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宋令诚因为公务,把萧凛安带走了。
莫文钰易容后,又来到租的院子,今天上午开始,有路程远点村镇的百姓,带着家禽牲畜,陆陆续续的来此卖货。
突然桌子旁边,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衣衫单薄,畏畏缩缩的望着莫文钰,好像有什么话要对她说。
莫文钰冲他招了招手:“小孩,快过来,你看了我半天了,有什么事儿吗?”
小男孩鼓足勇气,嘴角嗫嚅了俩下,终于问出一句:“贵人,你这里要柴火吗?”
“哦,这里收冻死的家禽牲畜,不过你要是有柴火,我也可以收一点的。”
小男孩听到莫文钰的话,眼睛都亮了。
“柴火都是你去山上打的吗?天气这么寒冷,你一个人去砍的柴,家里的长辈呢?”
“我娘生病了,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就是想卖点儿柴火,好买点粮食,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
小男孩看见莫文钰这样的贵人,好不容易愿意听他说话,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家事全都倒了出来。
今天,是宋二正大光明的,护送莫文钰来此处院子。
说的借口是,公子不放心她,让他护卫着莫文钰,还带着宋五一起来帮忙。
莫文钰唤来宋二,让他替自己写账单,特意交代宋二,不要心疼银子,尽量多给,粮食能送就送,五斤起步。
看见衣衫破旧的,衣着单薄的,也可以做主送衣物,衣服都在门房,自己看着情况酌情考虑送多少。
她起身询问男孩:“你的柴火呢?拿过来吧!”
小男孩高高兴兴的跑到墙角,背起一捆柴火来到了莫文钰面前。
昨天架起的炉灶,已经在熬着肉粥了,莫文钰让小男孩,把柴火放在炉灶的旁边。
“你娘生的什么病?”莫文钰低头柔声问着小男孩。
“风寒,这两天雪下的太大,我家屋顶都压塌了,我家没有人会修屋顶,我娘怕冻着我和弟弟,夜里就把棉被都给了我们,所以我娘应该是被冻病的。”
莫文钰一听,这家里的情况,肯定是没有男人,也没有劳动力。
官府的救援,还没有救助到他们面前,如果不帮他把屋顶修好,孩子能不能活到救援那一天,都未可知。
“那你等等我,我去给你拿银子。”
莫文钰说完,就来到了放衣服被褥的门房,把油布从空间拿出一匹,拿了两床被子,让小8拿上这些。
又让小9去杂货间,背上一大袋粮食。
又让小男孩,先挑一身厚棉衣和鞋子穿上。
再挑了几件,适合他家人穿的厚棉衣和棉鞋,用绳子捆好,让小孩背上。
让宋五用篮子装上,两只冻死的母鸡和一大块猪肉,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就往男孩家走去。
一进院门,就看见三间正房,墙壁完好,屋顶坍塌,茅草落陷,一派破败之相。
莫文钰看着这情况,询问三人有会上房修屋顶的吗?
三个人都大眼瞪小眼的互望一下,郑重的摇摇头。
莫文钰指派小九,去寻一个会盖房子的砖瓦匠,小九把粮食放进厨房,转身离开。
厨房因为低矮,上面的雪好打落,屋顶反而没有坍塌。
莫文钰来到房间,看见一个妇人,躺在露天的房间内,身上盖着棉被,正昏昏沉沉的睡着。
只看她冻的脸色青紫,床上还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紧紧的攥着他娘亲的手。
莫文钰上前摸了摸妇人额头,并未发烧,心想还好。
借着袖子从空间里,拿出一包去风寒的丸药,让小男孩倒来热水喂妇人服下。
剩下的丸药留下,告诉小男孩,一天吃三次,一次一粒,一共七天的药丸。
不一会儿,小九带着砖瓦匠就回来了。
莫文钰询问砖瓦匠,他这房子铺上一层瓦片可行,瓦匠看了看说可以,莫文钰让他迅速找人运来瓦片,今天上午务必修好,银钱由他来出。
先给瓦匠几两银子,让他去买一车瓦片,叮嘱他多叫几个人,工钱她出。
砖瓦匠一看,是个好说话的主顾,连忙高兴的张罗去了。
莫文钰把她带来的棉被,盖在妇人和小孩的身上,又让小八、小九用油布,在门扉里面,用钉子钉上,窗户也用油布封好。
这样可以防止漏风。
并交代男孩,来年开春把油布收好,明年冬天还可以再次使用。
又用一小块布料,包给男孩十几两碎银子,让小男孩愉藏在厨房里。
反复告诫他:“等你娘醒来,再告诉她银子的下落,一定要藏好,不要对外人提及此事,我让我家小八、小九在此张罗,你拿着家中……”看了一圈厨房,也没有什么大的器皿,“算了,等会儿在我那里,找个大盆端来一些肉粥,你和母亲、弟弟一起分食,还有那两只冻死的母鸡和猪肉,等你母亲身体好点,让她熬汤给你们喝。”
小男孩看莫文钰,为了他的家人忙里忙外,连忙虔诚的磕头致谢。
莫文钰安排小八、小九在此等候,等屋顶修好,领瓦匠回来结账。
然后领着小男孩和宋五,一起回到院子。
莫文钰昨天已经安排仆役,早起做上几锅杂粮馒头。
肉粥也已经熬的差不多了。
莫文钰让人,打了满满一汤盆肉粥,给碗里多捞了几块肉。
又在篮子里,放上十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盖上白棉布,让小七送男孩回家。
并嘱咐男孩,如果他娘有什么情况,可以来此院子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