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2月22日,荷兰正式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于是爆发了
其实,无论是哪儿一方宣战并不重要。因为荷兰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早就已经打响了。
第一次英荷战争战败后,荷兰对于《航海条例》如芒在背,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德·奈特海军上将在老将特罗普阵亡之后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他励精图治,改组海军。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至1664年,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火炮4869门,官兵人。然而此时的英国海军实力已今非昔比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对内镇压反对势力,对外远征爱尔兰、苏格兰,并与西班牙进行战争,使得国家背负200万镑的债务。至1660年,由于政界和军界的腐败,欠外债高达100万镑。全年海军拨款仅及海军预算的2/3,造成船只破旧失修,兵士匮薪,士气低落,海军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也正因如此,从1664年,一支英国海军远征队占领了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纽约开始。英国的挑衅使得荷兰觅到了复仇的良机。
宣战,是必然之事。
只是,没有人想到,远在地球另一端大明帝国,却冷冷地注视着数万里之外的这场战争——尽管直到今天,直到兴乾三年,还没有一艘明国船只驶往欧洲,但并不妨碍,大明用异样的眼光观察着欧洲,注视着世界。
也正是从兴乾元年开始,大明真正第一次放眼世界!
尽管正月的大明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冰天雪地,但是在南洋,依然是一副夏日模样,天气闷热难当。在南天门,这座大明最南方的城市外,港湾中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自从五年前,大明水师途径此时,于土人手中租借这座荒凉的岛屿之后,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这座曾经荒凉的岛屿,就成为了大明在南洋最重要的据点,甚至还成为南洋最在的城市。
这是一座拥有十万人口的城市,贸易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此时的南天门,正在一点点的取代广州的地位,并且作为大明在南洋统治的中心,向南洋宣示着大明的威严。
不过,真正宣示威严的不是大明的教化,不是南天门城中的“圣庙”,而是泊停于港湾之中的舰队,那一艘艘战舰,向往来于此地的各国商人展示着大明的武力,至少向人们展示着大明的海上武力。
作为海军将领,身为西洋舰队提督的潘学忠并没有坐在他的旗舰上,现在他的旗舰正在船坞中保养,而他端坐在西洋舰队衙门的书房中正埋头批阅着各地送来的文书。
身为舰队提督的潘学忠,并不仅仅需要管理舰队,在南洋许多港口据点的主官是海军军官,所以,作为的舰队提督,他还需要负责这些地区的民政,至少需要过问一些事情,好不容易忙完了手头的活,
舒了口气的他搁下了手中的毛笔。正当他要伸懒腰之时,门外响起了一阵拘谨的敲门声。于是他赶紧整了整仪容,轻咳一声后,向门外点头道。
“进来吧。”
书房的大门嘎吱一声被推开了。进来的是一个身着青色官袍的年青官员。他垂首做了个揖,将手中带来的公文恭敬地递给对面的潘学忠道。
“潘总督,在下是鸿胪寺主客李龙,此次奉命随同舰队出访欧洲。”
“李主客辛苦了。此次远航欧洲,实是我中国恒古未有之事,李主客如此年青就能得陛下恩为正使,实在是英雄出少年啊。”
潘学忠接过公文,满意的夸赞道。
派遣舰队出使欧洲!
这是陛下在年前的决定,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在过去的两年间,经过长时间的航行,大明海军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远航经验,商船队同样也是如此。
往欧洲去!
开辟航线!
尽管对于欧洲人来说,往来亚洲已经再正常不过,但对于大明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为了确保一切顺利。在远航的问题上,陛下显得极为谨慎,一直在等待着时机成熟的时刻。
“提督说笑了,这远航欧洲,于许多人看来,蹈海数万里,估且不说是九死一生,但此去欧洲,往返需要数年,离国数万里,又岂是寻常人愿意去?”
