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何尝不想多留片刻,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呢?然而命运已无可挽回。
于是看着眼前跪着的孩子们——两儿一女,周瑜带着不舍叮嘱道:“记住一定要好好听母亲的话。”
“你们以后一定要坚强……”
话未及说完,周瑜的手便无力地垂落了下去,这位旷世英才的生命就此划上句号。
霎时间,整个周府都沉浸在一片悲恸声中。
苍天也似动容般降下倾盆大雨,似乎连老天爷也在为失去一位英才而哀悼。
周瑜的死讯很快传遍了柴桑的每一个角落。
得知此事后,江东的文臣武将们无不面露无奈与绝望之色。
仿佛这场战争在未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一切,并被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所笼罩。
不过,孙权仍然决定执行周瑜临终的计划,下令派使者前去联络山越人寻求同盟。
然而,如今整个柴桑城已经被寇封的部队严密封锁,别说人了,就是一只苍蝇也别想飞出去,如何能顺利地与山越联合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组织一支敢死队突破包围圈,去与山越建立联盟。
于是,在柴桑的大殿里,孙权环视左右,郑重说道:
“此战关乎江东存亡,如若能够联山越则有一线生机。
我打算亲自出城挑战寇封,以吸引他的注意。”
他接着对众人说:
“趁此时机,请周泰带领三千精锐士兵从西门突围前往南方,和山越谈判求援。
你意下如何?”
听到主公的要求,周泰即刻站起身来答道:
“主公,末将只会带兵作战而不擅长交涉之事,这样重要的任务还是交给凌统为好。
此外,末将应留在主公身边保护您的安全。”
周泰的忠勇让孙权心中一暖,他意识到这种将领正是江东不可或缺的支持。
随后,孙权转向凌统,带着温和的笑容继续道:“公绩啊,你父亲是为了守护江东而牺牲的,现在在我麾下也只有你具备文武全才。
这项重任就交给你如何?”
虽然心里不愿远离,但看到其他武将在能力上的局限,以及自己确实更合适的人选后,凌统最终答应下来。
“既然如此,那么传令诸将听命:准备兵力出击。
我要亲自出城挑战寇封以确保为公绩创造一个离开柴桑的机会。”孙权限制做出指示。
随着命令传达下去,孙权带头冲出南城门与敌人面对面。
这一行动连寇封都感到惊讶不已。
当得知孙权亲自出城迎战的消息时,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寇封向庞统和诸葛亮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孙权会这么做?在这个时刻出城又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他真要跟我正面决战?”
二人都认为这应该和几天前周瑜去世有关联。
“主公您说得对”,诸葛亮回应道。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准备好应对一切可能的情况”。
很快地,双方军队就出现在了柴桑南门外——一万江东士卒由孙权率领,包括黄盖、周泰在内的多位猛将在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
而在他们对面,则是骑着白马、手握龙银枪、英气勃勃地站在那儿的敌军统帅寇封。
相较之下,寇封不仅比孙权更为年轻,还显露出更胜一筹的英雄气概。
而这仅仅是他二人第二次见面。
当孙权与他的文武将领亲眼目睹寇封的雄姿时,不禁心中升起了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
谁能想,一个刚满二十、刚刚及冠的年轻人,竟已拥有两州之地,并且统领四十余万大军;他麾下的猛将和谋士个个都是当时的精英。
能够驾驭这样一群人,寇封岂会是无能之辈?他的风采完全称得上一位真正的明主。
两军阵前,孙权感受到双方实力的悬殊差距,可能还有周瑜的逝世给他带来了沉稳与反思。
这次见到寇封,他并没有挑衅,而是对对方流露出一丝欣赏之情。
“寇封,确实如传闻中所说,你年轻得很啊!或许等到将来,真的天下都会落入你的囊中了。”
听闻此言,寇封露出微笑。
“这么说来,你率众而来,是不是有意带着你的部下归降我呢?”
孙权微微变色,哈哈大笑起来:
“你说什么话呀,我们江东立国已久,绝无投降的可能!不过,既然来了,倒是可以见识一下你的英姿!”
