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0日,京城的春风裹挟着科技变革的气息掠过星火科技园区。星达全自动生产车间内,机械臂以0.001毫米的精度将12瓦快充模块嵌入iphone主板,AGV小车在立体仓库间穿梭,运输带上的手机成品如流水般涌向下游包装线。与此同时,杭城分园区的5G模拟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为下一代iphone调试毫米波天线。
“沈总,首批搭载星火技术的iphone已下线!”陈默冲进办公室,平板电脑上显示着实时数据,“生产成本降低42%,生产周期从15天压缩至8天!”沈知意调出全球手机市场动态,诺基亚的股票K线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而苹果的股价在发布新品预告后暴涨20%,市值一举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通知市场部,”沈知意的指尖划过屏幕上诺基亚的logo,“制作对比视频——用搭载12瓦快充的iphone与诺基亚手机进行续航测试。”她嘴角扬起冷笑,“是时候让老牌巨头看看,什么叫技术代差。”两小时后,星辰文媒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震撼全网的测评视频:画面中,iphone从1%充至100%仅需45分钟,而诺基亚的传统充电器为同电量设备充满电耗时超过6小时。
视频评论区瞬间被引爆。有网友翻出诺基亚经典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调侃道:“星火的科技,是以效率和体验为本!”更有数码博主连夜拆解iphone,惊叹于星火代工的主板布局:“这走线密度、这散热设计,完全是降维打击!”随着舆论发酵,诺基亚的线下门店人潮锐减,店员们对着积压的功能机束手无策。
在赫尔辛基的诺基亚总部,董事会紧急召开闭门会议。cEo盯着财务报表上的赤字,声音颤抖:“我们的市场份额在一个月内流失12%!中国厂商的技术迭代速度,已经超出我们的认知!”一位高管提议推出智能手机反击,却被残酷的现实击碎——他们的塞班系统在星火支持的ioS系统面前,宛如石器时代的产物。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新品发布会在旧金山举行。乔布斯手持iphone走上舞台,聚光灯下,手机背面“powered by Spark”的标识格外醒目。“这款手机的快充技术、3G芯片和精密组装,都来自中国的星火科技。”他的话语引发全场惊呼,“与星火的合作,让我们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标准。”
消息传回国内,星火科技城沸腾了。星达园区的员工们自发组织庆祝活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全球订单数据:欧洲三大运营商追加500万台iphone订单,东南亚市场的预定量突破千万。沈知意站在观景台上,看着运输车队满载货物驶出园区,对身旁的雷军笑道:“雷总,还记得我们说要颠覆行业吗?现在,海啸来了。”
雷军举起平板电脑,展示朱雀手机的最新销量:“多亏星火的供应链支持,我们的新机搭载了同款快充技术,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攀升!”他调出诺基亚的股票走势,“你看,他们的股价已经跌了18%,曾经的巨头,正在被时代抛弃。”沈知意望向远处的星达电脑生产线,那里正生产着搭载升级版7纳米芯片的工作站:“手机只是开始,电脑市场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
为了乘胜追击,星火科技联合苹果推出“智能生态计划”。用户购买iphone后,可享受星达电脑八折优惠;星火自研的跨设备传输软件,实现了手机与电脑的无缝衔接。这一举措彻底点燃市场,某科技媒体评论:“星火用技术为苹果赋能,用生态为自己铺路,这场合作堪称商业教科书。”
面对星火系产品的围剿,诺基亚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他们派出高管团队前往京城,试图与星火洽谈合作。谈判桌上,沈知意播放着星达工厂的自动化生产视频,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想合作可以,但塞班系统必须开源,诺基亚的专利技术要与星火共享。”对方脸色铁青,却不得不接受这近乎“城下之盟”的条件。
2006年3月的最后一天,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大厦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车水马龙的京城。手机震动,收到陈默的消息:“沈总,诺基亚股价跌破近十年最低值,而我们持股的苹果股票,让星宁金融的市值又涨了300亿!” 她微笑着打开日记本,写道:“当12瓦快充的电流注入iphone,当星火的技术渗透全球产业链,我才真正明白: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永远的颠覆者。而诺基亚的衰落,不过是新时代来临的序章。” 此时,窗外的星火科技园区灯火通明,新一轮的技术研发早已启动,等待着下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