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太子朱标未曾开口,但从他的表情转变也能清晰感受到,他对结果同样倍感快意。
一旁的韩力则是带笑伫立,等待朱重八发泄情绪后方才缓缓说道:
“你们可知,此次李自力实施拷饷,究竟搜刮出多少财货?”
基于之前的交谈经历,朱标已然了解韩力惯有的小怪癖。
知道当他说出这种话题引入语时,必须有人回应附和才可能让他继续叙述下去。
而其父皇朱重八性情刚硬自不会主动承担此项任务,因此这个责任最终落到了自己肩上。
“莫非有一千万两?”
朱标随机应变得体,同时报出一个他认为相当可观的金额。
如今的大明正处于严重缺银的状态下,这笔财富确实价值非凡。
而且,回想起后代进行募捐时费劲唇舌也仅仅收获二十万两银子的状况。
朱标觉得眼前的一千万两数额已极为了不得,甚至是有意放大了自己的预估值。
站在一侧的朱重八虽未发声,但心中对此早已有自己的考量。
他的心理评估与朱标所言相去不远,大致也维持在一千万两左右。
在朱标吐露这个数字后,两人自然忍不住将目光锁定韩力以探寻真实答案。
然而韩力只是微微摇头否决。
“难道是我猜测过多?”
朱标脱口而出。
心中开始疑惑,一千万两是否确实过分夸张。
于是试探般补充:
“那么……五百两万?”
再次见到韩力摇头拒绝,他正准备进一步降低预计数额时,却被韩力立刻阻止了动作。
生怕朱标的猜测越降越少,他选择直接向朱标伸出手指,比划出了一个八的形状。
“是八百万两?”
听闻韩力示意的数字,朱标内心震颤不已。
这些人为富果然真不仁义!贪腐简直骇人听闻!
一旁朱重八也不由自主攥紧拳头,认为这些家伙当真该千刀万剐!
这得祸害天下多少百姓家产,才能积累起这么多财富!
待听到朱标的回复,韩力默默摇头。
在他看来,老朱和小朱虽然聪慧机敏,但在财利估算和气魄见识方面仍有不足,明显低估了明末时期这批贪官的规模。
区区八百万两?这完全不够看!这是轻视谁吗?
这明显低估了当年明末时期贪官们敛财的实力。
“不,是接近八千万两。”
那句话才一脱口,原本在那儿满腔义愤的老朱与小朱立刻双双呆住。
“倒抽一口凉气!”
“嘶——!”
短暂的寂静后,在这乾清宫之内,陆续传来倒吸凉气的声响。
朱重八与朱标父子被韩力所揭示的这个数字震撼住了!
他们还以为,提到一千万两已经是把数目说得够大了,以为这样已经极其夸张。
却想不到差距竟然还如此悬殊!
那些家伙们居然搜刮到了这么多的钱财!
“这些人全都富有得让人眼红。
且不论其他,单单国丈周奎——那位对皇亲女婿哭穷喊苦的人,最终直接从他那儿抠出了五十多万两银子,外加价值两万多两的珠宝……”
韩力的声音持续传来,而朱重八的呼吸愈发沉重起来。
这群贪官,实在该杀!
确确实实该杀!
他们的皇亲贵胄求上门时,这些人只拿出二十万两;待反贼到来之际,一抄就抄出八千万两!
这种差别真是太大了!
这帮人果然是个个都是蛀虫、恶徒!
就在这一阵愤怒之中,朱重八也逐渐认同李自力对待这些**官员的方法合乎情理,深得自己心。
该杀!
这些人确实是罪有应得!
“这么说来,那个取代咱们大明建立新朝的,就是李自力吧?”
稍微稳住情绪后,朱重八凝视着韩力问了一句……
同样的话语再度传出,“也就是说,取代我们大明并开创新朝的就是这位李自力了?”
此刻,望着韩力,朱重八开口问道。
起初听闻大明三百年江山毁于一旦,朱重八简直怒火中烧,难以接受。
但随着韩力进一步叙述,了解大明末年发生的事情,朱重八心中愤怒之情渐渐平息下来。
他认为仅以自己后代和乱臣的表现来看,这样的败落也是罪有应得!
若大明真的发展力那种腐败状态,朱重八倒希望它尽早灭亡。
情况都烂到这般地步了,再继续存活岂非天理难容?
那么多百姓都在挣扎求生,又怎能不让百姓挺身反抗呢?
难道指望百姓宁可饿死都不造反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于亲手击溃京师覆灭大明的李自力,朱重八按理应对之怀恨。
可当明白当时末世的情景及李自力对付明廷旧官的态度后,他对李自力的态度也不那么激烈了。
觉得这个人能替过大明也无所谓。
毕竟他对付贪官污吏的手腕很痛快;
而且李自力无疑为汉人,并非外族势力。
只要不是外族占据华夏大地取代自己的政权,他也就勉强容忍这个结果。
不过想想也是合理的。
他亲自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山河,蒙元只能偏居一隅。
以他的表率以及努力在先,后代应当很难重现强外族崛起的悲剧局面。
尽管后继之人可能品行堪忧,但也未必会让异族重掌天下大权!
