时,观众席传来惊呼 —— 芯片电路的排列方式,竟与月球飞船的量子矩阵如出一辙。
国际科技巨头的打压变本加厉。他们操纵黑客攻击全球量子节点,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短暂停电。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白氏瀚海联合应急小组启动了 “民间守护者” 计划 —— 根据《量子能源公民手册》教程搭建微型量子站的用户们,自发组成了分布式能源网络。在菲律宾宿务岛,一个用废旧手机电池搭建的家庭量子站,竟在主网瘫痪时维持了整个社区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