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探索”科技树解锁后的短短半年内,人类在太空领域的进展,就超越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
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无疑是月球永久性基地——“望舒宫”一期工程的正式竣工。
月球,虹湾地区。
荒凉、死寂的月面上,一座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穹顶建筑群,在清冷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数百台形态各异的工程机器人,如同勤劳的工蜂,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收尾工作:平整着陆场、铺设太阳能阵列板、调试外部传感器……
没有人类的身影,所有的建设工作,完全由 AI 精密协调,机器人自主执行。
“望舒宫”的建设,充分展现了未来智能在 AI、机器人技术和新材料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模块化的建筑单元在地球制造完成,由重型火箭运抵月球轨道,再由 AI 控制的登陆艇精准投放到预定地点。随后,工程机器人如同搭积木般,快速高效地将这些模块组装起来,并利用月球本土资源(如月壤烧结砖)进行加固和防护层构建。
能源方面,基地采用了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作为主能源,辅以大面积的高效太阳能阵列板。这使得“望舒宫”在能源上初步实现了自给自足,足以支撑基地内部的生命维持系统、科研设备以及后续的扩建工程。
此刻,未来智能太空探索指挥中心,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望舒宫”内部的景象。
随着总工程师一声令下:“‘望舒宫’一期,启动!”
基地内部,一排排指示灯由红转绿,柔和的灯光依次亮起,照亮了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内部空间。
可以看到整洁的居住舱、配备了尖端设备的综合实验室、小型生态种植舱,以及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的各项指标,稳步攀升至预设的宜居标准。
空气循环系统开始工作,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温度、湿度、气压……所有数据都在屏幕上稳定地显示为绿色。
“报告指挥中心,‘望舒宫’一期工程全部系统自检通过!达到预定运行标准!能源供应稳定,生命维持系统运行正常!” 月球基地 AI(“望舒”)通过量子通讯链路,将信息实时传回地球。
指挥中心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成功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月球永久性基地,建成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工程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坚实一步!它标志着人类不再仅仅是太空的访客,而是开始真正在地外建立“家园”。
林风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那座孤悬月球的基地,眼中也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望舒”,是中国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以此命名,寄托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也象征着人类对月球这颗星球的全新探索。
“‘望舒宫’的建成只是第一步。” 林风的声音通过通讯系统,传达到每一位参与项目的成员耳中,“接下来,我们要依托基地,展开对月球资源的全面勘探和利用,为更长远的深空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有人都心潮澎湃。
月球基地一期建成,意味着下一步的月球采矿、氦-3 提取、大型望远镜阵列建设、甚至作为火星任务的中转站,都将成为可能!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航天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这座屹立在月球虹湾的“望舒宫”。
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人类文明通往星辰大海的遥远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