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0日,杭城的腊梅在枝头悄然绽放,暗香浮动间,沈氏宅院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热闹气息。雕花木门被推开,瑞蚨祥绸缎庄的陈掌柜抱着红绸包裹的谢礼挤了进来,身后跟着苏睛父亲、知味观的王老板等一众商界长辈,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比春日暖阳更灿烂的笑容。
“沈姑娘!沈姑娘!”陈掌柜的声音激动得发颤,他掀开红绸,露出一对金灿灿的算盘,“这是我特意托人打的纯金算盘,您可一定得收下!要不是您,我这把老骨头还守着旧摊子喝西北风呢!”他身后的王老板也连忙递上礼单:“知味观这个月净赚了四百万,比过去半年都多!沈姑娘,您就是我们杭城商界的活菩萨!”
沈知意被众人围在中央,脸颊涨得通红。她望着堂屋里堆积如山的谢礼,又看看父亲母亲欣慰的目光,突然想起两个月前在老街奔走游说的艰辛。那时她带着沈宁和苏睛,挨家挨户地给老掌柜们讲解改良方案,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甚至被人指着鼻子说“乳臭未干的丫头懂什么生意”。
“各位叔伯!”沈知意站到八仙桌前,清脆的声音让喧闹的堂屋渐渐安静下来,“这些谢礼我不能收。我成立星宁工作室,是想用新法子帮大家把生意做好。”她转身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你们看,绸缎庄改良旗袍后,客户群体从35岁以上女性扩展到了18 - 35岁的年轻姑娘;食品厂换了包装,订单量增长了五倍……”
苏睛的父亲眼眶湿润,他上前握住沈知意的手:“知意,苏叔叔以前还笑话你小孩子家家瞎胡闹,现在才知道,是我们这些老脑筋该向你学习啊!”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合同,“苏叔叔想请你当我们食品厂的顾问,年薪十万,你看怎么样?”
沈知意还没来得及回答,沈宁已经蹦了出来,手里挥舞着一叠文件:“不止苏叔叔!同德堂的药铺、王记酱园都想请阿姐当顾问!”小姑娘狡黠地眨眨眼,“阿姐,咱们工作室要忙不过来了!”
当天夜里,沈家堂屋的油灯一直亮到深夜。沈知意坐在八仙桌前,铺开泛黄的账本,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她将工作室这两个月的收入仔细核算——除去成本,净利润达到了158万。这对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她心里早有了打算。
“阿姐,你真的要把钱都分出去?”沈宁趴在桌边,望着姐姐认真记账的侧脸,“这些可都是你熬夜画图、四处奔波赚来的。”
沈知意停下笔,摸了摸妹妹的头:“还记得爷爷说过,沈家做生意讲究‘财散人聚’吗?这次能成功,靠的不是我一个人。苏睛陪我跑遍了杭城的老街,你帮我画图、整理资料,还有电脑前帮忙做设计的同学们……”她的目光扫过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我想让大家都知道,跟着星宁工作室,能赚到钱,更能学到本事。”
三天后,星宁工作室里热闹非凡。沈知意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看着台下二十几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同学,深吸一口气:“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今天,我要兑现承诺——”她挥挥手,沈宁推着两个大纸箱走了上来,箱子里满满当当装着现金和存折。
“王强,你负责电脑绘图,奖金八万!”
“李梅,你联系客户最积极,奖金十万!”
“苏睛,你是工作室的大功臣,奖金二十万!”
随着一个个名字念出,欢呼声和掌声几乎要掀翻屋顶。拿到奖金的同学们又哭又笑,有的紧紧抱着存折不敢相信,有的当场就说要给家里买新电视。苏睛更是红着眼圈扑过来抱住沈知意:“知意,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你不仅帮我家赚了3000万,还让我们这些穷学生也能赚钱孝敬父母……”
分发完奖金,沈知意又拿出一叠文件:“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学习基金’。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学习更多的商业知识和电脑技术。”她望向窗外,杭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我有个梦想,要让星宁工作室走出杭城,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夜幕降临,沈知意独自坐在阁楼里,翻看着白天收到的感谢信。其中一封来自一位同学的母亲,信里说孩子用奖金给病重的父亲交了医药费。她轻轻合上信,打开电脑,开始规划工作室的下一步发展。二叔寄来的英文资料在屏幕上闪烁,岛国的商业案例与《史记·货殖列传》的文字在她脑海中交织,勾勒出一幅更宏大的商业蓝图。
杭城的夜色渐深,沈氏宅院的灯火依旧明亮。这个十二岁的少女,用智慧和胆识在商界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逐渐扩散,而属于她和星宁工作室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