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240章 铁道运兵的新时代

北镇。

明初的时候,是辽东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随着明朝的发展,中期时逐渐被辽阳取代,到了明末时期,沈阳的规模开始赶超辽阳。

所以后金反叛后,在征服辽东时,迁都沈阳当做都城,用沦为奴隶的汉人血肉,短短时日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后金宫殿。

相比较下来,辽王宫至今未修好,因为朱元璋顾虑民力消耗太重,所以工期停了又停。

现在朱棣出辽,以北镇为大后方,坐镇此地。

朱棣的眼中,辽东和北平仿佛是两个世界。

准确的形容,是工业发展之后的北平,在长子推动工业发展之前,辽东和十余年前的北平一样。

那时候的北平和现在的辽东一样,人口稀少,民生凋零,水利荒芜,不过经过朝廷几十年的治理和移民,北平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又经历几年的工业发展,庞然大物的中华重工体系的带动下,许多的变化,朱棣嘴上虽然不怎么提起,心里还是记着的。

“西阳哈此人,为非作歹,实为可恶,如果不是父皇的旨意,孤早就派兵去围了他的老家。”

案台后,朱棣气愤的说道。

朱元璋的心胸很宽广,对任何民族,只要居于中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下旨天下昭告过。

因此对于边疆的政策是以和平吸收为主。

例如对奴儿干土地上的各族,朱元璋不主张在奴儿干地区动用大军。

他对臣子说:“元都既下,有劝朕即取辽阳者,朕谓力不施于所缓,威不加于所畏,辽地虽远,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当自归。”

朱元璋的政策并没有错。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王化,奴儿干各族主动选择归顺大明,断了隔壁朝鲜图谋奴儿干的野心。

在明初的时候,朝鲜还是很有振奋精神的,力求开拓,的确有不少的成效。

咸镜道和平安道,自古是中国土地。

因为元末明初的历史遗留原因,明朝建立后,虽然没有派兵夺回,却也没有认可,属于争议地区。

朝鲜实占两地,但是不被明朝官方认可。

最后被清朝初期统治者认可,派官员划分了边疆,确定了归属权,因此在法理上,两地彻底属于了朝鲜。

因此在当下的奴儿干,朝鲜是有实力对这片地区产生妄想。

直到这些地区各族归顺了大明,举起了大明的旗帜,才让朝鲜打消了企图。

在后世,却被一些人故意歪曲,否认朱元璋的政策,认定因为没有派大军征服过,所以不算明地。

朱棣的身侧是辽王,下方左侧是郭铭,右侧是周兴,以及从三万卫赶来的庄德。

“西阳哈不过是小贼罢了,末将领兵前往他的老家,断了他的后路,此贼自当乖服。”

八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年,在奴儿干设立的三万卫,当下的将领庄德大声的说道。

闻言,朱棣沉吟,一旁的辽王好奇的看向四哥。

郭铭此时开口了。

“动兵戈容易,却不为圣人所喜,奴儿干各族总体上,还是心向大明的,没必要为了一颗老鼠屎,就坏了一锅粥。”

朱元璋的开疆喜欢以王化服之,意思是让别人从文化上服从中国,而不是纯粹的动用军事手段。

这种态度不只是用在北方和东北,在南方也是如此。

例如云南的边地。

云南的儒教,就是在明朝时候达到最兴盛的时期,有很多土司终明一朝都心向中原。

例如鼎鼎大名的丽江王,实力最强盛的时期,仍然高举大明旗帜,建有云南最大的藏书阁,子弟都要在此读书。

连出名的徐霞客,也游历过丽江,留下了大量的笔迹,两人结下身后的友谊。

所以郭铭的理由,令庄德无法反击,无奈的闭上嘴巴,看向了默不作声的周兴。

周兴因为李学颜的事,去过北平向朱棣请罪过,获得朱棣大度原谅,因此无论他现在的真心是什么,在明面上无法反对朱棣,否则会让人怀疑他的品性。

至于年轻的辽王,他不知道四哥是真的听父皇的话,还是有别的图谋,故意找理由逗留东北。

可现在文武双方的首脑都没有出声反对,初来乍到的辽王,选择了低调。

朱棣在东北呆的时间越久,他在东北的威望越深,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现在他赖在东北不走,除了应天府的皇帝,就没有人能催着他离开。

众人离开的时候,庄德追上了周兴,问责道:“刚才你为何不支持我?”

