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寇封心中不由得涌起一丝感动,心想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不过大乔竟然也会出面劝说孙尚香,这让寇封感到颇为意外。
毕竟,大乔一向对他态度冷淡,甚至有些对立,而现在这样的举动确实让他始料未及。
他轻轻拍了拍孙尚香的背以表安慰,然后转身向大乔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原本两人之间似乎水火不容,然而现在看来,他却要感激大乔的一番良苦用心。
或许是大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孙尚香做了榜样,使得孙尚香更加容易接受这个改变,对此恩情,寇封满怀感激。
而对于小乔,寇封则感到一些恼怒。
他随即开口说道:“看在大乔的面子上,我会派最优秀的医生来为你治病,其他需求你都可以找尚香。”
说完后,寇封带着黄月英、孙尚香和樊婉清离开了房间,留下大小乔相对无言。
姐妹俩独自面对时,大乔看到妹妹咳得厉害,上前拿出药递给她,温和地劝道:
“你也太过执拗了,现在我们的命运全掌握在寇封手中,又何必与他作对呢?”听到姐姐的话,小乔无奈地道:
“姐姐,江东的大好基业毁于寇封之手,你倒还好似无所谓,为什么还劝尚香放下仇恨?”
大乔回答的时候,语气中带着几分绝望的微笑:“当初孙策强行娶了我,害得父亲郁郁而终,这样的仇怨我怎能轻易忘却?但那毕竟是他们孙家的事,与我又有什么关系?这些年我和绍儿渐渐产生了感情,不忍抛下他,再加上你在,我才勉强撑着没有自尽。”
说到此处,小乔沉默了一会儿,听大乔继续道:
“自从孙策死后,我的心中反而如释重负,高兴得很。
这寇封灭了江东,也算为咱们 ** ,报了杀父之仇,我为什么要恨他呢?倒是你,周瑜之死确实是孙权的过错,为何你要迁怒到寇封身上?”
小乔流下了两行清泪,她解释说:“姐姐或许对孙策有所怨恨,可我对周郎真心相待,从未受过胁迫,更不是他的负担。
如果不是那寇封多次发兵江东,令周郎遭孙权猜忌、积忧成疾,怎么会英年早逝?”
听完小乔的话,大乔觉得她的反应有些过分,仿佛因为周瑜的死而变得易怒。
她不再是从前那个温润如玉的小乔了。
无奈之下,大乔只能摇摇头说道:
“寇封说得没错,弱肉强食本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律。
周瑜当初攻陷庐江时也是威名赫赫,逼死了陆康等人,当时他们是胜利者,我们不得不屈从。
但现在,有比他们更强的人出现了,这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
听完大乔的这些话,小乔不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凝视着姐姐。
“姐姐,这寇封到底给了你什么样的迷惑,竟然让你这般夸赞他,难道你是对他……”大乔说到这里,摇摇头,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你这小丫头想什么了?我只是感怀,因为寇封装平了江东,我对他有些好感也是事实!”
“如今的日子,比起我在庐江被软禁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说起来还真是亏欠他!”
“不过尚香是我的妹妹,我怎么可能会和她去竞争?再说,以我的身份,也实在没有资格!”
“仅仅是因为暂住在寇封的府中,我对他多了些敬意罢了。
你应该明白,如果换了其他人灭掉江东的话,我们的命运可能更加凄惨,沦为 ** 都有可能!”
“现在孙尚香在帮助我们姐妹,寇封也没有对我们强行动手,这样的局面已经是极大的幸事了!”
