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真宗皇帝听说八百里加急报来敌情塘报,即命枢密使王继英出殿召唤使臣进来禀报。

王继英诚惶诚恐地应答过,带了几个人小跑着向垂拱殿外面赶去。

站立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全都面面相觑——八百里加急送来边关塘报,那就说明辽军又在犯境了。

宋太宗的“雍熙北伐”失败后,辽军不断地犯境;消息一传至汴京,汴京城的官民全都如惊弓之鸟;尤其是大将杨业被辽军擒获绝世三日离世的噩耗传来,京城百姓更是如丧考妣;泪声不断。

刘敏目视着朝堂上瞬息间肃静起来的氛围,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朝堂上紧张的空气有凝固了感觉,即便一苗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响声。

刘敏嘘叹一声,对宋太宗生出一种无尽的埋怨:无德无能的蠢材,野心勃勃地谋取了皇权;但把整个国家搞得上下不安,犹如脱兔;如何是好!

没错,好大喜功的宋太宗坚持“雍熙北伐”造成的恶果;恐怕短时间是难能弥补上来的,朝廷内外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一提起辽军犯境全是谈虎色变,看来必须要有一场作战的胜利来安抚军民的恐辽情绪。

宋真宗登基没有几天,边关传来紧急塘报,八成是辽兵犯境;在这关键时期,恐怕只有刘敏才能扭转日益颓败的局势。

我们先按下刘敏不讲,来说王继英这个人吧。

王继英不会打仗,却频繁升官一直到枢密使;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葩。

王继英本是一个奴仆,能连升八级成为权柄在手、掌管朝廷军事的枢密使,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宋真宗的潜邸旧臣。

北宋一朝的潜邸旧臣是政坛上非常独特的一股政治势力,皇帝登基之前的亲信故旧:包括师傅、属官、侍从乃至奴仆,新帝登基后大都会受到重用。

潜邸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并非北宋一朝的发明,秦汉时期便就开始了。

西汉初期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后,迎请代王刘恒进京即位成为汉文帝。

汉文帝入驻未央宫的当夜,即任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

任命将军张武为郎中令,负责保卫皇宫安全。

依靠潜邸旧臣,汉文帝用最快时间控制住京城要害部门;稳定了局面。

这种重用潜邸旧臣的做法在历史上沿袭了很久,乃至于现代社会依旧没有绝迹。

潜邸旧臣活跃于北宋政治舞台,在宋太宗、宋真宗两朝表现最为突出。

赵光义任开封府尹15年,期间韬光养晦,培植亲信力量,日后得到重用的官员达40余人。

宋真宗的潜邸旧臣,除了他担任亲王、开封府尹、太子时期的亲随20余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宋太宗亲自物色、选派,自太宗朝沿袭下来的,如李沆、毕士安等。

宋初,科举制逐步趋于完善,国家通过科举选拔了不少人才;形成文官系统的骨干。

但科举取士以文臣为主,跨马征战还是要靠久经沙场的武将;赵光义对赵匡胤时期的将领并不信任,很少赋予他们重任。

作为军队指挥中枢的枢密院基本上重用潜邸旧臣,如石熙载、柴禹锡、弭德超、王显、赵镕、周莹等人。

到了宋真宗时期,开国之初的禁军宿将皆已老迈,不仅枢密院,连统兵作战的禁军高官也清一色换上了潜邸旧将,如傅潜、王继英、王超、葛霸、张耆、王继忠、王能、戴兴、桑赞、陈兴、许均等人。

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胆小怯战,贪功诿过,一个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是凭借与皇帝的特殊关系,短时间内纷纷平步青云,窃据高位一般人也左右不了。