李龙依旧微微垂头,他并没有隐瞒为陛下钦点为正使的原因——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尽管按照陛下的意思,鸿胪寺培养了一批“外交官”,但那些“外交官”更愿意去朝鲜、广南,这样的番邦,而不是去欧洲。
欧洲是什么模样?
尽管在学校时,通过欧洲的传教士和书籍,对于那里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对于鸿胪寺的主客们来说,总归还是太远了,数万里海路,不说凶险无比,就是于数万里外的番邦任使节,指不定什么时候便被朝廷遗忘,最后客死他乡了。
可,李龙并没有更多的选择。
富贵险中求!
对于这个道理,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作为出使欧洲的正使,他是从五品的文官,可如果他按部就班的毕业,然后于鸿胪寺任职,他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从正七品升至从五品,甚至还不一定有这个机会。
但出使欧洲,却有这个机会。
面对他的回答,潘学忠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不要听其它人胡言乱语,什么海路九死一生,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去好望角,不也好好的回答业了,就在去年……”
潘学忠起身来到身后的大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
“嗯,去年,西洋商号的一艘商船,不仅驶过了好望角,而且又沿非洲海岸一直北上航行到了奴隶海岸,到了那里,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欧洲人……”
回头看着李龙,潘学忠说道。
“在欧洲许多人,并不知道大明,我们的商船抵达那里之后,不仅被客以重税,而且还差点被驱逐,船长考虑到继续往北,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们选择了返航,所以,陛下才决定派出海军出使,欧洲人是靠力量说话,只有我们展示出比他们强大的力量,他们才会尊重我们!”
虽然所有的欧洲人都知道马可波罗口中的“黄金国度”,但是当商船驶入奴隶海岸的时候,仍然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尽管如此,那艘不过只有400多吨的商船的远航探险,仍然让海军意识到远航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正因如此,陛下才会同意海军的建议——远航欧洲,向欧洲展示大明的存在。当然,这种存在必须要以武力作为后盾。也正因如此,海军才会派出一支中等规模的舰队,用于展示武力。
“当然,我们要展示的力量,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武力展示,在前往欧洲之前,我们必须要通过另一种方式,向西洋人展示我们的力量。”
“提督指的是的是荷兰人?”
李龙想了一下,然后反问道。
“荷兰人?”
潘学忠的嘴角忽然露出了一抹不屑,然后又径直反问道。
“你应该也听说了天竺海上发生的事了吧?”
所谓的天竺海,其实就是印度洋,只不过大明选择了另一个名称,尽管天竺已经消失,但是并不妨碍大明用其称呼印度洋,用大明的方式重新命名世界,这同样也是航海时代的大明的权力和责任。
“提督说的是不是西洋商会的商船在天竺海遭到荷兰人袭击的事件?”
李龙的眉头一皱,西洋商会一直在向各个方向扩张,他们在印度以及非洲设立贸易据点,与当地人进行贸易。而远洋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商船遭到袭击,不仅仅是海盗,还有英格兰人、荷兰人都曾袭击过西洋商会的商船。
“那你怎么看待此事?”
潘学忠边说边坐到了腾椅上,然后笑看着李龙。
“就在下对西洋各国海上的贸易的了解,似乎这样的袭击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于在下看来,袭击的也不一定会是荷兰人。”
李龙直接回答道。
“哦,何以见得?”
潘学忠饶有兴趣的问道。
“首先,自我朝开国起荷兰人就一再的向朝廷示好,希望能缓和之前因为台湾等问题导致关系紧张局面,毕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力量远逊于大明。此时荷兰人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冒着风险袭击我们。其次,荷兰人离开不开大明的丝绸、瓷器等货物,以他们商人禀性是绝不会为了一点利益,而招惹大明,至于打劫几艘货船……以在下看来,这也许是有人在故意嫁祸荷兰人。”
“你的分析确实是很精彩,也许有可能是事实,可……”
面对李龙的分析,潘学忠却反问道。
“这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