庄德的品级要低于周兴,但是庄德性急且烈,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可以说是明朝光复奴儿干的急先锋。

周兴没有怪罪庄德的无礼,小声向他解释,“多言无用,你早日捉拿到西阳哈此人,比我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庄德看了眼周兴,“有你这句话就行。”

周兴瞧着庄德愤怒离去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辽东这片土地上,也只有此人不惧燕王的威势了。

第二日,有人来禀告朱棣,说庄德回去了三万卫,不久后,传来军情,庄德带领三万卫军队,以及吉林船厂建造的舟船,顺着脑温江下忽剌温戳卢口,去寻踪围攻西阳哈他们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脸色很难看,庄德的举动,无异于甩脸给他看,多年来没有人在他面前敢这么做。

心中一股被冒犯的怒火,让他差点要让人捉回庄德,不过很快他又忍住了。

朱棣到底是朱棣,冷冷道:“此人擅自行动,误孤大事,派人去告诉他,要是捉回了西阳哈,仍然算他大功,要是放走了西阳哈,数罪并罚严惩不贷。”

此时。

北平府那边送来了公文,关于北平诸卫操练事宜,在世子的组织下,由都司协助,依然照常进行。

“何其急也。”朱棣放下公文,脸上尽显不置可否之态,感到有些灰心,想着是否回北平算了。

郭铭很恭敬,接过朱棣让人递给他的公文,看了眼就明白了燕王的不满。

辽东有人反对燕王,看燕王的样子,世子决定阅兵北平的主意,好像没有告知过燕王?

“世子终归年少,但是心意还是好的,哪家少年郎,不想做出成绩,燕王不必忧虑。”

郭铭为自己的准女婿说话了。

朱棣忍不住露出笑容,幸亏有此人在辽东为他谋划,否则朱棣还真在辽东逗留不下去。

周兴此人不提,下面的庄德等人,对他可不太喜欢。

他朱棣也是要脸的。

好好的北平,比辽东富强多了倍,求他还不来呢。

朱棣是大明的燕王,和朱高炽的想法终归是不一样的,两人的出发点不同。

辽东能拉出数万精兵,朱棣没有打过这方面的主意,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大宁因为脱胎于北平,朝廷对燕王在大宁的行事,只要朱棣不是太过分,所以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辽东不同。

辽东隶属于山东布政司,和北平没有半丝关系,朱棣谋划辽东,等于踩了红线。

这也是先有周兴,后有庄德,接连敢违抗朱棣的原因所在。

如果在北平,哪怕是太子朱标未病逝之前,燕山左护卫的张玉,也不敢明面上违抗燕王。

北平诸卫的常例春夏操演,说是按常进行,这个按常,不是人们想的按常,而是按照常例春夏操演,但是操演的方式,改的完全变了样子。

开平诸卫。

草原上,十几支骑兵队伍,往一个方向开动,汇聚成一支洪流,数千精骑的身后,扬起了滚滚尘土,遮云密布般,势不可挡。

经过开平诸卫将领的商议,去往北平参加演武的,以全骑兵为阵,不需要乘坐铁道马车。

密云卫和密云后卫,得到了开平诸卫的通知,乐得如此,他们省力了不少。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一名老兵把碗口铳放到地面上,抱怨的说道。

他们从卫所集合,才听说此次要去北平操练。

如果大军正常行军,一般是一日三十里地,除非有别的要求或者因素,才会超过这个变化。

从密云到北平,合计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也就是要行军五天,往返下来更是高达十天。

