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技术...
这条路线竟然也步入星际时代。
这一刻,会议室内所有人都震惊了。
毕竟,在人类的视角中,蒸汽时代仅仅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很短暂的一个过渡时代。
这个时代放到现在,根本就是落后的代名词。
而克莱因族,竟然在这一技术路线上深耕,甚至成为了星际文明。
文件中,也列举了一些克莱因族的技术。
比如...
开发核反应堆(铀\/钍熔盐堆)作为热源,替代传统煤炭,产生超高温蒸汽(>1000°c)。
核反应堆与蒸汽涡轮集成,热效率提升至60%以上,同时通过中子反射层和液态金属冷却系统控制反应速率。
又比如...
在行星轨道部署巨型反射镜阵列,聚焦恒星光线至吸热塔,产生持续高温驱动蒸汽涡轮,为星际殖民地提供无燃料能源。
还比如...
战舰的推进器方面,在燃烧室内交替注入水与液态氧,通过火花点火引发爆轰波,瞬间气化水产生高压喷射,类似人类曾经的脉冲爆震火箭,但要更强许多。
甚至就连他们战舰内的生命维持系统,都采用了蒸汽生态循环与机械肺。
船员呼出的水气通过冷凝管回收,尿液经蒸汽灭菌后蒸馏提纯,配合藻类培养舱再生氧气,水循环效率达98%。
同时,生活舱布满铜制冷凝管道,湿度常年维持在70%,墙壁生长着耐湿苔藓作为生物指标。
文件中还列举了大量内容。
简直闪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从没人想到过,蒸汽技术发展下去,竟然还能这么玩。
这还真是开眼界了。
克莱因族的科技,十分特立独行。
但也是因为如此,他被其他文明给盯上了。
异类文明,从来都是各文明眼中的香饽饽。
毕竟,大家的技术路线都大同小异,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很少。
而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截然不同路线的文明,那么他们的技术对于所有文明而言,都有着很强的可借鉴性。
对于一个文明而言,这就好像是...
换个思路!
于是,几个二级文明联起手,一同入侵了克莱因族。
最终,克莱因族双拳难敌四手,只得启动火种计划。
组建了一支流亡舰队,开启了逃亡流浪之旅。
并在经过流浪二十多年后,他们来到了太阳系,并发现...
这里有一颗质量极高的生命星球。
随后在捕获顿河号护卫舰,并从舰员大脑中提取出情报后...
克莱因族认为,虽然地球有文明存在,但这个文明并不强。
也许过程中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但这些代价与整个克莱因的延续相比...
不值一提!
随后,克莱因族对于太阳系的正式入侵...
开始了!
------
老实说。
这份资料给每个人带来的震撼都很大。
从人类第一颗卫星上天,至今已经600多年。
在这600多年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是否有外星人存在,这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
而这个问题在今天,终于是有了答案。
外星人,存在!
并且很多!
单单在银河系内,外星文明的数量就有几十上百万之多。
人类自此不再孤独,但同时...
也不再安全!!
当然了,危机危机,先是危,而后便是机!
危机代表了危险,但同时,也标示着机遇。
根据克莱因族的信息,太阳系周围上百光年内,都没有什么文明。
即便是有,那也是还无法走出母星的一级文明。
换言之,只要能击败克莱因族,那么...
人类立刻就可以走出太阳系,开展大规模的星际殖民运动。
届时,整个人类将会获得百倍千倍速度的爆发式发展。
如果说人类的第一次大航海始于地球,而第二次大航海则是继而走出母星...
那么,走出太阳系的那一天,便将标志着人类第三次大航海的开幕。
是止步于太阳系,迎来族群灭亡。
还是走出太阳系,向着巅峰迈进。
一切的一切,关键就在于木星防线,以及小行星带这道人类最后的护城河。
在木星削弱敌人。
在小行星带彻底摧毁敌人。
我,一定会做到的!
台面下,林宇紧紧握住了拳。
------
“这就是烛龙号,我们将要服役的战舰?”
火星轨道,第五舰队临时母港。
一艘巨大战舰缓缓停靠,而在港口内,早已经整齐列阵的数千人,此刻一个个眼中全是激动。
他们,各部门的一把手,以及舰桥人员,全都是这几天林宇以及秦穹两人,从无数名单内挑选出来,然后将人抽调过来的。
而其余数千人,则都是新兵。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纯新兵,至少也是完成联邦舰队一年训练,原本就是要补充给第五舰队的士兵。
基础的操作,那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其余的吧,就只能后续训练了。
好在的是,林宇还有时间,即便克莱因现在就出发,但以他们的战舰速度,想要抵达母星防线...
仍然需要三百天左右的时间。
三小时后。
战舰交接完成。
不过,虽说绝大部分负责海试,以及将驾驶战舰过来的舰员都会离开,但还是会留下不少人。
当然了,并不是永远留下,而是多留一段时间。
负责协助林宇这边的人,更好掌握这艘战舰,以及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也因此,留下的人中,还有十多名身穿白大褂,来自联邦远东第一战舰设计所,以及科学院的人。
此刻,林宇端坐于舰桥的舰长椅上。
与琼霄号战星不同,烛龙号的舰桥要小得多,甚至只和现役的第三代轻巡差不多。
要知道,这可是重巡。
要换成第三代重巡的话,舰桥少说也有七八十个岗位。
可烛龙号呢?
仅仅就只有32个人岗位,这还是算上指挥官、副官,以及参谋组八人在内了。
可想而知,烛龙号的自动化程度是有多高了。
参谋组的席位,依旧还是设计在了舰长位的后方。
而在前方,则是四片弧形区域,分为两排,每排两个。
在这四个区域内,包含了舵手、导航、通讯、雷达等的所有岗位。
这,便是烛龙号舰桥的全部了。
虽然看着没有战星舰桥那么霸气,但胜在足够简洁,视觉上也更先进一些。
对此,林宇还是很满意的!
“舵手,状态如何?”
“没问题,舰长!”
“那好,带我们离开港口!”
“是,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