而那些披肝沥血征战沙场的将领,如荆嗣、杨延昭、折惟昌等名将只能屈居人下,壮志难酬。

人常道大宋天子“与士人共天下”,不如说是“与家奴共天下”。

王继英是开封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寄育在外祖父家。

大概是因为家里太穷了,王继英“少从赵普给笔札”,少年时便跟随赵普做铺纸研墨、收拾书房一类的杂事。

王继英生于公元946年,按时间推算,他到赵家应是陈桥兵变前后;赵普还没有显达。

乾德二年(964年)赵普升任宰相,至开宝六年(973年)因雷德骧、雷友邻父子弹劾而罢相,被宋太祖贬出京城,期间王继英一直追随赵普。

此时王继英已27岁,算是赵普的亲信随从了。

赵普为相期间竭力打压开封府尹赵光义的晋邸势力,与赵光义矛盾很深。

不少人认为赵普被弹劾罢相,是出于赵光义的暗中指使。

赵光义即位以后,对赵普曾起过杀心——赵光义对赵普说:朕几欲杀卿。接连而来的迫害很可能会接踵而至。可以想象,此时赵普自身难保,新朋故旧包括身边的仆从们纷纷作鸟兽散。

惟有王继英还是像以前那样恭敬地侍奉他,这一点很是难能可贵。

论才智,赵普不愧为大宋第一宰相。因为担心随之而来的****,赵光义即位以后,赵普马上上书要求回京,被任命为无职无权的太子少保,比外放时的职务还要低。

赵普针对赵光义面临的政治难题,首先制造出“金匮之盟”的遗训;解决了赵光义继位合法性问题,并因而被任命为宰相,封梁国公。

紧接着,赵普又迅速处理了赵廷美“谋反案”;帮助赵光义除去心腹之患,一时间炙手可热。

也就是在赵普二次入相的同时,作为仆从的王继英“隶名中书五房、院”,由仆人身份转变为拿国家俸禄的“吏员”。

此时,王继英的年龄大概是35岁;已到知天命之年。

赵普是个比较念旧情的人,他三度入相后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便思量着要给王继英找个出路。

以赵普的政治地位,他完全可以合法地荫补王继英为官;给他谋个好的差事。

但王继英除了处事谨慎、老实巴交之外实在是一无所长,弄不好不仅害了他,还会给自己带来风险(那时举荐官员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恰巧襄王赵元侃府中缺人,赵普便推荐他到襄王府中担任负责接待来宾的职事。

宋太宗曾召见王继英言道:“你以前尽心侍奉赵普,我全都知道。如今侍奉亲王,更应该尽心竭力。”

可见赵普在宋太宗那里是特别关照过王继英的。

有句老话叫“好运气来了,城墙都挡不住”。

襄王赵元侃有九个兄弟,他排行第三。长兄赵元佐天资聪明,善骑射,而且长得很像赵光义,原是皇储的不二人选。但是赵元佐对父亲谋害叔叔赵廷美极为不满,忧愤过度以致精神分裂,退出了皇位的争夺。

二哥名叫赵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尹京五年,政事无失”。

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任命赵元僖为开封府尹兼侍中,进封许王,成为准皇储。

然而淳化三年(992年)11月,赵元僖上早朝时突发急症,回府不久就不治身亡,年仅27岁。

这样一来,原本不被看好的赵元侃便成为皇位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被宋太宗任命为开封府尹,封寿王。

赵恒的入围酷似唐朝李世民立储。李世民最早立的的太子是皇长子李承乾,但是被废了。

李承乾被废立后李世民欲立李恪为储,但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最后只能立李治为太子。

立李治为太子是李世民看上他懦弱的一面。

自古以来,太子有了实力就会直接威胁到皇上的势力;李世民也怕这一点。

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政变得来的,他当然也担心太子对他“政变”。

遴选的太子柔弱了,就没有能力造皇上的反,西晋司马炎立太子选的就是智商很低的儿子。

李世民不想像司马炎死后那样子嗣相互残杀,因此对坚持里李治为太子的长孙无忌提到:“李治懦弱,恐怕不能守得住国家!”

