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上午九点,北京西站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出。沈知意拖着塞满书籍的行李箱,在出站口的电子屏前驻足——屏幕上跳动的时间数字,与她手腕上的机械表分秒不差。盛夏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落,在她蓝白相间的校服上投下斑驳光影,肩头“星辰肉饼”的刺绣徽章随着步伐微微晃动。
“沈总!这边!”尖锐的呼喊穿透嘈杂。二十米外,扎着高马尾的林悦拼命挥舞手臂,白色衬衫口袋露出半截bb机。三年前,这个从职高辍学的姑娘在星辰肉饼当收银员,如今已是京城三家分店的总店长。她冲过来时带起一阵风,发丝间还沾着肉饼的麦香:“可算把您盼来了!要不是您教我做财务规划,我哪能存下142万!”
沈知意愣在原地。林悦身后,三辆印着“星火配送”字样的面包车整齐停靠,车身上的智能路线规划图还在闪烁。姑娘打开随身的皮质文件夹,里面除了分店报表,还有一张存折——数字“”在阳光下刺目而滚烫。“您看,”林悦声音发颤,“这些钱足够我读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还能资助老家的弟弟妹妹上学。”
记忆突然闪回三年前。那时的林悦蜷缩在收银台后,因算错账急得掉眼泪。沈知意蹲在她身边,用铅笔在收据背面画下简单的财务模型:“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像水流,要学会引导它们流向该去的地方。”当晚,她将《基础会计学》塞进姑娘手中,扉页写着:“知识是改变命运的船票”。
“走,去分店看看!”林悦不由分说地夺过行李箱,塞进面包车后备厢。车厢里弥漫着淡淡的卤肉香,仪表盘旁挂着的苗绣香囊,是宿华从湘西寄来的谢礼。当车辆驶入王府井步行街,沈知意隔着车窗望见熟悉的金色招牌——星辰肉饼北京旗舰店的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门口排着的长队蜿蜒至街角。
“现在日流水能到18万!”林悦将车停在员工通道,眼中满是自豪,“多亏您设计的会员分级系统,老顾客复购率提升了40%。”她掏出bb机快速按键,调出实时数据:“您看,智能点餐系统上线后,人力成本降低了35%,这些省下的钱,我都用来给员工报夜校了。”
推开后厨的门,热气裹挟着面香扑面而来。17岁的学徒工阿杰正对着沈知意傻笑,他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中式面点技法》。“沈总,我能做出十二种花样的饼皮了!”少年掀开蒸笼,玫瑰花形状的紫薯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等我出师,就回老家开连锁店!”
在办公室里,林悦捧出一摞厚厚的账本。沈知意翻开其中一本,密密麻麻的批注让她眼眶发热——每笔支出旁都标注着“教育基金”“设备升级”“员工培训”。最末页夹着张泛黄的报纸,是去年《北京青年报》对星辰肉饼的报道,标题赫然写着**“00后店长的财富密码:知识与匠心”**。
突然,bb机震动起来。王思博的消息跳出来:“沈姐,分店管理系统迭代完成,新增AI数据分析模块!” 几乎同时,宿华发来湘西智能茶园的航拍图,无人机在绿色波涛上划出银色弧线。林悦凑过来看,突然指着屏幕惊呼:“这个数据模型和您教我的现金流管理好像!”
窗外的蝉鸣愈发聒噪,沈知意却感到一阵清凉。她想起创业初期那些在台灯下修改方案的夜晚,想起在车间手把手教员工使用计算器的场景。原来那些倾囊相授的知识,早已化作星星点点的火种,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绽放光芒。
“晚上要不要去北大转转?”林悦小心翼翼地问,“我在燕园附近租了间工作室,想着……”她脸颊泛红,“等开学后,还能跟着您继续学本事。”沈知意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相框——照片里,12岁的沈星宇和沈星瑶穿着工装站在肉饼生产线前,背后的标语写着**“用双手创造未来”**。
暮色降临时,沈知意站在分店顶楼,望着北京的万家灯火。林悦的bb机突然响起,是新员工发来的感谢短信:“林姐,我报名了夜大!等我学成,也要像您一样带团队!” 姑娘红着眼眶转头:“沈总,您说我们做的这些,是不是真的能改变些什么?”
沈知意打开日记本,钢笔尖悬在纸面片刻,写下:“商业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点燃了多少改变命运的希望。当知识与善意在不同的人生中流转,每个平凡的奋斗者,都能成为照亮时代的星辰。” 此时,晚风拂过,带来远处清华园的荷香,与楼下飘来的肉饼香气交织在一起,酿成独属于这个盛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