听到大乔如此危言耸听的话语,小乔陷入沉默。
作为名门望族之后,她理解大乔的说法,毕竟父亲乔玄曾位列三公。
小乔与周瑜之间的感情甚深,只能靠自己慢慢走出阴霾。
而大乔和小乔对待寇封态度不同的根源在于她们各自的遭遇:大乔对孙策失望已久,以为他死后可以解脱,却不想反而在庐江软禁,内心愈发抑郁。
所以孙权被灭后,是寇封救她出了困境,她自然而然对其满怀感激;相反地,小乔一直以来生活幸福美满,但寇封的到来破坏了她的美好时光,自然不会有好脸色看待寇封。
这段时间里,寇封与几房妻妾久别重逢,自有一番新婚之感,生活过得悠闲惬意。
特别是这两天他特意多陪了陪孙尚香。
毕竟从嫁给寇封的那一刻起,孙尚香的人生就注定与寇封密不可分。
一旦寇封因孙权的事情对她不满,那她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
更何况,在面对丈夫与娘家之间的选择时,孙尚香选择了支持寇封,这种坚定的爱情让寇封不得不珍视她的心意。
但是小乔现在还在寇府养病,并且一直住下去不太合适。
寇封想到一首描绘大乔、小乔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既然曹操作了铜雀台安置 ** ,他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建造类似的楼阁来安置这些人,既给这些 ** 诸侯的妻子和女儿一个栖身之地,也可以妥善安排其他有罪的大臣的女儿成为这里的女侍。
再者说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各国女性也在秦宫中有落足之处,这符合历史惯性。
于是,寇封招来刘伯温负责修建此阁,命名为铜雀台。
得到命令后的刘伯温不敢怠慢,立即筹备资金,准备在江夏郡建此高楼,以供安顿这些人之用。
对于荆州的力量而言,建造这座铜雀台绝非难事。
对于铜雀台的妙用,刘伯温坦言大家不敢多问,也不敢多言,只要主公满意就好。
在陪了黄月英她们几天后,寇封打算去劝降关押在监牢中的曹孙刘三方的官员和将领。
同时,他还需要与自己的部下商讨应对曹操的策略,处理政务和军务,并且要进行必要的封赏。
这一仗立功者众多,加上寇封已官至大将军,除了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三公九卿外,他几乎可以对所有人进行奖赏。
因此,他的部下都在期待着嘉奖。
于是,寇封召集了他的幕僚们一起商议对策。
恰好此时得到了伊籍返回江夏的消息,这让他非常高兴,随即召见了伊籍。
此前,伊籍已经发信件给寇封详细讲述了西凉的战况。
这次出使的成功,离不开伊籍的游说技巧——正因为他说服了韩遂和马腾出兵牵制曹操的主力,才能让寇封安然夺取徐州和扬州。
因此伊籍可谓居功甚伟。
寇封与众谋士到达大殿后,看到刚刚赶回来尚未休息的伊籍,连忙起身迎接并请他讲述西凉之战的情况。
伊籍面带风尘地报告说他已经成功说服了马腾和韩遂联合牵制曹操于西凉,并简要介绍了战役经过。
\"主公,此次任务顺利完成,马韩联军迫使曹操主力滞留于西凉,这才让我顺利回归。
\"
伊籍坐下,继续解释到:“最初阶段韩遂和马腾连连挫败曹操部队,尤其是马超以高强武艺令敌人丧胆。
不过后来由于信息不畅通加上地理距离远,再加上曹仁擅长守城、西羌撤军和潜在威胁导致马韩二将心生退意。”
最后他表示:\"当我离开不久便听闻马腾中计被杀,韩遂投降。
而其子马超率三千兵马逃脱了此难,其他人则全部遇难。”
听到这些话,在场的文臣武将们无不面色沉重。
这意味着曹操再没有内忧之后,可以全心投入对抗寇封的竞争。
这两年曹操虽受打击严重但逐渐恢复,军事、民生也有了很大改观,虽然军队人数不及从前,但在财政实力和社会支持方面已接近当年全盛时期的水平。
明年春天到来之际,寇封或将迎接曹操全力的军事压迫。
届时,在徐扬两州尚未安定的状况下进行对抗,对于寇封而言显然不占优势。
面对曹操,寇封恐怕也难以全力争雄中原。
听完伊籍的话后,寇封不禁赞叹道:“曹孟德确实是我寇封的强劲对手啊!”
随之,寇封流露出几分好奇:“不过既然马超已从西凉撤退,他是投奔了益州刘璋还是汉中的张鲁?”
伊籍回应说,“主公,据我观察,马超出走方向确是汉中,但他是否加入了张鲁暂时还无定论。
途中我遇到张松,并得知汉中与益州早已关系破裂、互为敌手。”
伊籍接着说:“汉中军事强大,但难以进攻益州中心地区;反之亦然。
张松建议向主公请援,助刘璋攻打张鲁,平定汉中。”
提到“张松”这名字,寇封心中暗喜,似乎意味着他的势力已超过了曹操。
因此张松选择了先来找寇封示好。
而这一事实或许说明在他人心目中,寇封的力量已经超过曹操。
带着微笑,寇封问向身旁众人:“这位张先生莫非就是那位过目不忘的益州别驾?”
旁边的刘伯温会意地说,“是的,主公平素了解的人中,这位张先生的确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智慧,并与刘璋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