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瓜分海船,勋贵的盛宴
“陛下恕罪,臣有些失态了。”
“臣叩谢陛下隆恩,臣心甘情愿献出船队。”
“臣一定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终于,郑芝龙从幻想中醒悟了过来,连忙表态谢恩。
“恩,此事暂且保密,切不可传他人之耳,时机还不成熟。”
“我大明泱泱大国,我华夏几千年的璀璨文化传承积累,虽然一时落后,但是朕相信能够迅速赶上。”
朱由检叮嘱道,同时也发表了一番展望,坚定郑芝龙的信心。
“臣必定守口如瓶!”
这么好的事,把握先机,未来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啊。
自己蠢透了才到处宣扬,这不是给竞争对手机会么。
对于皇帝对未来的展望,郑芝龙并不怀疑,反而大为认同。
西夷虽然占得了先机,但是这天下那么大,无主之地那么多,岂是西夷区区数百万人口能够完全占据得了的。
目前在全球进行跑马圈地的西夷,也就是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三个小国而已。
最多也就是在一些紧要的地方建立了一些据点和港口,他们根本就没那么多人来完全占据这么多的土地。
而大明,明面上就有六千万人口,而实际上大明的人口至少过亿。
将来大明占据了一片土地,就能有足够的人口实现实际上的占领。
大明帝国如此庞大,若是上层统治者真的能开眼看世界,想要进行海外扩张,并不是一件难事。
不就是战舰大炮么,不就是海船么!
只要大明醒悟过来,集中力量大力打造战舰大炮和船只,又岂是西夷那区区小国寡民能够比拟得了的。
对此,郑芝龙毫不怀疑。只要大明真的想做,是能够实现的。
况且,如今大明的最高统治者,英明睿智的皇帝陛下,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了。
今后,自己一定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为皇帝陛下办事,做好皇帝陛下交代的每一件事。
多多立下功劳,将来才能争取到更大的机会,争取到一块更好更大的海外土地,争取到更多的大明人口迁移。
郑芝龙很清楚,若不是自己恰好在皇帝需要的时候拥有一支不弱的海上力量,这么好的机会也落不到自己头上。
若不是在这个窗口期立下大功劳,将来也不可能实现梦想。
此时为皇帝陛下立下多大的功劳,将来就能有多大的收获。
竞争者已经很多了,大明本就有这么多的勋贵,还有大量的藩王存在。
这些都是自己将来在海外选取土地以及获得大明支持的竞争者啊。
相对于这些竞争者,自己已经落后了很多了。
不过,自己也有优势,还有机会追赶上来。
郑芝龙此时脑子格外的清晰,短短时间内就想到了很多东西。
而朱由检此时要求郑芝龙暂且保密,主要是考虑到此时大明内部对于外海的认识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很模糊,甚至排斥。
一旦让那些藩王们知道了自己的心思,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自己在大明土地上生活的好好的,皇帝你竟然要将我们撵出去到那些蛮夷之地过苦日子。
本王不去!
所以,暂时只能先以海贸的方式,让勋贵们去外面开开眼界,让他们认识到海外有取之不尽的财富。
让他们自己对外心生向往。
到时候再提出此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况且,眼下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北边的外患,朱由检暂时也抽不出太多的精力去开拓海外之地。
接下来,朱由检与郑芝龙仔细商议了一番船队的股份分配。
郑芝龙以现有的船队和人手为基础,占据了重新组建的船队的两成股份。
虽然郑芝龙之前提出了只需要保留一成股份即可,但是朱由检也没有这么欺负人。
对方拿出八成股份就已经很吃亏了。
朱由检以大炮、其他武备以及皇家名义,占股三成。
其他剩余五成股份就由那些勋贵们去分配了。
这个新组建的皇家海贸商行也就是个过渡产品。
为勋贵们提供一个出海的便捷平台。
至于将来,他们是要继续呆在这个商行中还是自己另起炉灶重新组建属于自己的船队,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若是想要在海外开拓一片自己的天下,最好还是组建一支自己的船队为好。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与郑芝龙商议完毕后,第二日,朱由检就召见了京师的勋贵们。
自从上次皇帝提出了海贸的事情后,勋贵们这段时间就各自在做着准备。
甚至连南京留守的勋贵们听闻此事后,也纷纷上奏请求加入。
对此,皇帝自然也欣然答应了。
南方的勋贵们或许暗中自己就在进行着海贸生意了,但是此时皇帝出面组织勋贵们海贸。
南京留守的勋贵们也要表态一起玩,不能被皇帝给抛开了。
这段时间里,这些勋贵们都在到处搜罗合适出海的海船,以及船员人手,还有准备了不少出海的货物。
就等着皇帝下令一起出海了。
虽然勋贵们已经很努力的去收集海船了,但是大明长期禁海,海船纯量本就很稀少。
而且大多都被南方集团给掌握了,剩下的部分也主要集中在大明水师中。
所以,费尽全力,勋贵们一起加起来也就收集了不到一百艘海船。
平均下来,每一家勋贵手里的海船还不到两艘。
而大明造船的工匠也已经大部分都被皇帝提前给征调了。
也很难找到船匠打造新的海船。
这一次据说天津港来了一大支船队,顿时引起了勋贵们的兴趣。
恰在此时,皇帝又集体召见勋贵。
勋贵们隐隐意识到,恐怕有大好事降临了。
之前陛下就承诺过会给他们提供出海的海船的,恐怕就是此次来到天津港的这些海船了吧。
都传言,出海一船货,回来半船银!
这上千艘海船出海,那得拉回来多少银子啊!
勋贵们此时脑子里充满了无限的幻想,满脑子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入宫后,当皇帝提出关于天津前来的船队的组建方案和股份分配后,顿时引爆了勋贵们的热情。
那可是上千艘海船啊,即使被皇帝与这支船队的原主拿走了五成的股份。
那也还剩下五百艘海船,平均下来,每个勋贵也能分配到近十艘海船的份额了。
十艘海船,出一趟海回来就是五船银。
能多两艘海船就能多一船银。
对于皇帝拿走了三成份额,勋贵们没有意见,即使有意见也不好表现出来。
但是对于郑芝龙还拿走了两百艘船的份额,就让勋贵们眼红了。
凭什么,一个小小的商贾之辈拥有的份额比我们堂堂大明勋爵还多的多。
有头脑发热的勋贵对郑芝龙拥有的份额发表了不满的意见。
但是这个苗头刚冒出来就被朱由检出手及时给摁了下去。
这些人简直就是见钱眼开,都不想想,这些海船原本就是人家贡献出来的。
还想得寸进尺。
有了皇帝陛下的力挺后,郑芝龙也安心了许多,这些勋贵简直就是吃人的老虎,太可怕了。
而勋贵们见到皇帝力挺郑芝龙,也收敛了不该有的想法,只能在剩下的五成份额中争抢。
看现场吵成一锅粥,谁也不想退让,朱由检也头疼。
干脆直接出面插手定下了一个规则,按照各自的爵位分配了一部分股份。
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勋贵们拿出相应的钱财来交换的。
还剩下一部分股份,就直接比拼财力了,各自竞价争夺。
整整吵闹了大半天,才终于确定了各自的份额。
这些卖给勋贵们的五成股份,一共为郑芝龙换来了八百万两银子。
虽然也是一笔可观的收益,但是这些银子郑芝龙并不是很看重。
区区八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自己船队此前一年左右的收益而已。
本书开篇前五章进行了大修,几乎改的面目全非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回头再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