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天接到那通神秘电话后,张华起初还会时不时琢磨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但很快他便意识到,眼下自己手头的事务繁多,实在无暇分心去过度揣测这样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来电。与其为此而疑神疑鬼、心神不宁,倒不如将精力集中于更为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事情之上。
近几日来,张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研究与规划之中。得益于他前期大规模的资金注入,公司犹如搭上了火箭一般,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特别是在上一次的火爆之后,如今“三餐美味”这家新兴企业已声名鹊起,其知名度甚至能与行业内的两大巨头——镁团和鹅了么相媲美。然而,尽管目前公司的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起步较晚,相较于那两家根基深厚的大公司而言,“三餐美味”在企业底蕴方面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张华对此并不感到忧虑,相反,他坚信只要假以时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自身卓越的“商业智慧”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他所领导的“三餐美味”必将超越镁团和鹅了么,成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要知道,张华可是对当下的局势了解得一清二楚!此时此刻,业界的两大巨头正处在疯狂烧钱抢夺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之中。不得不承认,这种策略本身并没有错啦,但问题在于它实在太耗费资金了。
想想看,如果放在前世,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毕竟那个时候,可没有太多人看好外卖这个新兴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正如日中天、蓬勃发展,成为了众人眼中闪闪发光的“香饽饽”。几乎每一个手头稍微宽裕点的公司老板,都恨不得能插上一脚,分一杯羹。
然而,只有张华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外卖这个领域蕴含着上万亿规模的巨大商机。尽管镁团的那位名叫王幸的大佬曾经公开宣称外卖行业乃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但实际上呀,这话更多地像是他拿来堵住股东们嘴巴的说辞罢了。当然啦,王幸能够断定这个市场肯定是存在的,而且规模也绝对不会小。但具体到底有多大嘛,他肯定远远比不上张华了解得那么透彻和“详尽”咯!所以啊,王幸说出那样的话,无非就是想要让那些股东们相信,他们投入的资金在未来将会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啦!
所以现在张华也是在争分夺秒的抢夺市场,毕竟归根到底三餐美味的市场还是围绕在三四线城市,虽然截止目前为止市场还不错,基本上现在都是三餐美味,但它们的消费毕竟比较低,现在都是靠张华的资金补贴,即使现在有的地方有盈利的,但还是太少了。
而且张华也在公司明确了至少到年底是烧钱抢市场的,但必须在年底可以在一二线城市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张华也知道这样的话自己投入的钱可能是不够的。因为张华为了抢占市场,跟餐饮老板许下了很多的优惠方案,这就导致市场是有的但很多是靠利益维护的,即使每个公司开始的时候都差不多,但张华为了快速发展所以优惠的比较大。
不过张华不是太过担心,他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吃的,所以这也是张华要求三四线城市必须只有三餐美味公司,到年底一二线城市有一定的份额的原因。
因为按照公司的规划,照着这种发展速度来发展到年底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惦记的,当然在年底之前肯定会有真正的大佬来狙击三餐美味公司的,不过只要渡过了那么张华到年底的时候就有更大的底气了,比较自己再弄说会道,可别人看不到你的未来,那肯定是不会投资你的。
所以现在张华目前非常关注公司的一举一动,他要保证自己接下来的路要有前进的余地。这天,张华正在办公室仔细审查财务报表,助理匆匆进来汇报:“张总,我们发现镁团和鹅了么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计划,他们开始在三四线城市推出一些针对性的低价套餐。”张华眉头一皱,却又很快镇定下来,“不用慌,这在意料之中。通知各部门,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强调我们本地特色菜品的独家供应优势。另外,准备启动新一轮的用户反馈奖励活动。”
随后,张华亲自去和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合作餐饮老板洽谈。他向老板们承诺,虽然竞争加剧,但三餐美味会坚守优惠政策,并给予额外的流量扶持。老板们看到张华的诚意,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合作。
然而,张华心里清楚,这场商战才刚刚开始。经过张华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三餐美味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暂时稳住了。但张华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他开始思考更长远的战略。张华决定加快在二线城市的布局,他挑选出几个二线城市作为试点,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样板市场。他联系当地最具人气的餐厅,提出深度合作模式,不仅给商家高额补贴,还利用大数据分析顾客喜好,为餐厅定制专属菜单。
同时,张华组建了一支精英营销团队,深入社区推广三餐美味的App。通过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如美食节、厨艺大赛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就在张华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他收到消息,有一家国际资本巨头对三餐美味产生了兴趣,有意向投资。张华明白,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接受投资,公司能够获得雄厚的资金支持迅速扩张;但也可能面临失去控制权的风险。张华权衡利弊后,决定先与对方会面,看看条件再说。这场会面,也许将决定三餐美味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