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杭城的晨雾尚未散尽,星宁影视公司的官方网站便被挤爆。滚动播放的招聘信息如磁石般吸引着全国目光:“群演月薪2.5万,特邀演员7万,友情演出月入10万,免费入住100平酒店套房!”配图中,十几处影视基地和古城风景区的3d建模气势恢宏,全息投影的虚拟角色在其中穿梭,仿佛打开了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
“沈总,报名系统瘫痪了!”技术总监满头大汗冲进办公室,“仅两小时就收到15万份简历,服务器扩容三次都撑不住!”沈知意滑动平板电脑,屏幕上的地域分布图显示,报名者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甚至有海外华人发来越洋申请。“启动AI初审系统,重点筛选有表演基础和科技适应能力的人才。”她目光坚定,“这次招聘,不仅是补充人力,更是要打造全民参与的影视生态。”
在星宁影视位于横店的量子影视基地,面试现场宛如科幻电影。应聘者戴着智能头显,进入虚拟试镜空间。AI考官根据面部微表情、肢体语言和台词功底实时打分,同时评估其对全息拍摄、动作捕捉等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却在试镜中展现出惊人的情感爆发力,AI系统当场给出“A+”评级,直接获得特邀演员资格。
“我们不是在招‘人肉背景板’。”星宁影视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全新的群演培养体系,“每位群演都将接受量子表演训练,学习与虚拟角色互动、利用AI辅助表演。表现优异者,有机会晋升为签约演员。”更令人震撼的是,星宁开放了部分影视基地的“全民创作区”——普通人可以租用设备,在专业AI编剧的辅助下,拍摄属于自己的短片。
随着首批200名演员入职,星宁影视的拍摄现场彻底革新。在某古装剧片场,群演们佩戴着智能手环,手环内置的情感传感器能实时捕捉他们的情绪状态,AI导演系统据此调整场景氛围。当拍摄战争戏时,手环监测到群演们的紧张情绪过高,系统立即释放香氛舒缓压力,并通过定向音响播放鼓舞士气的音乐。“这哪里是拍戏,简直像在玩沉浸式剧本杀!”一位群演兴奋地在社交平台分享。
而对于特邀演员和友情演出嘉宾,星宁提供的待遇更是颠覆想象。免费入住的100平酒店套房配备全屋智能系统,从起床时自动拉开的窗帘,到根据口味定制的三餐,每个细节都彰显科技与奢华。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参与星宁的“影视科技共创计划”——在拍摄间隙,与工程师、编剧共同探讨新技术的应用。某知名话剧演员在体验过量子动作捕捉后,灵感迸发,提出将传统戏曲与全息投影结合的创意,直接催生了一部现象级作品。
这场招聘风暴引发的连锁反应超乎想象。周边城市的房价因大量求职者涌入而上涨,餐饮、交通等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与星宁合作,开设“科技表演”相关专业;甚至有地方政府主动接洽,希望引入星宁的影视基地,打造文旅新地标。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某资深导演在公开场合批评:“用高薪资和科技噱头吸引演员,是对表演艺术的亵渎。”沈知意却在行业峰会上回应:“科技不是表演的敌人,而是工具。当群演能通过AI分析提升演技,当普通人能借助虚拟制作实现导演梦,这才是影视艺术真正的全民时代。”
2010年深秋,星宁影视的首部“全民共创”电影《星梦启航》正式上映。影片中,既有专业演员的精彩演绎,也有普通群演的真实故事,甚至部分剧情由观众投票决定走向。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社交媒体上“人人都是主角”的话题阅读量突破50亿。当片尾字幕滚动时,无数曾参与拍摄的普通人在电影院里热泪盈眶——他们终于明白,在星宁搭建的舞台上,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