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凭借优异的成绩,在学校里已然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存在。恰逢学校图书馆新到了一批书籍,听闻其中不乏他人捐赠的二手书,可这丝毫没有减退陈牧的兴致,反而让他愈发期待,想着说不定能在这些旧书里寻到不少珍宝。
一放学,陈牧就火急火燎地奔向图书馆。狭小的图书馆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特有的气息。管理员李老师正忙碌地整理着新书,看到陈牧进来,笑着打招呼:“陈牧啊,听说你学习可棒了,今天是来借书的吗?”陈牧礼貌地点点头,眼睛急切地在书架上搜寻着。
在一个角落里,陈牧终于发现了那批新书。他兴奋地翻找着,很快就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四大名着。那泛黄的书页,散发着岁月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接着,他又找到了《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文学杂志,手指轻轻拂过杂志封面,眼中满是欣喜。
正当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借阅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喂,你挑这么厚的书,看得完吗看的懂吗?”陈牧回头,发现是同班同学赵强。赵强平时就有些嫉妒陈牧的成绩,总是找机会刁难他。陈牧平静地说:“我会看完的。”赵强却不屑地哼了一声:“别吹牛了,这些书可难读了,你不过是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表现。”
陈牧没有理会他,径直走到李老师面前办理借阅手续。李老师看着他借的书,有些惊讶:“陈牧,这书对你来说可能有点深奥,你确定要借吗?”陈牧坚定地点点头:“老师,我想看,我会努力读懂的。”李老师欣慰地笑了笑,帮他办好了手续。
回到家后,陈牧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本《红楼梦》,沉浸在那细腻的文字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中。他一边读,一边做着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通过金手指查询资料。李秀看到陈牧如此专注,好奇地问:“牧儿,你看的这是什么书呀?”陈牧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妈妈,这是《红楼梦》,可好看了,讲了好多人的故事。”李秀虽然不太懂,但看到儿子这么认真,心里满是骄傲。陈牧翻开《红楼梦》,满纸的诗词歌赋、繁复的人物关系,对旁人来说晦涩难懂,可他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生僻字词,他便用铅笔圈出,课后向老师请教。读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他仿佛跟随着黛玉的脚步,穿梭在贾府的亭台楼阁间,看尽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暗藏的钩心斗角。为了理清人物脉络,陈牧还自制了一张人物关系图,将贾府上下的人物一一罗列,相互关联。
读完《红楼梦》,陈牧又翻开《三国演义》。书中金戈铁马、群雄逐鹿的场景让他心潮澎湃。从桃园三结义到赤壁之战,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曹操的雄才大略,每一个故事都让他着迷。他常常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感慨,读到关羽败走麦城,不禁扼腕叹息;看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更是潸然泪下。为了深入理解三国历史,陈牧还向老师借了《三国志》,对照着阅读,分辨正史与演义的不同。
接着,陈牧翻开《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豪爽侠义让他热血沸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神力、武松打虎的勇猛、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无奈,都让他印象深刻。他沉迷于梁山好汉们的江湖故事,为他们的忠义所感动,也为他们的悲惨结局而惋惜。读完后,陈牧对书中的英雄排座次产生了浓厚兴趣,反复研究,分析每个人物上榜的缘由和背后的深意。
最后,陈牧翻开《西游记》。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让他目不暇接,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态可掬、唐僧的慈悲善良,都活灵活现地浮现在他眼前。他被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冒险历程深深吸引,跟着他们一起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读完后,陈牧对书中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好奇,通过金手指查阅资料,了解了许多佛教典故和修行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牧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他在课堂上的发言更加精彩,常常引用书中的典故和名言,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赵强也不再刁难他,反而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主动找他交流读书心得。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以“我的梦想”为题让大家写作。陈牧结合自己读过的书,写下了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深度的作文。他在作文中写道:“我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身边人的生活,就像书中那些英雄人物一样,为了理想而奋斗。”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他的作文,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那以后,陈牧成了学校里的“读书之星”,同学们纷纷向他请教读书的方法。而陈牧也乐于分享,他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定期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在这个小小的乡村学校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而这一切,都源于陈牧对知识的渴望和那一批珍贵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