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日上三竿。
崇祯扶着腰,踉踉跄跄的来到养心殿,让王承恩去传衍圣公面圣。
“衍圣公,圣人之后不用多礼。快给衍圣公搬锦凳。”
王承恩屁颠屁颠的搬来锦凳:
“衍圣公请坐。皇爷盼着衍圣公的到来,盼的真是茶不思饭不想,现在您可算来了。皇爷高兴着呢。”
沃妮马,这是德云社的捧哏穿越过来的?
崇祯觉得王承恩现在也学坏了,不过值得表扬。
“衍圣公,布置此次进京有何事需要朕帮忙的,尽管说,朕无有不准!”
“陛下,功名之身不纳税,这是历朝历代的规制,陛下说变就变,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呀?”
孔胤植看见皇帝对自己礼遇有加,觉得还是怕了自己,怕了孔家这个金字招牌,说话也就不再客气。
“近些年朝廷亏空严重,背面建奴猖獗,国内民变四起。朝廷入不敷出,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呀。”
“不过经过这几天朕和懿安皇后的商议,觉得这是针对普通的士人。衍圣公是圣人之后,安能与常人同乎!所以朕今天把衍圣公请过来就是说明此事的。朕决定改变这个做法,如何?”
“还有科学院的事情,派遣宫女学医之事,收取商税之事等等,朕正在做详细的规划。就等着到时候一起改呢。”
“朕也是学的圣人之学,行的是圣人之道。朕御极以来,每日都在回想自己的言行,恐有失德之处,但不得要领。”
崇祯化作卖拐的赵本山,继续忽悠道:
“朕准备彻底的改变这一切,之事还需要一些时间,不知衍圣公是否可以代朕向天下的学子士绅解释一下?”
“衍圣公应当知晓,突然之间的巨变,对于朝野的稳定有很大的风险。不过朕可以承诺衍圣公,三个月之内就会看到改变!”
崇祯认为的改变是自己计划的改变,孔胤植理解的改变是回到众正盈朝。
先忽悠孔胤植一下,让他去做解释,到时候刨曲阜孔家根的时候,阻力也小点。
“这个是朝鲜进贡的三百年野山参,朕宫里也就剩下最后两根了,这一根就赐予衍圣公。”
王承恩立马捧出一个精致的全玻璃做的匣子,匣子里面放着一根手臂粗的野山参。
“好东西呀,它在对着我招手呢。”
孔胤植看见这么精致的琉璃匣子和手臂粗的野山参,心里乐开了花:
“看来皇帝之前是被蒙蔽了,现在知错改改,又对自己礼遇有加,绝对是明君。”
“尧舜再世的千古明君!”
“陛下,臣这就回去给学士士绅做个解释。圣上乃是千古明君,之前只是受人蒙蔽,现在已经改正。”
三个月的时间,自己等得及,况且还有好东西。
看来以后要经常来北京。曲阜那个穷乡僻壤的,总有刁民想害本公。
还是京城好呀,都是通情达理之人。
“现在是午饭时间,衍圣公就陪朕一起用膳如何?”
“朕还要向衍圣公请教好多问题呢,你我君臣之间,今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等孔胤植说话,崇祯直接拉起孔胤植的手走向餐桌。
王承恩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孔胤植向里面跳了。
餐桌上,崇祯一再表示很快就会改变。
然后把孔家吹到了天上,飞在天上的孔胤植觉得自己就是当世的圣人。
“你这是不是欺骗呀?”
看着吃完午饭,抱着玻璃匣子屁颠屁颠回去的孔胤植,张嫣从后面走了出来问道。
“没有呀,大家只是理解的不同而已。”
“你信不信,这家伙拿了我的钱,回去就会给我辩经。”
崇祯自信的说道。
“不信,那些老狐狸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
“那我们打个赌!我赢了,你要奖励我冰火二重天一次!”
“你个坏蛋,那要是我赢了呢?”
“你赢了,我奖励你一次冰火二重天!”
“一言为定!”
张嫣表示无所谓,输赢的结果自己都很期待。
“诸位,大家听本宫说。”
孔胤植进宫面圣,大家都知道。所以当孔胤植刚回到府里,一大群人就过来询问具体的情况。
“本公今日进宫面圣。圣上说了,他之前是受人蒙蔽,现在决定痛改前非了。”
“衍圣公,圣上真的这么说了?”
三位退而不休的老头,还有兵部侍郎王洽,刑部侍郎乔允升等人都是很关心这个问题。
“本公还能骗人不成? 这个是圣上特意赐给我的,你们看!”
孔胤植拿出皇帝赐予的玻璃匣子,里面还有一颗手臂粗的野山参。
看的众人都起了贪心,真是个好东西呀。
孔家的招牌真是好使,来到北京啥也没干,就是东吃西喝的,就把事情搞定了。
关键还拿了那么多,那个匣子一看就很值钱。
自己得回去扒一扒族谱,自己好像也是姓孔。
“而且圣上还留了本公一起就宴。否则本宫早就回来了。”
“依本公看,圣上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慢慢修正改变。诸位都是朝廷重臣,自然知晓船大难掉头的道理,所以给圣上一点时间。圣上还期待着各位可以尽心辅佐,再创大明的盛世呢。”
“圣上说了,只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家就能看见结果了。”
“还请诸位大人不要心急,圣上也不容易。大家在家静候结果就是了。”
孔胤植添油加醋的给皇帝作着解释。
“君无戏言。圣上今天这样说了,就表示他肯定知道错了。”
“本公也可以担保。届时如果没有改变,你们尽可以找本公。本公自会去质问圣上。”
“衍圣公是圣人之后,衍圣公的话我等自是信服的。”
“衍圣公不愧是圣人之后,我等之前多次劝谏陛下,奈何陛下就是听不见。如今衍圣公一到,陛下立马就知道自己错了。”
“衍圣公振臂一呼,天下士子尽皆响应,就是陛下也挡不住这滚滚民意!”
“你们谬赞本公了,主要是当今圣上英明睿智,机智聪敏。经过和本公的聊天,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们也要和自己门下的人说一下,不要诋毁圣上。免得惹圣上不喜,毕竟到时候圣上还需要诸位入阁理政,是也不是?”
“老夫正是此意。当今陛下年轻,难免会偶尔犯点小错,不过不要紧,改了就是了。我等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
“此等喜事,当浮一大白!”
“本公也有此意。虽说皇帝赐宴是难得的荣誉,但是宫里面厨子的手艺实在不咋地。今天本公请客,各位大人,请!”
酒足饭饱赶紧回家,免得那个英果类我的儿子又到自己的草地上浇水施肥。
于是第二天,朝野开始出现皇帝是圣君的言论。
同时也出现皇帝将要改变现状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