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齐国的覆灭,六国归秦,天下终于迎来了大一统的局面。
秦王嬴政站在咸阳宫的殿前,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心中既有统一天下的豪情,也有对未来的隐忧。
六国虽灭,但六国的遗民仍在。六国的文化、思想、仇恨却还是依然存在。
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力量整合为一体,如何让天下百姓真正接受秦国的统治,是他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嬴政缓缓转过身,对着身旁的李斯和御使大夫蒙毅等人沉声说道:
“六国已灭,天下归秦。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六国遗民的治理,才是真正的难题。”
李斯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大王英明神武,统一天下乃千古未有之盛事。我相信在大王的带领下,天下很快便能长治久安。”
嬴政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冷意:“六国虽灭,但六国的贵族、士族、豪强仍在。
在他们的心中可不一定有我大秦,若不能妥善处理,恐怕会成为我大秦的隐患。”
李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低声说道:“大王,臣以为,应当对六国的贵族进行严格控制,剥夺他们的权力,分散他们的势力,让他们无力再起风浪。”
嬴政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肯定:“让他们已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地位,也无自己他人的拥戴,到那时他们便如风中烛火,一吹即灭。”
蒙毅站在一旁,淡淡地说道:“大王,六国的贵族虽然不足为虑,但六国的文化、思想却深深植根于百姓心中。若不能统一思想,恐怕天下的百姓难以真正归心。”
嬴政闻言,眉头微皱:“李斯,你有什么建议?”
李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大王,臣以为,应当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推行秦国的法律制度,让我大秦的子民,学的是我大秦的文化。”
嬴政点了点头:“不错,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确实能让天下的百姓更加认同大秦。李斯,此事便交予你去办。”
李斯恭敬地应道:“诺!”
嬴政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朕决定废除分封制,诸位可有好的想法。
天下之大,不能靠诸侯来统治,周朝的历史便是很好的鉴证。”
赵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李斯则是微微皱眉:“大王,废除分封制势在必行,臣倒是有一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说!”
“郡县制!”
嬴政微微皱眉沉思了半晌:“就郡县制,将我大秦的郡县制推行至整个天下,天下初设三十六郡。”
李斯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恭敬地说道:“大王英明,臣等必当全力支持大王推行郡县制。”
嬴政转过身,目光再度投向了远方,而其威严的声音再度响起:“赵高,待公子扶苏领兵回来后,便着手准备泰山封禅。”
“诺!”
六国归秦,天下一统,秦王嬴政终于完成了秦国几代人未能完成的伟业。
他也深知,天下虽大,但人心难测。
如何让六国的百姓真正认同秦国的统治,如何让天下归心,是他必须面对的难题。
与此同时,扶苏率领的秦军已经彻底接管了齐国的一切,并将齐国的贵族、官员押送回咸阳。
扶苏站在临淄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既激动又感慨。
他知道,秦国的统一之路已经完成,但接下来的治理,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
他转身对章邯说道:“传令下去,留下一万将士留守等待王上安排官员接手齐国事务。其余兵马即刻随我返回咸阳。”
章邯恭敬地应道:“诺!”
扶苏微微点头,随后低声自语:“父王,老师,我做到了。”
而此时的咸阳城内,嬴政已经开始了他的宏伟计划。
在他的命令下,秦国丞相李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彻底打破了六国的旧有格局。
同时,他还下令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推行秦国的法律制度,力图让天下的百姓真正接受秦国的统治。
嬴政的此番举措遭到了六国贵族的强烈反对。
他们不甘心失去自己的权力,不甘心被秦国压制,但是在秦国灭亡六国的过程中,秦王嬴政便已将各国贵族遗民发配至其他地方。
致使六国贵族遗民即便有心反抗,但也无力回天。
嬴政深知六国贵族遗民终是祸害,在政令执行的同时其还下令。
加强各地的防备,严密监视六国贵族遗民。若有兴风作浪之辈,格杀勿论!
随着嬴政的命令下达,秦国的军队也调动频繁。
影密卫与黑冰台也加强了对各地的六国遗民的严密监控。
一个月后。咸阳城!
当扶苏率领大军凯旋归来,咸阳城内万人空巷,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动地。
扶苏骑在马上,脸上难掩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自豪与激动。
他知道,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开启,而他,作为秦国的长公子,将肩负起更重的责任。
嬴政亲自率领文武百官站在城门处迎接,这是对扶苏的极大肯定。
扶苏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朗声说道:“父王,儿臣幸不辱命,已将燕、齐两国彻底平定!”
嬴政走上前,亲手扶起扶苏,眼中满是欣慰:“扶苏,你果然没有辜负寡人的期望。”
扶苏谦逊地低下头:“父王过奖了,儿臣只是尽了本分。”
嬴政点了点头,转身对李斯说道:“传令下去,犒赏三军,为扶苏接风洗尘!”
李斯恭敬地应道:“诺!”
当晚,咸阳宫内张灯结彩,筵席丰盛,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为扶苏庆功。
酒过三巡,嬴政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举起酒樽朗声说道:“我大秦六代先王的不懈努力,寡人历经十年的辛苦拼搏,造就了今日华夏的天下一统。
这杯酒当敬先王、当敬为我大秦战死的将士们、当敬在场的各位大臣、当敬前线英勇奋战的秦国好儿郎。请!”
众人齐声应道:“敬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