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大房院子,大夫人的房间里。
小晴正一副不情愿的模样,扭头又看了看挡在门口反方向的两个丫鬟。
其实也不用那两个丫鬟出手,相信只要小晴敢起身走出去,瞬间就会被站在身旁的大夫人给摁住。
“你就别躲了,这身衣裳非得今日穿不可!”国公夫人亲自将小晴一把拽过来,就像是拎着小鸡崽一样摁在了桌子上。
就在刚才,她也是这样子被拽着从老太太屋子里拎出来的。
中午的时候,老太太说有事找她,小晴才刚走进屋子呢,就看到大夫人在屋里不知道等了多久。
见她进门,大夫人一把将她捉住,在老太太满脸笑意地注视下,将她拽走。
看那来势汹汹的样子,小晴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犯什么事了呢。
比如十一打她小报告之类的……
后来才知道,这是宫里送来帖子,大夫人这是逮她去参加晚上的宫宴呢!
其实小晴还真讨厌这种正式场合的。
特别是后来成了嫡小姐,她就越加讨厌那种阿谀奉承的场合了,就算是因为身份的关系,参加的宴会上她都是被围着拍马屁的,但各种阿谀奉承,面对那么多人围着说好话,陪着笑脸她就觉得挺累的。
而且一些话,对方夸的人不觉得尴尬,她是被夸的都觉得尴尬了。
真就应了那句话,只要我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虽然她是丫鬟出身,还是老太太跟前的“吉祥物”,理应是懂得参加一些正式场合的谨言慎行的。
但“会”,不代表她喜欢啊!
以前她是没得选,但现在她只想待在房间里,在自己柔软的大床上躺好!
好吧,现在她也没得选。
“平日还能惯着你,但今天可不行了!那帖子上就写了你的名字!”
小晴不知道宫宴的主人,淑太妃为什么会点名邀请她。
这虽然是重视的表现,但她还是觉得大可不必。
小晴苦着脸被按在菱花镜前,看着铜镜里那个满头珠翠的少女,活像只被强行打扮的猫儿。大夫人往她腰间系羊脂玉佩时,她忍不住小声嘀咕。“这浑身首饰玉佩小铃铛,不但压得慌,我怕动作大一点就往下掉东西……”
“胡闹!”大夫人拍开她偷解珠钗的手。“今日康寿宫宴请的都是三品以上诰命夫人,你大姐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宴会上被相中……”
未说完,外头传来大姐任婉的娇笑声。
“小妹莫不是怕见人?”她说着,止住了她娘大夫人还想要继续从盒子里掏饰品的手。“好啦好啦,别带啦,小妹天生丽质,你给她带那么多首饰一阵闪闪发亮的,反倒显得繁琐老气了。”
她说着,还从小晴头上抽下了一根珠钗。
“你看,这么重的钗子,都要把小妹压坏了。”
“去去去,一边玩去,我刚摆弄好,你添什么乱!”大夫人将大女儿往一边推,任婉也不生气,反倒透过镜子看到小晴正睁着一双大眼睛满是期盼地看着她,唇边的笑意更盛了。
“哎呀,娘你就听我一回,小姑娘带这种珠钗不好看!都拿掉,简单点就挂一两件装饰最好看了!”她说着,还隔着镜子朝小晴眨眼睛。
…………
暮色四合时分,康寿宫七十二盏鎏金蟠龙宫灯次第亮起,将整座宫殿映照得如同白昼。
殿前汉白玉阶上铺着猩红毡毯,两侧立着二十四对青鸾衔珠铜灯,灯芯浸着南海鲛油,焰色竟是罕见的青白色。
晚风拂过殿前那片百年紫藤花架,将淡紫色的花瓣吹落在往来宫女的云鬓间,又随着她们轻盈的步履飘进殿内。
虽说是淑太妃四十整寿,但这排场分明是按着太后规格来的。
“礼部张尚书夫人到……”
“荣国公府大夫人到……”
………………
“安远侯府献红珊瑚树一对……”
“荣国公府献缂丝《瑶池仙寿图》一轴……”
“内阁首辅献和田玉如意一柄……”
唱礼太监的声音在暮鼓声中格外清亮。
殿外停着的轿辇早已排到宫门外二里地,光是各府仪仗就把三条宫道堵得水泄不通。
有眼尖的小宫女发现,连平日鲜少露面的留侯老夫人都被四个健妇搀着下了轿——这位可是先帝亲封的一品诰命,今年七十有三了。
殿内十二扇紫檀木雕花隔扇尽数打开,露出当中那幅三尺高的《瑶池献寿图》缂丝屏风。
屏风前设着鎏金象足香案,案上错金博山炉里焚着御赐的龙涎香,青烟袅袅间,隐约可见香案两侧摆着的红珊瑚树——那是南洋进贡的珍品,枝丫间缀满鸽卵大的东珠,在灯光下流转着柔润的光晕。
淑太妃端坐在东首的紫檀木缠枝牡丹榻上,一袭湖蓝色云纹翟衣映得她肤若凝脂。发间那支九凤衔珠步摇随着她微微颔首的动作轻颤。
十一继位后,并未多么照拂淑太妃母族,也并未对淑太妃这个养母表现得如何亲近。
虽然只是养母的母族,那也是母族。
皇帝陛下对待母族态度冷淡,虽然淑太妃大哥王大人在十一继位后升官礼部尚书,但他原本就是兵部侍郎。虽然在这种朝廷要员的职位上官升一品也是大升,但那段时间可不少人升官。
因为前首辅程秉党派被新皇以各种理由清算,朝中不少高官位置空缺,所以那段时间不少官员都往上升了。
所以王大人这升官,谁都说不准是不是皇帝陛下对母族的照拂。
也不知道皇帝陛下是不是避嫌,一直以来对母族不咸不淡。
但大夏人一向重孝道,即便只是养母,也即便皇帝陛下对母族不咸不淡,但没人敢怠慢淑太妃。
就看今晚淑太妃的寿宴,各家官员权贵、世家大族无一缺席就知道大家的态度了。
其实,别说京城其他人在猜测淑太妃与皇帝陛下的关系了。
就连淑太妃本人,都摸不准这个在她膝下长大的儿子是何态度。
她自己也在揣测这个儿子的心思。
她也是这宫里的老人了,她可清楚自己这皇帝养母的身份,若是陛下不在意,她什么都不是。
能从十几个皇子中杀出来继位的,当今陛下虽然待人随和,总是挂着笑脸,但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个善茬。
大夏人是重孝道,皇帝陛下不能明着动她这个“娘”。
但淑太妃在宫里生活这么久,她可太了解了,这宫里,有千万种方式可以让一个人顺理成章地消失。
她敢摆架子,估计第二天就得“重病”。
好消息,皇帝陛下没有对她露出过厌恶的感觉。
坏消息,皇帝陛下没有表露出对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