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汽油!是汽油诶!
在洞穴里睡觉的那个大家伙有福了,她都不知道这么快能淘到它的粮食。
江竹芽好像找到的不是汽油,而是找到了自己喝了能消除百病的灵泉一样,浑身都舒爽极了。
她翻了翻口袋里那些票,居然有汽油票,数量还不少,也是,开着车出门,能不带足汽油票吗。
她走过去问旁边柜台的售货员:“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同志,这油怎么卖。”
售货员瞥了一眼她指的角落:“为人民服务,这不是煤油,不能点灯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知道是汽油,我是给大队拖拉机站问的。”江竹芽早就想好了该怎么说。
这时售货员才抬起头端详了一下江竹芽,衣服挺新的,发型也时髦,就是一脸菜色,穿的挺好,是现下最流行的绿军装,口音也是挺好听的,估计是个知青,来给大队买东西。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进货时当煤油进来的,你要是都要了,七毛一桶不要票。”江竹芽数了数总共十桶,还不要票,眼睛亮了,她现实是没能力再搞到汽油票的,当然是能不用就不用最好。
可是,这十桶油她也拿不走啊,江竹芽四外看了看,发现卖煤球那里有个竹背篓,真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鸟(音:巧)儿,她凑到售货员跟前,借着柜台的遮掩,掏出一个刚买的苹果塞给她,然后小声说:“能把那个背篓借我用用吗?明天给您送回来。”
售货员不动声色的接过苹果揣进兜里,全程丝滑,一看就是老手,这样的事不知道干过多少回了。
苹果落袋,她才起身去看了看江竹芽说的那个背篓,“五毛钱卖给你了。”这也不知道是谁忘在这的,好几天了,也没人来认领,卖了算了。
“这是我的背篓,直接把钱给我就行。”售货员的声音压得极低。
供销社买东西都是要开票的,去收费窗口那里交钱,私下收钱是违规,江竹芽又不是记录检查委员会的,只管自己方便,不管闲事。
江竹芽趁着交给她盖了“现金收讫”戳子的票子时,把五毛钱一起递给她,江竹芽给的丝滑,售货员接的更丝滑,江竹芽都没看到她是怎么把那五毛钱揣起来的,人家一转手把票子往票板的一溜钉子上按时,手里就只有一张票了。
江竹芽把十桶汽油装进背篓里,管丝滑的售货员要了几张旧报纸盖住油桶,再把买的零零碎碎的其它东西放在上面,背起背篓,出了供销社,后面传来那个售货员和别人说话的声音:“嗯,她说是她丢的背篓,拿回去了。”
.......
出了镇子向西拐,在已经渐渐没有人家,都是庄稼地的地方,有一户高门大院的人家,不但墙高,连门都是大铁门,和大多数人家的篱笆门迥然不同。
她在铁门上敲了三下,门里有人问:“什么事?”
“家里有人老了。”江竹芽说的是本地土话。
“哪个大队的?”
“民旺大队的。”
“谁家的?”问得还挺细。
江竹芽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住牛棚的,姓吴。”就在她想着还会问什么问题的时候,门在她脸前打开了。
门里出现了一张脸,这张脸说是饱经风霜都是夸奖,怎么说呢,沟壑纵横,那脸皮如枯树皮一样,再加上身后的背景,一院子的纸牛纸马扎彩人,轿子汽车大高楼,更觉得他不像一个活人,更像是扎彩人本扎了。
“你说的是吴堰教授吗?”门口的人急切的问,满脸的皱纹都遮不住骤然而起的悲伤。
“是。”江竹芽低下头,很是伤心的样子。
“我几天前见他还很好,他得的什么病?你是他什么人?”一连串几个问题,江竹芽一一回答了。
当得知江竹芽是吴堰的侄媳妇时,忙连声把她让进院子里,还想让她进屋里坐,江竹芽拒绝了。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还是待在太阳地里更踏实,能随时观察有没有影子。
虽然她有可能也没影子。
不是有句话叫人吓人吓死人吗,那鬼吓鬼也会吓死鬼吧。
“我们昨天到的时候大伯已经下葬了,今天我是来买点纸钱,带孩子们去坟上祭奠他一下。”江竹芽这时要是看不出来这个老人和吴堰教授有关系,那她上辈子就白活了。
“你看什么好,就拿什么吧,不要钱。”转身指着那一人高的楼房说,“这是他刚做好的,你带去给他吧。”
“青天白日的恐怕是不行,再说我也拿不了。”江竹芽仔细看那个纸糊的大楼,应该说是一组建筑,很庞大,扎得非常精致,是一个拜占庭式的建筑,有圆形的屋顶,仿佛是缩小了的实际建筑复刻的,上面的每一扇窗和门上都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还有鸽子栖息在屋檐下。
江竹芽越看越熟悉,左右端详了一会儿,她确定,这个建筑是,圣.索亚大教堂,她想了想,这个教堂在运动前期被毁掉了大半,剩余的部分此时正在做仓库。,
江竹芽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是因为这个大教堂,吴堰教授做的没被毁坏前的原貌,江竹芽在前世去看到的大教堂,是后来复原修补的,也只有部分建筑而已。
“制作得如此精美,其实都不能叫扎彩了,应该叫模型。”江竹芽抚摸着这个简直可以称为艺术品的“扎彩楼”,“你不如收藏了吧,留个念想。”
江竹芽心思一动,不久的将来,如果到了复原大教堂那一天,有了这个模型,是不是修复得能更完好,更贴近原来的建筑一些?
吴堰教授,是京北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着名的建筑学家,和闻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林徽夫妇师出同门。在被关牛棚之前,致力于抢救留存于中国大陆的欧式古典建筑。
他在被打倒前最后研究的一栋建筑正是圣.索亚大教堂,据说,谁谁谁去渣他的时候,他正爬在高高的梯子上面,修复教堂里的壁画呢。
*
注:通过查阅资料,七十年代后期,汽油0.71元一公斤,勿喷勿喷。
注:文革到这个时期,私下里已经不需要一句话一句语录,但公共场合还是需要说语录的。勿喷勿喷。
注:有人老了,是有人去世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