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归来的路途上,寒风凛冽如刀,却难以吹散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二人心中那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的喜悦。忽然,一阵急促如疾雷的马蹄声骤然打破了队伍的宁静,从长安方向疾驰而来的快马,好似一阵旋风呼啸而至。
信使翻身下马,跪地高呼:“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殿下!太子妃苏氏为太子殿下诞下第二子!”
此讯传来,李世民和李承乾听闻,脸上瞬间绽放出如绚烂烟火般惊喜的笑容。
李承乾激动地说道:“阿耶这真是惊天动地的大喜讯!宛如上苍赐予我大唐的一份至珍厚礼。”
李世民笑着回应:“此乃我大唐之洪福,亦是我李家之幸事!”
父子二人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恨不能身生双翼即刻飞回长安。
李世民转头对李承乾道:“高明,这一路上,朕都在绞尽脑汁想着给皇孙取个祥瑞之名。”
回到长安,李世民看着略显疲惫但难掩兴奋的李承乾,温和说道:“你先回东宫休息几日,好生陪伴苏氏和孩子。”
李承乾行礼道:“谢阿耶关怀,儿臣这便回东宫。”说罢,便如离弦之箭般迫不及待地前往东宫。
一进东宫,李承乾直奔苏氏的寝宫。只见苏氏靠在床边,怀中抱着那刚满月的小儿子,脸上洋溢着如春日暖阳般幸福的笑容。李承乾快步上前,轻轻坐在床边,握住苏氏的手,温柔地说道:“娘子,为我李家添丁,你受苦了。”苏氏眼中泪光闪烁,犹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能为殿下诞下子嗣,妾身纵历千辛万苦,亦甘之如饴。”夫妻对望,目光中满是深情款款,仿佛世间唯有彼此。
李承乾低头看向小儿子,那孩子的小脸圆润似玉盘,肌肤粉嫩若桃花。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小巧的嘴巴不时地嘟起,仿佛在梦中品尝着甜美的乳汁。李承乾的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欣喜,好似一汪温暖的清泉。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触碰着孩子的脸颊,那触感如同最柔软的丝帛。孩子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温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瞬间如春风般融化了李承乾的心。他用手指轻轻刮了刮小家伙的鼻子,声音轻柔地说道:“吾儿长得可真俊,恰似那落入凡间的小仙童。”
李承乾转头看向一旁的李象,只见李象乖巧地站在一旁,眼中满是对弟弟的好奇与喜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李承乾将李象拉到身边,一把将他揽入怀中,在他脸蛋上亲了一口,抚摸着他的头说道:“象儿,你又长高了,近日书读得如何?”李象眨着明亮的眼睛,脆生生地回答:“父亲,孩儿读书颇有进益。孩儿近日读了《论语》,其中许多道理让孩儿深受启发。就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孩儿明白了学习要时常温习,才能不断进步。”
李承乾微笑着点头,说道:“象儿真聪慧,那可给为阿耶讲讲,这温习之妙处究竟在何处?”
李象歪着小脑袋,思索片刻后说道:“孩儿觉得温习就像是打磨宝石,初学时只是初识其形,温习便能让这知识如宝石般愈发闪耀,刻在心中。而且温习还能让孩儿发现之前未曾留意的精妙之处。”
李承乾欣慰地说道:“象儿能有如此感悟,吾甚是欢喜。那除了读书,武艺可有勤加练习?”
李象挺直了小身板,自信地说道:“阿耶放心,孩儿每日都有练习射箭和骑马,定要像阿翁和阿耶一般英勇威武。”
李承乾哈哈大笑:“好,象儿有此志向,期待你日后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
第二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李世民给嫡次孙赐名和为嫡长孙赐字的口谕由王公公带到东宫宣读。
王公公高声道:“陛下有旨,嫡次孙取名李厥,名字的寓意是‘独立、善于表达、坚强有力’,并且寓意人生成功者,心态积极,努力拼搏,事业蒸蒸日上。嫡长孙李象取字逸贤,‘逸’有逸群之才的意思,‘贤’表示品德高尚、贤能,寓意李象才华出众且品德优良。”
李承乾带领众人跪地谢恩,声音洪亮而虔诚:“儿臣谢父皇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日小朝会之后,李世民留下李承乾。李世民目光深邃,带着几分考校问道:“高明,朕赐名李厥,你觉得此名如何?”李承乾拱手,神色庄重而感激地说道:“阿耶赐名,寓意深远悠长,饱含对皇孙的殷切期望,儿臣感激涕零。”
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高明你的后宫略显单薄了。虽说你与苏氏情深意笃,但为了宗室的昌盛未来,也该纳娶几个妾室。朕为你拟定了一份名单,你至少择选两位,八字皆为良配,而后择定吉日迎进门来。”李承乾恭敬地回答:“一切但凭阿耶做主。”
李承乾拿着李世民给的纳妾名单,回到东宫,反复权衡利弊多日,经过仔细斟酌,最终选了房玄龄的小女儿和裴行俭的千金。
李世民得知后,召见李承乾问道:“朕所给名单中皆是名门闺秀,为何你单单选了这两家的千金?”
李承乾恭敬地回答道:“儿臣选择房玄龄大人的小女儿,乃是看重房家世代为官,家风清正严谨,其女必能知书达理,为东宫增添温婉贤淑之风。而裴行俭大人英勇无畏、战功赫赫,其千金想必也有着坚韧不拔之性,能助儿臣管理后宫诸事。儿臣以为,此二女能与苏氏相辅相成、相互扶持,共同为大唐宗室繁衍子嗣,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世民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说道:“你能如此周全考虑,足见你的成熟稳重与担当之能。望你日后能妥善处理后宫事宜,为大唐延续血脉,开枝散叶,使我大唐江山永固,繁荣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