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突击队队员个个实力非凡,且似乎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照顾,行动的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

半个小时过去。

受龙文章召集出发的20名队员,最终有18人成功来到了希望与封云天汇合,只有2人意外牺牲于渡江途中。

比预计中的1/3人会牺牲,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所有人都大松了一口气。

包括龙文章在内的18名突击队员,经过几分钟的短暂休息恢复,便开始在封云天的指挥下,搭建此行最重要的悬空索。

利用几棵树做了个简单的滑轮杠杆,加上19个人一同用力使劲。

沉于江底不知道多少年的牛筋绳,终于被缓缓的从江底给拉了上来,第一次浮到了水面之上。

最终形成了一个左右两边高,中间凹下去离江面不到一米的弧形悬空索。

突击队员过江的“桥梁”已经搭建好,剩下的100多人在孟烦了的指挥下,开始抓紧时间渡江。

剩下这些人的渡江方式,与封云天和龙文章他们基本差不多。

也是需要把身上的武器装备衣服等,先一步脱下来装到一个袋子里,减轻自身的体重以便于接下渡江时能更加稳妥。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

孟烦了等人在正式渡江之前,需要先把衣服装备和物资运过去。

而怎么把这些东西给运过江,封云天早在组建突击队的时候,就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后续也请禅达的那些工匠们,制造了一些相应的器具和工具。

突击队员们在日常训练中,经封云天的要求加入了相关训练,以及对各种设备器具的使用。

对于封云天研发的那些奇怪装备,他们早就已经能够熟练使用。

因此到了现在这个实战现场上,根本就不需要再做任何的讲解,随着孟烦了一声令下便全面展开。

首先第1步需要完善“悬空索”,让它变成一个高效率“运货机器”。

先派一名手脚利索的队员,腰上绑一根小拇指粗的细绳,倒吊在悬空索上一路爬到对岸。

然后东岸的人把一个木铁制结构三角滑轮,挂到悬于怒江水面的牛筋绳索上,变成一个可来回滑动的挂钩。

再把送过去的那一根绳子尾部,绑到这个三角滑轮的前部。

再拿出一根新的小拇指粗的麻绳,同样绑到这个三角滑轮的一端,尾端留在东岸这边的人手中。

最后拿出一个打不好的麻绳袋,挂在这个三角滑轮下面的钩子上。

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对面封云天等人只需要拉动,之前送过去的那一根绳索,就可以把这一包物资通过滑轮拉到对岸。

等这一包物资到了对岸后,两根细绳都挂到滑轮上面。

位于江东岸这边的孟烦了,又可以用绳子把滑轮重新拉回来,再一次挂上一包新的物资。

如此两边一拉一拽一次一包,可以很轻松的便把物资送到对岸。

即便是比较重的火箭筒弹和子弹箱,都可以通过滑轮和悬空绳索的组合,不费什么力气的抵达对岸。

这种送货的方式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慢。

毕竟一来一回一次一包。

如果是松山战役还没爆发,小鬼子还有巡逻队正常在外巡逻之前,封云天根本就不敢这么玩。

可现在竹内联队被第八军强攻,缩在松山里面根本就不敢露头。

哪怕竹内连山有通天之能,也无法察觉这个距离松山还有近2公里的渡江点,有人正在秘密的往怒江西岸运送物资。

而第八军的何绍周初来乍到,对松山一带其实压根就不了解。

加上正和日军在松山打的激烈,更不可能还有功夫派人到处去“闲逛”,然后意外发现正在渡江的突击队。

便利于中日双方都无暇顾及,才有了突击队这次行动的基础。

从上午到中午一直到下午,持续的时间整整超过5个小时。

松山上第八军和日军打的激烈,双方之间一攻一守打的难舍难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分出胜负。

位于怒江下游的秘密渡江点,突击队员也是忙得热火朝天。

202人的个人物资和装具,还有他们接下来一个星期生活需要的食物,以及各种战斗所必需的弹药补给品。

各种东西大包小包加起来,足足打了将近300个包。

虽然每个包的重量大小不一,但是最终运过江的所有物资加起来,重量起码超过了5吨之重。

物资送过江才是第1步,接下来还有100多名队员过江。

等突击队全部抵达江的对岸,封云天最后一个顺着悬空锁回到怒江东岸,与对面的人一起再次协作,松开绳子让牛筋绳索重新沉入江底,避免渡江点被其他人发现。

太阳早就已经落到了西山之后,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龙文章带着最终顺利渡江的191名突击队员,在落日最后的余晖之下,隔江和封云天做了告别,就此消失于夜色森林之中。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消失于所有人视野中。

包括封云天和虞啸卿!