孙权又提出挑战:“你敢和我的众将进行一场单挑吗?让你知道,我们江东也有血性的男儿。”
话音未落,孙权身后的将领们纷纷提刀怒目相向。
但寇封心中暗自思索,像孙权这般深藏不露的人,必然另有打算。
毕竟,说到玩权术,在三国里孙权排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孙权的具体意图。
正当思虑未果之际,寇封看到黄盖冲上前挑战罗成,意识到孙权此番安排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争取时间,以拖延战术吸引注意力,方便凌统一行人离开柴桑去找山越求援。
此时的黄盖深知自己的职责重大,必须全力以赴为这场战斗献力。
黄盖出战后立刻与罗成交手,然而由于两者实力的巨大差距,不久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孙权眼看情况不妙,唯恐黄盖遇险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因为这位三朝元老的陨落将会严重动摇东吴将士的军心。
那时,抵挡寇封的攻势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孙权立即命令周泰和朱桓两位将军前去支援。
“黄将军勿慌,周泰(朱桓)前来助阵!”“叮咚,周泰的属性值如下:”
周泰
武力:95 智力:78 统帅:82 政治:70 魅力:78
仇恨值:75(死敌)
朱桓武力值:84(此处省略详细描述,以免过于冗长)
见二人突袭,寇封冷笑道:“文聘、陈到,别给他们救援黄盖的机会。
一旦这位老将在这里陨落,攻破柴桑易如反掌!”
文聘和陈到闻言立即出战,直奔周泰与朱桓。
一时间,场上形势胶着,陈到略微占优但无法速胜,文聘也仅在朱桓面前稍占上风,双方都难以彻底压制对方。
见到这种情况,孙权顿时心惊。
“全琮、丁奉,你们立刻增援黄盖老将军,绝对不能让他被罗成击毙,否则大局将定!”
随即便见全琮和丁奉拍马赶到,与黄盖合力共同对抗罗成,三人的合力颇有当年三英战吕布的味道!
与此同时,西门方向忽然大乱,一支军队从城内杀出。
为首的将领手握长枪,冲入寇封的大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守卫西门的副将立刻派人来禀报说:“主公,凌统领军三千向南而去,将士们难挡,请派遣援助!”
听到这一情报,庞统分析道:“主公,孙权此举意在拖延时间,以掩护凌统突破包围。
按他行军的方向看,必定是去寻找山越联合作战。”
在一旁的诸葛亮点头称是:“不错,这是东吴周瑜留下的计策。
若与山越联手,可能内外夹击,对我们将十分不利。”
明白了这层意思后,寇封看向孙权的眼神愈发了然。
他心中明白,原来这番交战背后藏着这番玄机。
而黄忠也忍不住 ** :“主公,此时斗将,即使孙权众将齐出,我们仍不占据上风。
末将认为应当前去拦截凌统,以免敌人成功与山越会师。”
然而,诸葛亮和庞统一同笑着答道:“不必急于拦下凌统,黄忠将军的任务应是在这里与敌将正面厮杀。
放凌统离开是为了牵制东吴兵力,使他们无暇他顾。”
黄忠虽然疑惑,但也意识到这其中必有深意。
只见寇封眼神一亮,“果然是卧龙凤雏的智谋啊!这正是解除扬州最大危机的好方法!”
他对两人的布局深感佩服,并且已经明白了他们所计划的内容。
这两位谋士已经想好了计策,此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扬州的隐患!
要知道,尽管孙权占据了扬州,却始终未能成大事。
这其中有诸多原因:
第一,扬州人口与荆州和中原相比相形见绌,远不足以支撑孙权的雄心。
此外,还有山越族人的叛乱,使得孙权即便有意北伐或者进攻荆州,也难以全力施展。
每次孙权的大军出征,山越都会趁虚而入,侵扰后方。
因此,孙权不得不分兵防备山越,这就导致他对外作战时常感到兵力捉襟见肘,战败次数也就更多了。
孙权并非不想根除山越,实在是力有未逮。
孙权曾多次派大将如周瑜、吕蒙、陆逊等征讨山越,虽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战果其实并不显赫。
每一次征讨收获的成果都很少,最多也只是一次斩首几千人,俘虏万余人而已。
关键问题在于,每次大军出发时,山越就会藏匿在深山密林之中,让大军无法进入,从而难以将其一举歼灭。
等到大军一撤走,山越又会再次出来 * 扰,陷入了一种无法打破的恶性循环,使得江东南部的百姓饱受其苦。
想要剿灭山越,最大的难点不是孙权无能,而是山越从来不肯与孙权大军正面对抗,反而利用山地分散袭扰,这也成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对周边游牧民族战争中的一个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