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6日下午三点,清华园的银杏叶在寒风中打着旋儿。沈知意握着奥迪车的方向盘,后视镜里映出一长串黑色车队——苏睛、陈默、林婉清等二十几个伙伴,各自驾驶着属于自己的奥迪,引擎的轰鸣声在校园道路上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终于能歇口气了。”周雨薇通过车载对讲机感叹,“今天的‘数字经济’课,教授让我们分析星火模式,感觉像在解剖自己。”她的话引发一阵笑声,陈默的声音从另一头传来:“我刚把课堂笔记整理成了算法,或许能优化‘星火魔方’系统。”
车队驶出校门,汇入中关村熙熙攘攘的车流。沈知意望着街边林立的科技公司,想起三年前,她们挤在二手面包车里穿梭于各个客户之间的场景。那时的星火还只是萌芽,而现在,这些奥迪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成长的勋章。
“沈姐,快看!”苏睛突然喊道。沈知意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一家电子商铺的橱窗里,赫然摆放着星火团队开发的智能路由器。玻璃上贴着醒目的海报:“星火科技,让网络更智能”。这个瞬间,她仿佛看到无数个日夜的代码与汗水,化作了城市肌理中的数字血脉。
半小时后,车队驶入熟悉的小区。300平的工作室依旧伫立在老位置,只是外墙重新粉刷过,挂上了“星火未来实验室”的金属铭牌。沈知意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混合着咖啡与电子元件的独特气息。墙上的白板还留着上次会议的字迹,角落里的3d打印机正在运作,发出轻微的嗡鸣。
“还是这里最舒服。”林婉清瘫在沙发上,随手打开投影仪。屏幕亮起的瞬间,众人都愣住了——那是创业初期的老照片:二十几个年轻人挤在狭小的房间里,啃着泡面讨论项目,墙上贴满便签和设计草图。
“记得这个吗?”陈默举起手机,调出一段视频。画面里,沈知意正在用万用表修理一台老旧的服务器,突然被电流电到,跳起来的模样让大家笑作一团。“那时候,我们连像样的工具都没有。”他的声音带着怀念,“现在却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苏睛从冰箱里搬出几箱啤酒:“今天不聊工作!咱们玩点老游戏。”她掏出珍藏的红白机卡带,《魂斗罗》的背景音乐响起时,实验室瞬间变回了大学宿舍。周雨薇和几个女生窝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为游戏里的角色加油助威;男生们则围在电脑前,重温经典的《星际争霸》。
沈知意独自走到露台,望着逐渐暗下来的天空。寒风卷起她的发丝,远处中关村的霓虹开始闪烁。bb机震动,是沈宁发来的消息:“星辰肉饼在港城开了第50家分店,沈舒设计的虚拟主播‘饼小星’火了!” 她笑着回复,心中涌起温暖。
“沈姐,在想什么?”苏睛递来一杯热可可,在她身边坐下。“在想,我们好像走得太快了。”沈知意望着手中的杯子,热气模糊了镜片,“从创业到上市,从改造食堂到推动区域经济,有时候会忘了,我们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苏睛指着实验室的方向:“你看,陈默还在研究算法,林婉清在改课件,周雨薇又在策划新的公益项目……不管走多远,大家的初心都没变。”她的话让沈知意想起白板上那句永远没擦掉的标语:“用代码改变世界”。
夜色渐深,实验室里的欢笑声依旧不断。有人在弹吉他,有人在分享最近的奇遇,还有人突发奇想,用3d打印机制作“星火纪念币”。沈知意打开二叔留下的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写道:“奥迪车会载着我们驶向远方,但300平的工作室永远是心灵的港湾。在这里,我们曾种下梦想的种子;也在这里,我们懂得了——真正的成功,不是抵达多高的山峰,而是始终记得为何出发。”
此时,楼下传来陈默的喊声:“快来!我们要复刻创业第一天的泡面大餐!”沈知意合上电脑,快步走下楼梯。灯光下,伙伴们的笑容依旧灿烂,仿佛时光从未流逝。而那些在代码与现实之间奔走的日子,那些汗水与梦想交织的岁月,终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