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将鲁函凭借虎踞堡的坚固工事和充足粮食,下定决心死守,谭威觉的强攻必将造成己方士兵的大量伤亡,他爱惜麾下将士的生命,实在不愿采取这种代价惨重的方式,因此双方陷入了僵持不下的对峙局面。
此时营帐内,谭威眉头紧锁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减少伤亡而拿下寨堡,他的圭圣军不能再减员了,谭威不想让自己的家底有所损失。这时随军暂领参赞的杜风正走进营帐,见谭威一脸愁容,彳亍后还是上前说道:
“将军,您看这虎踞堡周边,山势险峻,咱们大军确实难以翻山而过。但平日里山民能出入山中砍柴,这说明必定有隐蔽小道。咱们不妨重金寻访当地药民,他们常年在山中采药,对地形最为熟悉,说不定能探出一条可利用的道路。”
谭威听后顿时开悟,觉得此法可行,当即采纳说道:
“杜参赞所言极是,就劳烦你带人速速去办。”
杜风正领命,迅速带着几名亲兵,深入周边村落,开始了紧张的寻访工作。
吴三桂此次心怀算计,想着让他的两个干兄弟在战场上露露脸,积累些战功,自己初任崇祯心腹,不能过于傲立于群臣之外。于是在黄崇、方光琛和谭威等几部人马汇兵之后,任命黄崇暂时担任前军联合主帅,方光琛为副帅。
这一番操作,直接给谭威来了个二重奏,让谭威处于他们的钳制,而吴三桂自己则可以在背后遥控指挥,有功可揽有责可推。这些日子里,大军消耗的粮食数量惊人,攻打山寨又耗费了许久时间,黄崇因此对圭圣军的战力产生了质疑,他皱着眉头对身边人说:
“这圭圣军,攻打一个小小山寨都如此费劲,真不知其战力究竟如何。”
方光琛却不这么认为,他提醒道:
“黄帅,这虎踞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质疑圭圣军的实力。圭圣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前的巨鹿大战大家也有目共睹。”
黄崇对此也不再说什么,而方光琛也不是看好谭威,而是身为投机者的敏锐度,但凡能让吴三桂不择手段的,那必是龙凤,可以结个闲缘。
谭威这边也有了进展,数天过去了后,杜风正一行人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知晓小道的采药山民,谭威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立刻召集众将,商议作战方案。
谭威根据这一情报,制定了“跳点战术”方案,他把后世的美日太平洋战争经验总结起来,那一个个寨堡就相当于硫磺的、关岛等,可以越过虎踞三寨,先攻打那些相对弱小的寨子,如此便能孤立虎踞三寨,使其陷入困境。
虎踞堡内,守将鲁函此前被弩箭所伤,虽已有所好转,但行动仍有些不便。他自信虎踞堡粮食充足,工事坚固,只要坚守不出,明军一时半会儿也拿他没办法。被包围的第十天清晨,鲁函正在营帐中休息,突然听到寨外传来阵阵喧哗声。
他心中一惊,以为是明军来袭,连忙起身,穿戴好盔甲,准备迎敌。然而当他走出营帐询问情况时,却得知对面的圭圣军已经退去。鲁函心中犯起了嘀咕,他久经沙场,明白战场上瞬息万变,明军此举必定有诈。
他不敢掉以轻心,立刻派人出去侦察,过了一会儿,侦察兵回来报告,确认明军营地已经空无一人,副将在一旁担忧地说:
“大帅,明军如此反常,恐怕另有诡计,咱们不可大意。”
鲁函认同地说道:“管他什么诡计,咱们只要守住这军寨,便是大功一件,他们也就拿咱们没办法。”
鲁函这话其实不假,按照常理确实是最优解,这鲁函本是沙场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只可惜他性格耿直,与张献忠义子在军中产生了矛盾,因此被排挤到这虎踞堡驻守。来到这里后,他心灰意冷,每日喝酒玩乐,对军中事务也不再像从前那般上心。明军拿他这易守难攻的虎踞堡没办法,叛军那边又因他的背景,也不敢轻易对他动手,如此一来,鲁函在这虎踞堡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前夜,趁着月光洒在虎踞堡外的明军营地时,圭圣军全体将士在谭威的指挥下,趁着夜色悄然撤离虎踞堡。队伍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在采药山民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朝着大岭堡进发。