长孙无忌身为长孙皇后的哥哥,虽无兵权但他在朝中说话的分量还是很高的,许多官员都与之结党。

欲立太子就要让两方势力都认同,日后登基才有更小的威胁。

李承乾被废立后,李世民欲立李恪为太子,这一点证明李世民对李恪的能力是认同的。

李世民认为李恪有能力压得住长孙无忌,如果李恪登基之后长孙无忌就不属于外戚势力了,就没有了朝堂制衡后顾之忧。

但李世民欲立李恪,必须说服长孙无忌这一个外戚势力;因为已经是贞观十七年距离长孙皇后去世的贞观九年已经过去八年了,朝中官员关系错综复杂已经根深蒂固;李世民基本上已经搬不动他们。

李世民有一种皇帝的自信,他认为他提出来的大臣们都会遵从;而他又想当一个明君,所以又不得不听取众人反对的意见。

所以李世民要单独说服长孙无忌欲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然后长孙无忌的随从党羽才能随之附和。

长孙无忌当然不会同意立李恪为太子,李世民说你是不是认为李恪不是你的亲侄子;长孙无忌才不管这些,死谏李世民不能立李恪为太子腰里李治。

李世民担心李治懦弱会被人架空,但碍于长孙无忌这个舅舅老臣只好很不情愿地立了李治。

最后李治果然是被武则天架空,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为了消除皇族势力;在永徽一案中冤杀了李元昌,李恪等很多皇族有威信的人;这个时期外戚压住了皇族势力,长孙无忌身为托孤大臣则投靠了王皇后;成为了这一届的外戚力量。

可他没想到武则天搬倒了王皇后,长孙无忌无所依靠;被武则天以一场莫须有的冤案结束了他的性命。

赵恒有点像李世民的九皇子李治显得懦弱,然而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初,赵元侃被立为太子。

同年三月宋太宗病死,赵元侃继位为帝改名赵恒,是为宋真宗;在襄王府打杂的王继英(时年51岁)一下子成了宋真宗的“潜邸旧臣”。

宋真宗从意外成为准皇储到即位登基,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

他不像赵光义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储备人才,培植嫡系,“潜邸旧臣”算是他唯一的嫡系部队。

宋真宗即位后,王继英马上被提拔为引进使(从五品);转年,遥领恩州刺史兼掌阁门使,不久,又迁左神武大将军(正五品)、掌客省使;很快又是正三品的枢密都承旨了。

王继英寸功未立,职务却连升八级,转型为军方最高层将领,正应了那句“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的古话。

王继英和太宗朝旧将周莹同为宣徽使(正二品)、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级),共同执掌枢密院。

周莹因为练达军事拜为高阳关都部署(相当于河北战区总司令)。

王继英因为无能,遂成为唯一的同知枢密院事,地位反倒高过了周莹。

王继英小心慎靖,以勤敏称,深得真宗的宠幸;贤相李沆病故后宋真宗改组高层,拜毕世安、寇准为宰相,任命王继英为枢密使(从一品)。

这样一来毕世安、寇准、王继英遂成为宋真宗朝中央政府的“三驾马车”。

宋代枢密院是负责国家军政要务的政府机构,枢密使虽位居宰相之下但品级相同;与宰相并驾齐驱、分庭抗礼。

懒人自有懒人福:宋真宗咸平三年契丹入寇,王继英密请车驾北巡;宋真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并派他视察前线,慰劳将士。大将傅潜畏敌怯战,丧师辱国,王继英奉皇帝命将其从军中召回交有关部门处置。

王继英在这些事情上立了功,但宋真宗知道他的能力;枢密使的兵权完全交给宰相寇准,王继英当然也没有意见。

大中祥符三年,王继英在任内过世,享年六十一岁。宋真宗很是悲伤,亲自过府吊唁、恸哭,赐白金五千两,追赠其为太尉、侍中,这是大宋朝给过世武将的至高荣誉。

刘敏并不了解王继英这个人,一旁的赵元佐对她讲:“王继英这个人本来是奴仆,现在做了枢密使完全是殷勤老实的落头!”

赵元佐这么一说,刘敏似乎悟出其中的真谛;正想跟赵元佐嘀咕,却见王继英带进来一个浑身血污的将军来……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醉枕江山一戟平三国明末之木匠天子冠冕唐皇我要做首辅大明匹夫獒唐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绝代废材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三国之特工皇帝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混在大唐做驸马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我来自大明辽东丝路大亨宋士大纨绔万域之王梦境归来做才子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