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傀儡皇帝,秘密北上的大军
这一次举兵是早就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不过是商讨一番具体的时间和流程,做最后的准备。
所以,最初的一些争论很快便过去了。
除了商讨举兵具体时间和相关安排之外,这一次他们聚在一起还有一项重要的议题。
那就是关于福王南下登基之后所建立的南朝的政治体制。
上一次的失败,让南方权贵集团深刻的意识到了兵权的重要性,手里没有枪杆子,拥有再多的资产财富也只是皇帝眼中的肥肉。
所以这一次南朝朝廷建立后,同样的错误绝不能再犯第二次。
大家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一个保障。
这就需要对即将建立的南朝政治体制做出一些改变,需要限制皇帝的权力,自己手里需要掌握一部分枪杆子的权力。
对于这一点,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屡次商讨也达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设立一个参政院。
参政院独立于现有的朝廷各项行政与军事机构之外,平日里并不参与朝廷的具体行政管理。
但是拥有朝廷各项重大事项实施的决策权。
比如朝廷的一些新政策制定、财政预算拨款、是否发动战争等,都需要获得参政院的审核并投票通过才能实行。
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些权贵们感受到安全保障,不至于被皇帝以及朝中的个别大臣相互联合随意对他们进行抄家砍头。
这相当于将原本属于皇帝的决策权给剥夺了握在他们这个集体手中,皇帝完全就成为了一个傀儡。
可怜的福王殿下还不知道这一点。
南方商贸发达,这个制度还是他们从西夷的政治体制中得到的启发。
在京师,他们准备成立一个总参政院,作为最高决策层。
在各级县府也会设立参政院,主要用于地方的监督和地方决策。
而参政院的人员主体就是南方的那些士绅组成。
而今日,他们主要是要商讨各级参政院的席位。
在南方热火朝天的进行新朝廷建立准备的时候,北方却是一片肃杀氛围。
对于建奴与蒙古大战的进展,朱由检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
之前也一直在做准备工作。
此时,在喜峰口关口之内,已经聚集了两万多的大军。
这两万多的大军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两万人是骑兵,就是之前从济宁大营调遣出来南下去南京的那两万骑兵。
其中关宁铁骑一万两千人,由满桂和曹文诏统率,羽林军八千骑兵由黄得功统率。
朱由检在明面上发出的旨意是要让他们南下南京驻扎,但是在暗中却下达了密旨让他们北上。
当京师的两万羽林军南下抵达济宁后,双方就秘密进行了调换。
两万骑兵将自己身上的所有装备以及战马全部交接给了从京师南下的两万羽林军,让这两万羽林军冒充他们继续南下南京。
至于济宁大营的羽林军驻地则是全封闭管理,无人知晓内部情况,也没人能把这个秘密传出去。
没有了战马与装备,这两万骑兵则换上了百姓的装扮,扮作商队、流民等,分散隐蔽北上赶往喜峰口。
在喜峰口关口内附近的大山中再度集合,在这里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新的装备,新的战马。
那些蒙古人一套难求的钢刀钢甲,在这里整整有两万套,而且质量比交易给那些蒙古人的更好。
战马也是这段时间从那些蒙古人手中获得的,就分散在喜峰口关口内的大山内。
除了这两万骑兵以外,还有一支数百人的特殊部队。
这支特殊部队就是朱由检给建奴准备的杀手锏,装备了热气球和白磷弹。
朱由检将重注全部押在了喜峰口,看起来风险很大,毕竟建奴南下入关的选择不止一个。
但是朱由检判断建奴这一次从喜峰口入关是有依据的。
第一点就是历史验证,在历史上,建奴第一次入关劫掠就是从喜峰口进来的。
虽然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许多事情依然还是随着历史的惯性在推进着。
从线路上来看,建奴若是南下,喜峰口是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关口。
建奴要入关,就需要打一个措手不及,不能给大明更多的反应和准备时间。
所以路线最短的喜峰口是最佳选择。
另外,建奴入关的主要目的是劫掠,就需要往大明在距离关口更近的地方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去。
这样能够在入关后更快的抢掠到更多的物资,距离关口近也更加方便的将抢掠来的物资运送出去。
而从喜峰口入关后,就分布着许多的城池,正是建奴劫掠的理想之地。
毕竟是第一次入关,小心一点是不会错的。
根据这些判断来看,朱由检觉得建奴若是此次南下的话,选择喜峰口入关的可能性达到七成。
所以才将自己准备的重注全部押在喜峰口。
虽然风险很大,建奴也可能选择从其他地方入关,比如西边一点的古北口,或者喜峰口附近的青山口。
但是朱由检现在也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在这些地方做准备了。
能够秘密抽调出来两万骑兵已经是朱由检的极限,若是在其他地方再做同样的准备,不说能不能还能凑出来这么多战马,就是这么多人的调动,朱由检也无法再做到继续掩盖行踪了。
一旦让建奴知道了自己早有准备,那么就是再多的准备也是无法抵挡住建奴入关的。
一切的准备都会失去作用,还不如不准备。
就把重注押在喜峰口,若是建奴真的来到了喜峰口,那就是一个大收获。
若是建奴没有来喜峰口,而是从其他地方入关,也不可能就此彻底破坏掉朱由检的基本盘,最多就是京畿地区的百姓们要遭殃一次了。
但是喜峰口的两万钢甲骑兵也能够快速支援绞杀入关的建奴人马。
两万钢甲骑兵对上建奴的十万大军,即使不能全歼,也势必能够给建奴造成重大的打击。
朱由检已经知道了钢甲兵的真实战力,竟然能够与建奴精锐中的精锐白甲兵拼一个势均力敌。
两万钢甲兵就相当于建奴的两万个白甲兵啊,建奴自己总共也才几千的白甲兵而已。
朱由检之前并未料到自己并不是太重视的钢刀钢甲竟然有如此威力,若是能够拥有十万的钢甲骑兵,那岂不是抬手之间就能让建奴飞灰烟灭了。
可惜,朱由检暂时无法凑出来十万的骑兵,朱由检现在能够信任的骑兵部队也就四万人,而且其中能够具备实际战力的也就是喜峰口关口内的这两万人。
而且,钢刀钢甲装备的骑兵再厉害,那也是冷兵器。
对于已经拥有了跨越时代的热武器的朱由检来说,更加倾向于以绝对的优势对建奴进行降维打击。
在喜峰口以北,多尔衮正率领着九万大军浩浩荡荡快速南下。
即使是那两万汉军步卒,此时也是一人双马骑马行军。
击溃了林丹汗之后,多尔衮缴获了太多的战马。
多尔衮这一次的行军目标正是距离他最近的喜峰口,这是早就制定好的入关路线。
这一次之所以选择从喜峰口入关,建奴所考虑的因素与朱由检之前所预料的几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