唯一可以和突击队联系的方式,仅仅只有突击队带过去的一台高频步话机,和一个最后应急的电台。

而且通话主动权在突击队,封云天和虞啸卿都无法主动联系。

这是为了避免通话时的电波信号,被竹内联队的电台截获,发现电台的位置位于怒江西岸,导致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在这特殊的条件限制下……

龙文章率领的200人突击队,能不能够趁乱找到一个最佳契机,浑水摸鱼杀尽松山南天门主堡。

这是一个完全未知的答案,所有人只能静静等待结果。

封云天这边的暗中部署完成,接下来只要等龙文章那边传来信号,第八军这边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

从7月10号开始四战松山,采用了改进后的新战术。

针对一个一个的日军工事拔点,以火箭筒和直射炮的直射火力定点打击,以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打法,在这第一天中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据第八军的战报统计,就这一天击伤击毙的日军就超过30人。

而根据第八军目前的情报显示,松山上面的日军已经不足500人,这伤亡比例就很可观了。

如此重复下去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把所有的日军清掉。

新的作战计划如此有效,不仅是军长何绍周颇有些小得意,其他的军官和记者也是分外惊喜。

一份份捷报,就此传往重庆。

何绍周暗喜于自己的新战术,经过晚上的战后会议讨论之后,决定第2天继续沿用此战术。

争取把日军慢慢磨掉。

可惜。

何绍周有些高兴的太早了,竹内连山并不是一个只会挨打的大草包。

11号上午第八军继续展开进攻,突然发现前一天非常好使的战术,今天突然之间不太灵验了。

那些防御相对比较差,位于山腰一带的的工事。

日军竟然非常干脆的放弃了。

他们的人走了也就算了,留下的工事里面还埋下了许多的地雷,很多没注意的第八军战士都中了招。

而连接这些工事的地下甬道,无一例外也全都炸塌了。

同时位于山顶的主堡垒火力,明显比前一天更加密集了,不难看出这些山腰处撤走的日军,全都集中到了山顶的永备工事。

经过足联联队这么一番针对部署,第八军的新战术顿时不好使了。

这些日军工事虽然拿下了,可由于里面到处有日军的暗雷,自己没法用,又没有消灭掉日军的有生力量。

第八军各部即便占着这些工事,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

反而因为日军山顶火力更猛了,想要从山腰处冲击有永备工事的山顶,比之前变得更加的困难。

7月12号。

何绍周再一次下达命令,电告东岸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度射击,定点破坏。

确立对敌阵地“先行软化,再行攻略”的方针。

同时进攻三个高地的荣三团、荣二团和二四六团,也接到了新的作战命令,夺取滚龙坡丙、丁、庚高地。

这是明显的收缩进攻范围,开始定点进攻拔钉子。

为了表示对这场战役的重视,军长何绍周将前沿指挥所设在竹子坡,摆出一副要亲自过江督战的架势。

尽管还没过去,只是做出架势,但士兵们都很振奋。

军长督战,这是何等气魄。

三个团围着滚龙坡三个子高地,打了一天结果没有任何收获,反而各个团都有了不小的损失。

何绍周这时候发现了不对劲,第71军给他的日军情报有误。

第71军在交接松山阵地之时,说松山上面的日军人数只有600人左右,打了这么多天理论上应该只剩500多。

分散在6个日军堡垒群,每个堡垒群的日军顶天半个中队。

可何绍周把亲自参战这段时间以来,接触过的所有日军进行了大概统计,发现人数远远高于600人。

哪怕是最保守的估算,松山上面的日军最少也还有1000左右。

这相差的400人,放到一场战斗中,足以影响战斗的最终结局走向,何绍周感觉此事很严重,立马向上峰进行了汇报。

卫立煌一直在密切关注松山,得此情况立马进行了回应。

电告第八军何绍周:“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弄清敌情,步炮协同逐一破坏,昼夜对壕作业,蚂蚁啃骨头。”

