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30日(注:2月无30日,此处为故事设定),湘西的晨雾还未散尽,宿华蹲在智能茶园的监控室里,手指在二叔寄来的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蓝光映亮他晒黑的脸庞,代码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正在修复无人机巡检系统的漏洞。突然,bb机震动起来,是沈知意发来的消息:“速来北京,有重要奖励。”
六个小时后,宿华站在星火未来实验室的门前,身上还带着湘西的草木香气。推开门的瞬间,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二十几个成员手持彩带,中央的长桌上,一部崭新的诺基亚8110手机在聚光灯下泛着金属光泽,旁边放着烫金的荣誉证书。
“宿华,你当之无愧。”沈知意走上前,将手机和证书递到他手中,“过去半年,你不仅让湘西的智能茶园步入正轨,还远程协助解决了十五个技术难题。”她翻开证书,内页详细记录着他的贡献: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开发苗绣数字化平台、设计农产品溯源小程序……
宿华摩挲着手机滑盖,想起第一次接触bb机时的兴奋,喉咙突然发紧:“沈姐,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但你做得超乎想象。”陈默拍了拍他的肩膀,举起bb机展示:“你写的代码,让我们的服务器运算效率提升了40%!”
苏睛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播放着湘西的画面:自动化灌溉系统正在精准洒水,无人机编队掠过层叠的茶田,穿着苗服的姑娘们通过星火开发的App直播带货。“这些改变的背后,都有你的代码。”沈知意的声音带着骄傲,“这部手机,是对你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星火精神’的致敬。”
当晚,实验室举办庆功宴。王德发的孙子小王带来了改良版的板栗酥,学通信的小李调试好音响,播放起改编版的《程序员之歌》。宿华被众人簇拥着坐到主位,林婉清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尝尝,里面包了幸运硬币,你肯定能吃到!”
酒过三巡,话题转向未来。宿华掏出笔记本,展示他最新的构想:“我想开发一套‘乡村振兴数字生态系统’,把农业生产、电商销售、文化传承整合到一个平台。”他的眼睛发亮,“就像在湘西做的那样,让技术真正服务土地。”
这个提议立刻点燃了众人的热情。陈默开始分析架构可行性,苏睛着手设计界面草图,就连哲学系的学姐也提出用社群理论优化用户交互。沈知意看着激烈讨论的伙伴们,突然想起创业初期,宿华在湘西的小木屋里,借着煤油灯写代码的场景。
深夜,人群渐渐散去。宿华独自坐在露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华子,寨子里的人都说,你做的那个‘会说话的机器’,让咱们的茶叶卖到了国外!”他望着北京的灯火,将手机贴在胸口:“妈,以后还会有更多奇迹。”
此时,沈知意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想什么呢?”宿华举起手机,屏幕背光亮起:“在想,这部手机不仅是奖励,更是责任。”他调出刚写好的代码片段,“我给它加了个特殊功能——按下星号键,就能连接湘西的监控系统。”
沈知意笑了,目光投向远方:“就像你说的,技术要服务土地。星火的下一站,或许就是让这套‘乡村振兴系统’在全国落地。”她打开bb机,展示小姑发来的消息——阿深市的科技园区愿意提供专项孵化基金。
月光洒在诺基亚手机的按键上,宿华轻轻滑动滑盖,开始编写新的程序。代码的蓝光中,他仿佛看到无数个湘西村寨亮起数字的灯火,看到传统与现代在0和1的世界里完美交融。而这部承载着认可与期许的手机,终将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