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仁伪装成记者若松一郎,走进志愿军营地,希望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战斗情况,
俊仁看到营地飘出的炊烟,意识到此时正是午饭时间。他决定提出参观厨房的请求,说道:“我们想到你们的厨房去看一下。”这个请求不仅展示了俊仁的好奇心,还突显了他希望通过了解志愿军的日常生活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信念。
俊仁想按军衔称呼陪同的志愿军,但发现他身上没有军衔,于是直接说:“我们想到你们的厨房去看一下。”
走进营地就看见飘出来的炊烟,俊仁悄悄看了一下表,此时正是午饭时间,俊仁于是对陪同的志愿军呃,俊仁想按军衔称呼他,但是他看了眼上面没军衔,于是也不管什么称呼了,说:“我们想到你们的厨房去看一下。”
团长思衬了一下,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于是答应了并且陪同他去了厨房来到厨房,他说道:“记者同志,这就是我们的厨房!”
俊仁踏进厨房,第一感觉是狭小。他意识到战地厨房的条件非常有限。锅里正煮着土豆,没有其他的菜肴,只是简单的水煮土豆。旁边有一个好几层的圆圆的东西,上面盖着一块布,他走了过去,感觉有一股热气。又靠近看了一下,他怎么觉得上面这块布有点眼熟呢?这个好像是美军北极熊团的战旗呀。
于是他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还有为什么要把漂亮国北极熊团的战旗盖在上面?”
炊事员说道哦:“这是在蒸馒头,上面这是蒸笼布,但是陪同的何团长却听到了漂亮国北极熊团战旗这几个字。
班长说:“这是蒸笼布!”
团长道:“这布先别动,警卫员,去把刘翻译找来!”
于是警卫员跑步去叫来了一个同样穿着黄色军装,戴着黄色帽子,边缘有一圈黑色的绒布的军人,但是这人长的眉清目秀,戴个眼镜一看就是文化人。这是一块宽1.2米、长1.5米的蓝布,四周绣着金色的穗子,中间是一只张开双翅的白头雕,雕的身上还有一只狮头鱼身的怪物,白头雕的上方则是一只北极熊。白头雕的两个爪子分别抓着一把箭和一支橄榄枝,白头雕的下面还绣着一根飘带,上面有“thIRtY-FIRSt INFANtY REGImENt”的英文字样,哎,那位刘翻译认出这就是美军31团的团旗,“团长,这确实是漂亮国陆军31团的团旗。”
俊仁一到当天说这是美军的团旗的时候,周围的人都露出了嫌弃的表情,俊仁道:“漂亮国陆军第七步兵师31团虽然算不上是王牌,但是也算是劲旅,而且这面旗帜还是当时的漂亮国总统威尔逊亲手授予的呢!”俊仁以为周围的人是因为歼灭的不是王牌师而不高兴,但炊事班长的反应让他意识到问题的根源。炊事班长说:“啥这个蓝叽叽的军是军旗?”这表明在他们的认知里,军旗应该是红色的,而不是蓝色的。
俊仁道:“在英美旗帜普遍是蓝色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军旗普遍采用蓝色,主要原因包括历史传统、文化象征和实用性。?蓝色在军事领域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欧美各国纷纷依靠强大的海军争夺海洋霸权、开辟海外领地。蓝色作为海洋的象征,在这些国家的军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英国,其海军自18世纪中叶以来就以海军蓝作为制服颜色,这一传统随后被世界各国海军所延续?。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代表忠诚和服从。统治者希望通过使用蓝色来强调军队对指挥的服从和忠诚。因此,蓝色在军服、勋章等军事装备中广泛使用,这种文化象征使得蓝色在军旗中的使用也变得更加自然和合理?。蓝色在视觉上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蓝色能够提供良好的隐蔽性,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中,蓝色的制服和旗帜更容易与海面融为一体,从而减少被敌方发现的几率。此外,蓝色也具有耐脏的特性,适合在海上环境中使用?,”
这个炊事班长听得云里雾里的,“这啥意思?他讲这么多,俺什么也听不懂!”
