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华推着自行车进了院,车轱辘碾过坑洼不平的地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郭陈氏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堆火柴盒,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将一张张薄薄的纸片折叠成型。
听到动静,她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
“回来了啊,绍华。”
郭陈氏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她上下打量着那辆崭新的自行车,目光中带着一丝欣喜,也藏着几分心疼。
“这自行车…多少钱啊?”
郭绍华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凤凰牌,180块!”
他语气轻快,却没注意到母亲眼中一闪而逝的心疼。
郭陈氏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她给街道办糊火柴盒,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挣个十块钱。
这180块,够她不吃不喝忙活一年半了!
当然,她也知道儿子现在出息了,工资高。
可这钱…花得也太快了!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自行车锃亮的车架,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对了,妈,您没出去凑热闹吗?”
郭绍华突然想起胡同口那惊人的一幕,好奇地问道。
郭陈氏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你说的是刚刚那声巨响吗?”
她摇了摇头。
“我这火柴盒还没做完呢,哪有空去凑这个热闹啊!”
“院里的街坊邻居倒是有不少人出去了。”
郭绍华顿时来了精神,眉飞色舞地把刘海中掉粪坑的“壮举”描述了一遍。
“您是没看见,刘海中那叫一个惨啊!整个人都泡在粪坑里,捞上来的时候,身上还挂着蛆呢!”
他一边说,一边夸张地比划着,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货干的,往厕所里扔了个雷管,‘轰’的一声,直接把刘海中给炸进去了!”郭绍华说到这里,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语气里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虽然郭绍华知道这事铁定是刘光福干的!
但是这事毕竟是他指使的,虽然其中有了点偏差,但是不改他才是主谋的这个事实!
所以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他连郭陈氏都没有告诉!
郭陈氏听得目瞪口呆,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这也太缺德了吧!”
她虽然不喜欢刘海中,但听到他遭此横祸,还是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母子俩正聊得起劲,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王主任带着几个街道办的干事,脸色阴沉地走进了四合院。
原本还在院子里闲聊的街坊邻居们,瞬间都收了声,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王主任目光如炬,在人群中扫视一圈,然后冷哼一声,转头对身后的干事说道:
“你们几个,分别去问问院里的街坊邻居。”
几个干事立刻领命,分散开来,开始挨家挨户地询问。
一时间,整个四合院都笼罩在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中。
这些街道办的人就一套话术,不管问谁,都是你平日里和刘海中有矛盾吗?
你今天下午在哪里?
有谁能给你证明?
你知道院里有哪些人和刘海中有矛盾吗?
郭绍华自然也被询问了,毕竟刘海中就是因为举报郭绍华才被罚去扫厕所的,论动机,郭绍华是最有动机的!
不过郭绍华今天下午去供销社买自行车了,供销社的销售自然能帮他作证,所以他一点都不慌!
他们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所有人都声称自己和刘海中没有矛盾,或者有不在场的证明。
任王主任有天大的脑洞也想不到,往厕所里扔雷管的竟然会是刘海中的亲儿子!
王主任一走,院子里立刻又恢复了热闹。
街坊邻居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刚才发生的事情。
“这事儿,你说邪门不邪门?谁这么大胆子,敢往厕所里扔雷管?”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刘海中得罪了什么人。”
“我看啊,八成是有人想报复他!”
“嘘…小声点,别让刘家人听见了!”
各种猜测和议论声此起彼伏,但谁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郭绍华站在人群中,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落在了后方刘光福的身上,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刘光福原本还缩着脖子,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被郭绍华这么一看,只觉得脊背发凉,像是有条冰冷的蛇沿着尾椎骨往上爬。
他下意识地避开了郭绍华的视线,眼神慌乱地四处游移,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一颗心“扑通扑通”狂跳,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汗水浸透了单薄的衣衫,黏腻腻地贴在身上,说不出的难受。
他强压下心头的慌乱,故作镇定地挺了挺胸膛,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眼神里的闪烁和躲闪。
周围嘈杂的议论声,此刻听在刘光福的耳朵里,都变成了嗡嗡的噪音,每一个音节都像是在敲打着他脆弱的神经。
郭绍华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件事情,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了。
郭绍华退出人群,回到家里,看到还在做火柴盒的郭陈氏,内心有些动容。
“妈,儿子现在赚钱了,这活您就不要干了。”他轻声说道。
郭陈氏一愣,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抬眼望向儿子,眼眶微微泛红。
“您就安心在家歇着,要是闷得慌,就在院子里种种花,养养草,再不济,开块地种点菜也成。”郭绍华蹲下身,握住母亲的手,轻轻摩挲着。
“往后啊,赚钱的事儿,都交给儿子。”他抬头,冲着郭陈氏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阳光洒在他脸上,暖洋洋的。
“就让院里那些老头老太太,好好羡慕羡慕您!”郭绍华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得意劲儿。
郭陈氏看着儿子,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嘴唇翕动了几下,眼底是藏不住的骄傲与欣慰。
“行!我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这批火柴盒做完就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