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国库再入账,勋贵恐慌
大事已定,朱由检快刀斩乱麻。
锦衣卫加急审讯后,就直接定罪。
这一次涉及的官员数量比上一次略少,但是也有五六十人。
这五六十人全部定为死罪,其家人流放,没有搞牵连诛杀。
同时此案也限定在了此次行贿买官范围上,没有搞扩大化。
若是搞扩大化,那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个范围就不好控制了。
现在还不是大规模清理蛀虫的时候。
即使如此,此次抄家也再次获得了三百万两银子的钱财,归入国库。
这笔银子自然也全部划入到了军费专款中。
如此,国库中的军费专款在消耗之后还剩下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足以再支撑九边十五个月的军饷开支了。
国库的军费专款如此充裕,朱由检也有考虑过是否取消之前万历皇帝增加的辽饷。
虽说每亩田地只是多交九厘银子,但是加上官吏们的不断加码盘剥,对于百姓的负担可是非常大的。
此时若是皇帝下旨取消辽饷,能够极大的减轻百姓的负担,皇帝能够收获一大波民望。
但是想想,朱由检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
现在还不是时候,还是在苦一苦百姓们吧。
国库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看似很多,但是也就只能支撑十五个月而已。
若是取消了辽饷,那辽东每年的五百多万两银子的专项供应,就得从这其中支出了。
极大的缩短了这笔军费专款的支撑时间。
再等等,再等等,或许再过个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时机就成熟了。
此次国库虽有大笔银子进账,但是作为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没有感到开心。
因为这些银子没有一分是他这个户部尚书能够支配得动的。
好在,之前前任争取了三百万两银子。
暂时也不至于揭不开锅了。
这一次皇帝再次对官员们举起屠刀,让京城的官员们极度缺乏安全感。
变得老实了许多。
但是皇帝如此酷烈的行为,也让文官集团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
一股暗流在文官集团中逐渐的汇聚着。
但是,皇帝交代的改革任务也要真正的花点力气去推进了。
施凤来再次恢复了当初大张旗鼓入驻京营亲自监督京营的整顿工作。
这一次没有任何的侥幸了,施凤来也不再考虑什么得不得罪人。
针对京营中存在的各种痼疾,施凤来铁面无私的推进着。
明明前一日成国公才代表勋贵集团于施凤来达成了协议,连二十万两银子都支付了。
怎么第二天,施凤来就翻脸不认人了?
难道是还嫌给的银子不够?
但是,宫里的消息很快传来,陕西战局逆转,文官再次大败。
为了保命,这些文官大臣不惜连自己的羽翼都给出卖了,哪里还顾得上勋贵?
至于之前给施凤来的那笔二十万两银子的巨款,也都进入了国库之中。
这一刀看来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了。
甚至,此前他们筹钱贿赂施凤来的事必然也暴露了。
还有,若是施凤来接下来再继续深入整顿京营,还将会暴露出来更多的罪证在皇帝面前。
当今陛下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没看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被皇帝砍掉的文官脑袋都快两百颗了么。
谁又能说得准,当今皇帝不会向勋贵们举起屠刀呢?
一时间,京城的勋贵集团们恐慌起来。
京营整顿后,他们一年就少了五六十万两银子的进项。
而且,还有一个张瑞图也终于展开了清查顺天府田亩的实际行动。
顺天府的田亩中大部分可都是被勋贵们侵占了的。
一旦田亩清查真正的落实下去,他们的田产得缩水大半。
这两项加起来可是真的伤筋动骨了。
再加上皇帝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屠刀。
京城的勋贵们可谓是愁云惨淡。
即使皇帝不会落下屠刀,今后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了,大家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京城的勋贵数量虽然只有五十来家,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后,这些勋贵们的族人数量也极为庞大了。
失去了京营的进项和大量的田产,今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公然造反?
那是不可能的,经过两百多年的养尊处优,勋贵们早已失去了锐气。
而且手底下也没有可用可战的兵力。
京营早已被他们给搞垮了。
靠文官集团?
那也是不可能的,京城的文官集团一部分已经投靠了皇帝。
另一部分被皇帝砍了一大批,剩下的那些如今也被皇帝压制的死死的。
自己都泥菩萨过河了。
思来想去,勋贵们终于意识到,如今谁也靠不住了。
只有回头紧紧的抱住皇帝的大腿,今后的日子才能有一线生机啊。
当今皇帝手腕非常,不仅权谋有一手,将朝堂大力整顿抓在了自己手里。
将京师的文官集团也压制的不敢轻易动弹。
搞钱也是一把好手啊!
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让国库丰盈,皇帝的内帑也是富得流油。
只要紧紧的跟着当今陛下走,陛下要是愿意让自己等人上车,今后还怕没好日子过么?
对,陛下才是我们真正的靠山啊,陛下才是天下那根最大最壮的大粗腿。
勋贵们很快便达成了一致意见。
去求皇帝陛下!
但是其中也有少部分勋贵们心底有些慌,因为他们之前可是犯下了不小的罪过的。
也不知道当今皇帝能不能容忍和原谅他们。
但是在勋贵们的一致意愿下,这小部分勋贵也只好跟从大家的意愿。
或许,皇帝看在自家祖上的份上,不会过于计较呢?
这小部分人中就包括了成国公朱纯臣。
这些年来,朱纯臣把持着京营,作为总督京营戎政,虽然京营的利益不是他独享。
但是这个权位却也给了朱纯臣很大的便利,能够从其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倒卖京营的军械。
将京营的军械倒卖给蒙古甚至建奴,能够换来巨大的利益。
随着施凤来对京营的整顿越加的深入,京营军械库中流失的大量军械是不可能隐藏得住的。
这事儿一旦爆发出来,朱纯臣激灵灵的打个冷颤,后果不敢想象。
只希望这件事永远不要被揭露出来吧,或者皇帝能够放过自己一马。
不然,自己成国公这一脉的爵位怕是要除爵了。
作为国公,还是总督京营戎政的国公,在京城勋贵中的地位可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朱纯臣自然成为了勋贵们推举出来的代表去求见皇帝。
先去试探一下皇帝的口风,看看皇帝加下来会如何处置他们。
怀着忐忑的心情,朱纯臣硬着头皮入宫拜见朱由检。
这几日朱由检过的倒是挺惬意的。
施凤来与张瑞图几乎每日都有最新的改革成果送入宫里。
进展颇为喜人。
看来这两个老东西这次是真的被吓住了,不得不玩命的去推进自己手头上的改革项目。
对此,朱由检感到很欣慰。
不管他们的立场是什么,也不管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否心甘情愿。
只需要他们能在行动上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成果,那就是有价值的。
同时,这几日,朱由检也密切的关注着这次最大的受害者,勋贵集团的反应。
皇帝与文官斗法,受到损害最大的反而是旁边的观众勋贵们,勋贵们的委屈找谁去说。
得知成国公朱纯臣来求见自己,朱由检也没有拒绝。
在御书房中接见了朱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