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到顾家,就在门口看到一个小萝卜头,是个小男孩,穿着红绿相间的厚衣服,头上带着个虎皮帽。
悠哉悠哉的躺在柴火垛上,闭着眼睛晒太阳,手里还攥着个地瓜。
只不过因为睡着的原因,小手有些抓不住,差点就要掉地下。
其实掉地下也没什么,旁边有个大狼狗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哈喇子都淌了一地。
可这狗也不抢,似乎在等着地瓜掉地上,然后才叼起来吃。
似乎在说:“我现在上去啃一口,就属于抢劫,搞不好要进去,有点不值当。”
“我要是偷摸叼走,有属于盗窃,可能挨一顿揍。”
“我是中华田园犬,要有自己的底线,等掉地上,东西就是我的了,掉下来,掉下来…”
可小家伙虽然睡着了,可手里的地瓜纹丝不动,一点要掉下来的意思都没有,它只能眼巴巴看着流口水。
“去去去,”
直到顾家年跑过来,摆着手把它撵跑了,依旧没能吃到一口饭。
“顾国光,你咋在这里睡着了?”
这是他家的老二,因为年纪太小没上学,再加上想爷爷奶奶,就带着一块回了老家。
老大年纪大,已经懂事了,压根不需要他们担心。
“没睡!”
顾国光揉了揉眼睛,看着自家老爹的胖脸,将地瓜一掰两半递过去一块。
“爷爷刚烤的,等你回来一块吃。”
闻言顾家年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刚想说点什么,又听儿子解释道:
“三分钱!”
暖流还没酝酿片刻,又烟消云散,夺过地瓜放到柴堆上,将儿子翻了个身就是一顿揍。
“要钱你不会说,害得老子白感动,我今个…”
“你今个怎么着?”
就在这时,一个老头拎着棍子走了出来,眼神不善的看了过来。
这可是他的宝贝孙子,平时捧在手里都怕化了,龟儿子居然敢上手打。
今天他不好好收拾收拾,真不知道家里谁是大小王了。
不过看到有客人,顿时眉头一紧:“这是?”
“我战友跟他同事,来咱们这边出差的。”
顾家年偷偷松了口气,没想到自家老子就蹲在门后,这是等着他上钩,找理由揍他吧!
他心里气的不行,小家伙都要被惯坏了,再这样下去,他还怎么管。
“奥奥,你们好,快到家里去,我给你们泡茶。”
张龙嘿嘿一笑,揶揄的看向老战友,没想到家里这么热闹。
“顾叔好,我叫张龙,您叫我小张就成,我给您带了点东西,都是路上买的特产,您尝尝鲜。”
说着把包裹递了过去,顺手掏出一块巧克力送给小家伙。
挤眉弄眼道:“甜的,可好吃了。”
“谢谢叔叔,快家里去歇歇,爸,你赶紧帮忙拿东西,一点眼力劲都没有。”
小家伙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杂草,甜甜的笑道,只不过看起来虎头虎脑的,一看就是个健壮的孩子。
说着吩咐自己老子提东西,还把烤地瓜分享出去。
本以为这都是些大人,压根不会吃他的东西,可漂亮姐姐道了声谢,顺手把半块地瓜接了过去。
他愣住了!
现在的大人都这么不要脸,拿小孩子的吃食。
两人大眼瞪小眼,尴尬的顿在原地,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方文瑶,赶紧的。”
还好阎解放回头看到她正站在原地,于是赶紧喊了一声。
“来了来了!”
好尴尬啊!
有人给她吃的,她自然顺手就接了过来,事后才反应过来,拿小朋友的东西似乎…不太好。
可已经到手的食物,怎么能还回去,她沉思片刻,从兜里掏了把酸枣。
“交换!”
“嗯嗯,姐姐你嘴好馋!”
听这话,方文瑶嘴角一抽,她不知道该怎么怼回去。
“你把酸枣还给我,我不想给你了。”
“别嘛,咱们一块吃。”
拍了拍柴火垛,顾国光邀请她躺下,美滋滋的享用烤地瓜。
看着有些凌乱的柴火垛,她有些迟疑,不过还是试探着坐了上去。
“咦,好舒服,还暖洋洋的。”
于是一大一小,两人坐在门口吃了起来,不一会吃的嘴上乌黑一片,相视一笑,看起来颇为和谐。
“小方同志,来家里…坐坐。”
不多时,顾家年从家里走了出来,看到两人乌黑的脸蛋,顿时沉默了。
“好的,顾国光咱们回去吧,我带了好多吃的,都是路上买的特产,你一定没吃过,我分给你…”
极短的时间内,两个人瞬间成了要好的朋友,拉着手往家里走去。
“额滴个亲娘来,这姑娘咋跟个孩子似的,比我们家老大还不稳重。”
能跟老二混到一块的,全村孩子挑不出一个来,顾家年心里诧异不已。
不过来者是客,他赶紧吆喝着擀面条,顺便从地窖里拿出白菜萝卜准备做几个菜。
前两天是准备了猪肉跟鸡肉,想着让战友吃的好一点。
可拖延了好几天,东西也不能长放,所以他们家自己吃了。
本想着等人来了再买,却不想是下午过来,这个点出门也买不到东西,只能多搁点油切个迎宾火腿。
顾家的老宅子是个土坯房子,村里盖不起砖瓦房,都是类似的房子。
不过该有的都有,火炕灶台,还带着个大院子。
宽敞的院子角落里被简单地围起了一圈篱笆,里面养着几只毛色鲜亮、活蹦乱跳的鸡。
然而,这些鸡可不是随便就能宰杀吃掉的,它们可是属于公社的公有财产,仅仅是暂时寄养在顾家罢了。
现如今,普通百姓们没有养殖猪和鸡的权利,所有的劳作都是为公家事而忙碌。
到了年终岁尾的时候,大家所挣得的钱财会以分红的形式发放下来,具体的份额则依据每个人所积累的工分来计算分配。
只可惜顾家仅有年迈的老爷子和老太太相依为伴,他们年事已高,体力自然无法与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相媲美。
尤其在这个艰难困苦的时期,即使拼命干活儿,老两口甚至连个半饱都成了一种奢望。
好在家中还有一个儿子在外打拼。正是靠着儿子稳定的收入来源,顾家老小总算能够填饱肚子,不至于忍饥挨饿。
但即便如此,此次用来制作面条的那点珍贵白面也是一家人从牙缝里一点点节省积攒下来的。
要知道,对于城里人来说,如果不是遇到什么特殊的情况,也不舍得轻易动用这稀罕的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