炊事班长的反应也反映了文化差异。在当时的龙国,军旗通常是红色的,象征着革命和胜利。因此,他对蓝色军旗的使用感到困惑。
何团长说:“总之,这面旗子要上交!”
炊事班长当时就急了,“团长,那这蒸馒头咋整啊?”
俊仁道:“馒头不是用烤的吗?怎么用蒸的!”俊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式馒头是用烤的。
何团长奇怪这个鬼子记者怎么有点傻,于是说道:”馒头是用蒸的,用这个笼屉去蒸。”说着,他指向了蒸笼。
俊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你们蒸馒头用的。”随即又问“那么你们就吃这个水煮土豆,配这个馒头点心,这伙食也太简陋了吧?不担心营养不良吗?毕竟作战可是高强度。”俊仁之所以认为馒头是点心,是因为他熟悉的是日式馒头,日式馒头通常是甜的,作为点心食用。
何团长苦笑道:“不担心,怎么能不担心呢?我们也想吃点好的,可是我们的补给跟不上。前面的“联合国”军烧毁了所有的物资。”
俊仁跟着何团长走出厨房迎面走来一堆战士,这些战士真的是背着万国牌的武器。各式各样的,有着日式的三八大盖,苏制冲锋枪还有美式的突击步枪,俊仁开玩笑道:“如果这是和平时期,你们真的可以去办一个军事博览会!”
何团长道:“记者同志,你可真会开玩笑!”
俊仁问道:“你们拿着这些万国造的武器,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是为什么呢?”
何团长道:“我们的战士抛家舍业来到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一件事,保家卫国。”
俊仁问道:“我知道联合国军的飞机越境轰炸你们的城市这不对,但是你们来到这里保家卫国。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何团长说:“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把美帝国主义赶回三八线以南。”这句话明确了志愿军的具体目标,即通过军事行动将美军推回到三八线以南,恢复半岛的军事分界线。
俊仁道:“你们是要维持这条军事分界线吗?可是长此以往会导致民族的分裂呢!就像你会记得你的兄弟,记得你的父亲的兄弟,但是你的儿子会记得吗?恐怕早已分家,不再来往了吧?”俊仁对民族分裂问题的担忧。他意识到,长期的军事分界线可能导致民族认同感的丧失,最终导致民族的分裂
他们边走边谈,这时俊仁看见身边的房子的帘子上印着红十字,意识到这是一间医务所。他问道:“我能进去看看吗?”何团长回答道:“记者同志,请吧!”他认为医务室不是什么秘密的地方,反而通过记者采访,可以让外界了解志愿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俊仁走进医务所,看到里面一排的伤兵,有的已经截肢,有的脑袋上包着纱布。这时有两个战士抬着担架进来了,担架上是一个昏迷了的志愿军战士,“医生,医生!”带着红十字袖章的医生赶忙过来。看了一下,说道:“这得截肢,马上准备手术。”
抬伤员那两个志愿军士兵马上就火了,“啥截肢?”
俊仁道:“我曾经学过医,我可以看一下他的伤口吗?”
俊仁把相机递给何团长说道:“请你帮我拿一下!”
医生:“把你们的医疗器械借我用一下!”
那个医生很快拿着一个铁盘来了,俊仁拿起铁盘里的剪刀,小心翼翼的剪开。这位志愿军身上的军装,他的小腿中弹,并且已经发生了感染,“没什么问题,只要把子弹取出来就可以了,医生,你这样动不动就要给人截肢的态度,很让人怀疑你的职业素养。”
医生说:“我当然知道把子弹取出来就可以了,可是我们没有抗生素,他的伤口已经发生了感染,不截肢,他会死的!”
俊仁面面相觑,“没有抗生素?早说呀,我有!”俊仁装作从口袋里实际上是从空间里取出几十支青霉素,这还是之前裕仁天皇送来给雍仁亲王治疗肺结核的呢?但是你知道肺结核那东西青霉素根本没用,于是俊仁就打算把它卖给黑市去换钱“还好没卖!”俊仁心想。
医生见状,把青霉素接过去看了一下,俊仁道:“这是真药,漂亮国进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