旗官安慰道:“现在多练,日后上了战场才不会出意外。”

对旗官的话,军士们不以为然。

大道理谁不会说。

旗官笑道:“这回行军改乘坐铁道马车,和以往是不一样的,伱们不要再抱怨,要是被上面的人听到,我可保不了你们。”

旗官虽然带了个官字,在乡亲们面前,还真摆不起谱来,否则会被戳脊梁骨的。

而且旗官还要靠乡亲们为他卖命,在战场上保他的命呢。

“怕个甚逑,好端端的在卫所操练,突然要改去北平,还不让我们说。”

无论上面的说的多么好,总之在士兵们看来,他们无缘无故要走好几日的路,辛苦的可是他们。

“听说是小王爷的主意,小王爷对我们还是不错的,看在小王爷的面子上,大家就算了吧。”有消息灵通的人插话道。

总之。

各卫士兵对新的变化,特别是要让他们更辛苦,总体上抱着抗拒的态度。

虽然不敢反抗,可士气有很大的波动。

驻守密云要地的石匣营,在丘福的率领下,第一个在密云铁道站登上了铁道马车。

六马的铁道马车,有三列车厢。

平地上。

一匹驮马在普通道路上,长途运输载重量为两三百斤,在土路上拉运货车的载重量,为千余斤。

那么通过铁道运输的方式,一匹马的长途运输载重量,可以达到八吨。

六匹马虽然不至于四十八吨,但载重量也远远超过了三十吨。

三千人,加上盔甲武器装备旗帜等军备物资,总共用了九辆六马铁道马车。

站台上。

九辆铁道马车,每辆铁道马车三个车厢,车厢中撤掉了桌椅,车厢两边是开放式的。

不光保留了军士们在车厢内的视线,也能让军士们可以做到快上快下。

每节车厢乘坐一百一十二人,正好一个百户队。

车厢上悬挂了旗帜,车厢上也刷了油漆,标明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

每个百户队,在抵达站台时,领取了各队对应的车厢号,只需要登上相应号码的车厢即可。

人们在百户的带领下,好奇的爬上车厢,伸着脖子向外看去,多数人是第一次乘坐铁道马车。

“六匹马就能拉我们这么多人?”

“拉不动的呀。”

“应该拉得动吧,这可是跑在铁上啊,而且要是拉不动,岂不是闹出天大的笑话。”

士兵们交头接耳,好奇的打量这新玩意。

各百户向千户上报,各千户向丘福上报,等确认完毕后,丘福带着剩余的人登上了铁道马车。

几名站台的旗手打起了旗帜。

竹哨声响起。

“叮铃铃。”

“叮铃铃。”

……

然后是铃铛声,最后是敲击铜锣的声音,整个站台都是各种器具发出的声音。

“卡...擦,卡...擦。”

“卡擦……卡擦”

最前面的铁道马车动了起来,三名车夫,两名学徒,分别在车头,车厢衔接出,车尾工作。

铁道马车的速度越来越快,铁轮和铁轨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两旁的景物开始了倒退。

“真动起来了。”

“好凉快呀。”

跑动起来的风从两旁灌入车厢中,让刚才还觉得拥挤的士兵们,毛孔舒爽了起来。

“嘿,以后都这么行军,可不用在吃苦了。”有老军户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赶路是真辛苦。

听说要行军到北平,卫所的士兵们怨声载道,认为上面的人不体量下面的劳苦。

“不得了,不得了。”

“以后要变了。”

石匣营从密云站早上出发,傍晚抵达,在站台上整理好队列,然后往已经准备好的兵营行军。

许多人都感觉到了铁道的威力。

行军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士兵的体力和士气等,都得到了保留。

从密云到北平,只用了一个白天,然后大军下车后既能投入战斗,这个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全新的时代啊,正如宋朝改造了火器,间接改变了战争模式的里程碑。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女帝帝师大唐静等李二杀兄穿越,从气死系统开始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和林黛玉先婚后爱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