山民对这一带的山路了如指掌,在他的引领下,圭圣军顺利地绕过了一处处险峻的地形,迅速向目标靠近。
此时大岭堡守将心中笃定,认为明军仍在全力包围虎踞三寨,短期内不会对自己这边构成威胁。于是如同往常一样,安排了几个哨兵,便回营帐休息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土字营的五十名精锐军士,在夜色的掩护下,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摸近寨门,他们动作敏捷,悄无声息地来到寨墙下,接着他们迅速搭起人墙,最下方的士兵咬紧牙关,稳稳地支撑着上面的战友,上面的士兵则奋力攀爬,这种叠罗汉是圭圣军日常训练科目。
不一会儿,便有军士成功翻入寨内,进入寨内的军士们迅速解决了毫无防备的哨兵,随后等待后续战友汇合后,他们手持利刃,裹脚衔枚朝着卫兵休息的地方摸去,手起刀落,砍杀了卫兵,紧接着,他们用力打开了寨门,这些都是特战科目,大家做起来很顺利。
早已在外面等候多时的左军一千人,如洪涛般迅速涌入,敌兵此时才发现明军的偷袭,顿时乱作一团,有人慌乱地敲响了锣鼓示警,然而在这混乱的局面下,他们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圭圣军的军士们手持特制复合连弩,在张小甲的指挥下,朝着慌乱的敌兵多段覆盖射击,一时间弩箭如雨,敌兵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张小甲见状,掐算火候差不多了开始含降:
“敌军听着,尔等已然被围,绝无生天,投降者可免一死!”
大部分敌兵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跪地乞降,但仍有少数顽抗者,妄图负隅顽抗,煽动复起,结果被弓弩手定点射杀。敌将趁乱企图从后门逃跑,可他刚跑到后山,就被守在后山的军士团团围住,无奈之下,只得乖乖投降。
此次突袭,圭圣军大获全胜,仅仅轻伤了十几人,却歼敌众多。谭威看着眼前的胜利,心中却有些忧虑。为保计划周密,他未曾请示,就怕敌军知晓可能导致整个战局陷入被动,他并未向黄崇报告这一作战计划。
另一边黄崇见圭圣军连续十天按兵不动,这日又突然撤围,不知去向,顿时大发雷霆,怒声说道:
“这谭威,到底想干什么?如此不听号令,我定要斩了他,以正军法!”
方光琛见黄崇如此愤怒,连忙劝解道:
“黄帅且慢,谭将军足智多谋,他此番行动,想必另有谋划,早前诸多战役,谭将军都是出其不意的,咱们不妨先观察几日,再做定夺。”
黄崇听后,虽心中怒火稍减,但仍气呼呼地说道:
“好汉不提当年勇,这一次若他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定斩不饶!”
黄崇最终还是等不及了,决定派两千人马试攻虎踞堡,方光琛考虑到虎踞堡易守难攻建议道:
“黄帅,虎踞堡地势险要,敌军防守严密,两千人马恐怕不够,依我看增兵至四千,效果会好一点。” 黄崇沉思片刻,觉得方光琛所言有理,虎踞堡勉强也能展开四千人,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虎踞堡上,鲁函一直密切观察着明军的动向,他看到明军换了部队,对身边的副将说道:
“这一部明军,弩箭明显不如之前的那队,他们想强攻我虎踞堡,可没那么容易。”
此时黄崇部将曲楚来到虎踞堡前,开始老套的骂阵,试图激怒敌军,引他们出战。然而鲁函不为所动,像看傻子一般看他,坚守不出。曲楚骂了半天,见敌将毫无反应,心中恼怒,遂带队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