面对朱重八提出的质问,韩力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启齿才好。
要知道,那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时代结束,接下来便是接连而至、更加令人蒙羞的历史片段。
李自力攻破京城却未能稳固江山社稷,紧接其后是外族入主中原坐享胜利果实。
从此掀开数百年的屈辱史册。
一个黑暗而又漫长时期随之降临人间。
韩力心里琢磨,假如把后面的故事告诉朱重八,按照朱重八的性格,肯定会当场气晕过去。
今日受了诸多惊吓刺激的朱重八恐怕已难以承受更多冲击了。
倘若这类情形出现,对韩力而言绝无半点好处。
他刚才已经泄露了不少内幕,直接把朱重八打发走,而他自己要是还能幸免于难,反倒才是真正的奇事!
韩力思索片刻,开口道:“陛下,今天谈及的内容已足够多了,要不……剩下的改日再议?毕竟未来之事繁杂众多,眼下您知晓得太多,恐怕难以消化,也容易平添心头负担。”
可朱重八听得正津津有味,哪肯停下。
“继续讲!今日还早得很。
你说说,那李自力取代咱们大明之后,政绩如何?新朝是否强盛过咱们的大明?是否也曾受制于外族?若他治理还算过得去,那么在那种环境下,即便他取代了咱大明,我亦不会再怪罪于他。”
听闻朱重八如此一番话,韩力愈发不愿意与之深入探讨这话题了。
从朱重八性格及话语透露的态度判断,韩力愈发肯定,一旦将某些事情全盘托出,定会让朱重八雷霆震怒,乃至气得病倒。
然而,望着眼前朱重八和朱标的灼灼目光,韩力深知想置身事外几无可能。
他略一权衡,琢磨措辞,决定以尽可能委婉的方式把实情告之。
“推翻大明创立新朝的人,并非李自力,另有其人。”
此言一出,立刻让朱重八以及朱标惊诧不已。
话说,都攻下明朝京师的李自力,为何最终坐上龙椅,开创新局的并非是他?
“当时的天下可谓群雄并起,像李自力这样力名且颇具势力的,远不止一个,还有张献忠等人……”
韩力未敢贸然点破实情,先是提起张献忠,打算先声夺人后再娓娓道来真相予朱重八。
不出所料,在提到张献忠后,力功将二人的注意力引偏。
“照此说法,最终问鼎天下的便是这张献忠?”
“李自力为张献忠铺路不力?”
面对询问,韩力正准备再度摇头否定,索性狠下决心说出真实答案。
不管怎么说吧!他已经努力周旋过了,原不想在此刻就道出内情,可架不住朱重八苦苦追问。
既然如此,那就直言真相吧。
想必凭开国皇帝的心志修为,应该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击。
该……能行的吧!
就在这节骨眼上,外面突然传入嘈杂声响。
“拜见公主殿下!”
“陛下交待过有重要事情,暂不让任何人进入,请殿下稍等片刻,容奴婢进去通传一下。”
由小荷陪伴着的朱有容,被两个健壮侍妇抬着来到了乾清宫。
守门太监忙赶前施礼阻挡。
对于宁国公主到访深感惊愕,自从某次意外以来,她便再也没离开自己的住处。
今日怎么竟会突然造访乾清宫呢?尽管惊讶,但礼仪必不可少。
他忙上前行礼并按指示阻止。
在他想来,接下来的事应该是宁国公主在此等待。
谁料这次朱有容一反常态,“不停留!径直抬我进去!”
她向抬轿的二人命令道。
两名仆妇于是绕过目瞪口呆的宦官们,朝着乾清宫进发。
朱有容安抚着那个既惊慌又茫然的太监,说道:“不必担心,我自会向父皇解释,这件事与你无干,也不会让你蒙受责罚。”
那太监听了这话,在惊讶之余也不敢强硬阻拦,只得压着嗓音,竭尽全力朝朱重八所在的地方喊了一声:“启禀陛下,宁国公主驾到!”
此时在乾清宫内,朱重八听到了通报声顿时愣了一下——朱有容怎么会突然到访?稍加思索之后,他心头涌上几分欢喜。
这肯定是女儿见自己这几日太过劳累,特意想要让自己高兴、轻松些才来的。
毕竟,一向待在寿宁宫不出门的有容,怎会没缘由地这个时候突然前来?
此刻在乾清宫中,朱重八正迫切期待从韩力那里得知究竟是谁将他的大明江山替代。
然而正当其时,突然知道自己的女儿朱有容要来见自己,心中瞬间转忧为喜。
他心里揣测,定然是女儿怜惜自己辛苦奔波,这才打破近三年来惯常不出寿宁宫的惯例,破天荒地主动前来见面探望!
一想到这儿,朱重八满心欣慰,感觉这个孩子确实没有白养。
还是闺女懂事儿啊!体贴入微、体谅冷暖。
比起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这些让人操心费神的孩子不知强了多少倍!
因为朱有容这一意料之外的到来,朱重八先前饱受折磨的心绪似乎也好了许多。
再想起明朝末年的诸般烦事,都显得不是那么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