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弥漫着一股微妙的火药味。
郭绍华脸上那抹谦和的微笑纹丝不动,只有眼底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不着痕迹地扫过王副厂长那张浮肿的脸庞。
他从容起身,步履轻盈地走到墙上那张贴满红蓝曲线的能耗数据图前。
手中木杆轻点在图表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高点,动作优雅,仿佛在给学生讲解一道简单的物理题。
“王副厂长关心经费问题,这显示了对厂里工作的高度负责。”
郭绍华语气温和,眼神却直直盯着图表上那些居高不下的红线,“但我们是不是也该算算另一笔账?”
木杆缓缓滑过几条峰值惊人的能耗曲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这是我们厂几台主要设备近一年的能耗数据,与部里下发的行业平均指标相比…”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整个会议室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刺目的对比上。
“差距有多大,在座的各位领导心里都清楚。”
木杆点在转炉区域那段几乎冲破图表上限的红线上。
“尤其是加热炉和转炉这块,热损失惊人。每年白白流失的热量,能把我们整个厂区的积雪都融化七遍。”
几位老工程师不由自主地点头叹气。
“前进厂的简报或许有水分,这很正常。”
郭绍华声音放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但至少他们提到了'余热回收'这个方向。”
他放下木杆,双手轻搭在讲台边缘,目光柔和地看向王副厂长。
“如果我们能学到一点皮毛,哪怕只把这部分能耗降低百分之五…”
会议室中弥漫的紧张空气似乎凝固了。
“一年下来能省下多少吨煤?折合成多少万元?”
他顿了顿,声音放得更轻了,几乎带着歉意,“这笔账,我想比差旅费要大得多吧?”
郭绍华转身面向全场,目光中的谦卑与坚定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不学习就会落后。今天我们是京城数一数二,明天呢?”
他的声音依然温和,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开了会议室内那层虚伪的平静。
“如果我们固步自封,被别人超过去了,到时候影响了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
郭绍华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这个政治责任,谁来负?”
王副厂长脸色一变,这话已经点到了要害。
郭绍华却像没注意到似的,转向王副厂长方向,语气愈发恭敬。
“王副厂长,您管财务这么多年,最懂得算账。我们不能只算眼前的小账,更要算长远的大账,您说是不是?”
他将双手背在身后,站姿挺拔而谦逊。
“至于前进厂是不是'小厂',有没有'真材实料',派人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郭绍华语气轻松,仿佛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几位年轻技术员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甚至连一直以保守着称的老罗也沉吟着摸了摸下巴,“小郭说的在理,走出去看看,总归是好的。”
王副厂长脸色铁青,几次张嘴想反驳,却找不到任何破绽。
这小子表面上恭恭敬敬,字字句句却已经把他架在了火上烤。
若再坚持反对,就是不讲大局,甚至可能被扣上“影响生产任务”的大帽子。
郭绍华余光注意到王副厂长的窘境,心中暗笑,面上却丝毫不显,依然保持着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虽然他也知道王副厂长没有恶意。
但是他们的立场天然就是对立的。
王副厂长分管财务,他的任务就是控制轧钢厂的成本!
而郭绍华是技术科科长!
他的任务说白了就是花钱!
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冲突。
“既然大家原则上没有异议,那我会尽快拿出具体调研方案,报请杨厂长和党委批准。”
郭绍华环视一周,微微一笑,仿佛刚才的唇枪舌剑从未发生过。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学习,勇于创新,一定能把这个节能降耗项目做成厂里的一面红旗,为国家节约宝贵能源,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满屋子的人被这番既有理想又接地气的总结所感染,会议室内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杨厂长满意地拍了拍桌子,“就这么定了!郭总工,你尽快拟个调研计划和名单,需要哪些单位配合,我来协调!”
三天后,调研团队便组建完毕。
郭绍华亲自挂帅,手下搭配了技术科骨干周正平、李龙飞等人,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头脑灵活的新人,阵容可谓精良。
他们决定的第一站,正是那个被王副厂长嗤之以鼻的前进钢铁厂。
临行前一天,杨厂长请郭绍华到自己办公室喝茶。
宽敞的厂长办公室里,杨厂长亲自给郭绍华倒了杯浓茶。
“小郭啊,这次任务重要啊。”
杨厂长表情严肃,少有地没有寒暄客套,“上面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了,咱们厂能耗太高的问题,已经被点名批评好几次。”
“但是国家在搞建设,生产才是第一,所以这些年我们都没有太在乎能耗的事!”
“现在既然你把这事提出来,那这咱们就要好好干!”
郭绍华轻轻放下茶杯,神色认真地点头。
“明白,厂长。这次我一定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杨厂长满意地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盖着公章的信封。
“这是我给你的授权书,遇到什么情况,可以相机行事。”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郭绍华一眼,“有些东西,不一定非要通过正式渠道才能获得,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郭绍华接过信封,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厂长放心,我一定带回真经。无论用什么方法。”
杨厂长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我看好你,小郭。这次回来,厂里的节能技改方案就全权交给你负责了。”
翌日清晨,调研小组在车站集合,准备乘坐8点10分的绿皮火车前往前进钢铁厂所在的城市。
初夏的晨风带着淡淡的柳絮气息,吹散了站台上的燥热。
郭绍华站在队伍前方,目光从容地扫过身边的同事们,心中有种莫名的踏实感。
绿皮车厢内人声嘈杂,挤满了各色乘客。
有拎着竹篮卖煮鸡蛋的小贩,有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还有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
车厢走道上不时传来“花生瓜子茶叶蛋”的吆喝声,混杂着收音机里传出的京剧唱段。
这熙熙攘攘的景象,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郭绍华靠窗而坐,望着窗外飞掠而过的田野和厂房,眼神微微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