何绍周村庄至今以来,他的打法本来就相对比较保守。

打了这么多天才不到300伤亡。

比起第71军一天就上千伤亡,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然。

也正是因为何绍周打的保守,导致他接收松山战役打了十几天了,连一个子高地都没有拿下来。

至今唯一的收获只有一个,那就是修了一条简易的桥。

而修这条桥的时候,主力作战部队并不是第八军的人,82、83、117团这三个团守桥付出的惨烈牺牲,也因此没有算在第八军的伤亡之中。

让别人的部队守桥的时候,下达的是死战不退的命令。

让自己的部队去打松山的时候,战术都是以保守为主。

通过这对比不难看出……

何绍周这个人是的“爱兵如子”,实际上是有那么一点问题的,甚至根本和这4个字不搭边。

如今接到卫立煌的保守打法命令,何绍周自然是不会有任何的拒绝。

过江作战的第八军三个团,因此也放弃了强攻高地的打法,再次回归到了之前的挠痒痒式骚扰作战。

而第八军这种保守式打法,是封云天完全不想看到的。

为此封云天和虞啸卿等人,都焦急到完全做不下来了,有心想要改变点什么,最终却发现能做的很有限。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就像那一句话所说的:“只要你确定了要做一件事,拿出了足够的努力和决心,老天爷都会帮你的忙。”

第八军这边放弃了强势进攻,竹内联队反而有些憋不住了。

13号的半夜。

一只小队规模的日军趁夜偷袭,一举打掉了第八军位于竹子坡的前沿指挥部,最后还顺利的逃走了近一半人。

第八军完全没想到被压着打的日军,竟然还敢主动装出来惹事。

在这个日军偷袭的作战过程中,第八军各部基本处于懵逼之中,等反应过来时日军已经跑了。

好在何绍周只是嘴上说一说,要把指挥部移到江对岸去坐镇指挥。

日军虽然成功偷袭了指挥部,打死打伤了七八名高级军官,还有一名师参谋长都当场牺牲了。

但是何绍周这个最高指挥官还在,对第八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即便是如此,何绍周也是心有余悸气得跳脚。

一方面是刚建起来的前沿指挥部,还没真正投入使用就被日军给炸了,这简直是丢人丢大发了。

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旗下部队,临场反应这么慢而恼火。

这就好比自己花了大力气大时间,培养了一只自认为很牛逼的战队去打比赛,结果被对面碾压吊起来打。

作为战队老板的你,就此成为了众人笑柄差不多。

不过。

万事皆有利弊两面。

日军的这一次不讲武德偷袭,成功捣毁了第八军的前沿指挥部,再一次振奋了日军的士气。

可同时也让何绍周丢了脸,心里多了一根无比膈应的刺。

让何绍周本来想稳打稳扎的心,被这一根刺给刺的就此破了防,走向了本不应该出现的那一条路。

而何绍周即将要走的这条路,恰恰是突击队最想要的那条路。

巧合就这么发生了!

最后必将载入史册的传奇一战,也就此在意外中拉开了他的帷幕。

()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赵氏虎子海贼之母巢秩序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明末之木匠天子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大明匹夫我爹是大将军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穿越古代当赘婿!大唐:迎娶公主后,我反贼身份曝光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三国之周氏天子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明末野心家大唐之逍遥太子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你是明珠,莫蒙尘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庶女为后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宋士梦境归来做才子穿越:重塑大唐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秦:古代修仙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花豹突击队汉末少帝回到大宋做山匪血雨腥风逆天行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穿越三国做将军唐时月三国:最狠世子,曹操求我别杀了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家父入赘,我成了皇位继承人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穿成傻王爷,每天都让反派破防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