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各方惊惧,意外之喜
对于皇太极的分析,多尔衮还是很认同的。
“大汗,我请命作为此次前往大明议和的使者吧!”
多尔衮请命道。
“十四弟有心了,但是这次出使大明非同小可,危险重重,一个不慎很可能就回不来了。”
“我不能让十四弟去冒险。”
皇太极反对道,多尔衮虽然年轻,但是已经展现出来了非凡的睿智,是大金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皇太极接下来要整顿内部,还需要多尔衮在一边帮扶呢。
这么重要的人才,可不能送到大明去送死。
“大汗,此次我大败,折损了我大金三万多勇士,罪孽深重。”
“这一次出使大明,也是我赎罪的一个机会,我也很想见识一番让我大败的大明皇帝是什么样的,有助于将来我们应对大明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多尔衮坚持道。
多尔衮这么说,皇太极倒是有些犹豫了。
这一战,多尔衮整整将大金三个旗的核心精锐葬送了,让多尔衮成为了大金的罪人,威严丧尽。
若是不努力立下一些功劳挽回形象,今后就算留在这里,恐怕也无法帮到自己多少,反而会成为大家的众矢之的。
“只是,这一次出使大明危机重重,甚至有性命之危啊,而且必然会遭受大明的折辱。”
皇太极语气松缓了一些,但是依然很犹豫。
“大汗,若是不危险,如何能让我重新竖立威信,至于折辱,不算什么,大汗不用担心。”
“这一战的惨败,已经让我遭受了组否的耻辱,其他的折辱也已经无法让我更难堪了,我会忍辱负重,不会因此而破坏了议和的计划。”
多尔衮诚恳道。
“好吧,那这一次与大明的议和重任就交给十四弟了,无论成功与否,我都期盼十四弟能够安然归来。”
皇太极最终被多尔衮的诚恳打动了。
多尔衮现在在族内的处境很糟糕,若是不能立下足够的功劳,今后难以在族内立足了。
而此时建奴与蒙古的十万联军在喜峰口几乎全军覆灭的消息,也已经在草原上像一股飓风一样迅速传开了。
让所有得知这个消息的蒙古人一阵失神,目瞪口呆。
那些参与了此次建奴联军的蒙古部落遍地哀嚎,这一次他们派出去的可都是部落中的精锐啊,甚至不少部落的首领也亲自跟随出战了。
前一刻,他们还享受着此前击败林丹汗获得大量牛羊和俘虏的喜悦,一瞬间就从天堂被打入了地狱中。
那可是十万精锐铁骑啊,连林丹汗都能轻易击败击溃的大军,竟然毫无征兆的就被大明覆灭了。
那个强大的大明又回来了?
所有在此次大战中参与进去的蒙古部落都惊惧不已。
而逃窜回到归化城的林丹汗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惊魂未定的林丹汗回到归化城后就立刻下令召集周围属于自己的直属部族,甚至还纵兵抢掠其他那些在此战中战损了大量战士的部落的牛羊和人口。
想要放弃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继续西迁,离那些凶残的女真人越远越好。
这一战,林丹汗的心气儿彻底被打没了。
一瞬间就苍老了十岁,满头白发。
得知女真人并未追来后,林丹汗才暂时在归化城停留下来,希望将自己的部族一起带走,以及趁机吞并那些随自己征战遭受了巨大损失的部族。
但是也没有想要继续停留在这里。
经历了一场惨败后,林丹汗已经彻底丧失了与女真人对抗的勇气,而且即使吞并了不少其他部族,自己的实力也无法得到恢复。
还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
可是,正当林丹汗吞并完其他部族准备撤离的时候,竟然传来了女真十万大军被大明一战全军覆灭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林丹汗更愿意相信建奴消灭了大明的十万大军,这才符合常理。
但是,经过多方打探后,林丹汗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大明依然一如既往的奸诈啊!”
“这一次大明愿意用钢刀钢甲这么犀利的武器向自己交换,原以为大明变得很坦诚了。”
“没想到自己认为珍贵而又稀少的钢刀钢甲对于大明来说是这么的不值一提。”
“一下子就冒出来两万装备了钢刀钢甲的骑兵,大明害苦我了。”
“竟然用他们并不珍贵的钢刀钢甲换走了我们这么多的战马,还让我因此而改变战术遭受了一场大败,大明实在是太奸诈了。”
林丹汗很愤怒,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而且还是被骗的好惨的那种。
但是于事无补,事实已经发生,自己的实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大明却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战马,还能给武装起来更多的钢甲骑兵。
自己现在手中只有一千多的钢甲骑兵,但是大明马上就会拥有数万的钢甲骑兵,如何斗?
成王败寇罢了!
虽然建奴十万大军覆灭了,实力大损,但是旁边又崛起了一头猛虎,比建奴那头饿狼更加的凶残。
此地不可久留,先走为妙。
所以,林丹汗并未因建奴大败的消息而改变主意继续停留,而是以更快的速度继续西迁了。
带着他这段时间里聚集起来的十几万部族人口和两万多青壮战士踏上了西迁之路。
生怕跑的慢了被大明的钢甲骑兵追上来。
而大明的九边军镇得知此次大捷之后,也是集体失声,什么时候我大明的军队变得这么能打了?
到底是大明突然变得强大了,还是建奴和蒙古人变得脆弱不堪了?
我们这边还在为了蒙古人南下或者建奴西进劫掠而提心吊胆,皇帝那边就不声不响的搞出来这么大一个大捷,杀建奴和蒙古人如杀鸡,实在是太让人惊悚了。
这个消息让许多边镇将领们感到有些压抑。
这一次大捷,皇帝并没有调动边镇的一兵一卒,甚至在此前并没有收到任何的风声。
这一战,几乎就是皇帝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力量一己之力完成的。
皇帝的力量已经这么强大了,能够轻易覆灭令自己生畏的建奴和蒙古的十万大军,岂不是也能更加轻松的覆灭自己手中的家丁和麾下的边军士卒。
看来今后要小心一些了,不能再那么肆无忌惮的克扣军饷吃空饷了。
自己手中的力量对上陛下的钢甲兵,完全就是纸糊的一般,一点儿胜算都没有。
还好还好,陛下刚刚下旨免除了我们以前的一切罪过,只要今后老老实实的不犯错,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从此刻起,九边军镇的将领们几乎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老老实实的向各自的总督上报最新的兵额,甚至有不少将领缩减了自己的家丁数量,将其中一部分家丁编入了边军行列中。
最后经过一番统计,九边上报的最新兵额数量竟然只剩下了三十五万人,不包括此前被皇帝抽调南下的十五万人。
所以,加上南下的那十五万人,大明现在的九边实际兵力只有五十万人,此前被他们吃了三十万人的空饷。
对于这个结果,朱由检没有感到太意外,也没有去追究以前的事情了。
甚至对于朱由检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以外之喜,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九边兵额核定的事,这倒是可以每个月节省下来三十万两银子的军费支出了。
原本让朱由检感到有些头疼甚至不敢轻易下手解决的问题,就这么在一场大捷之下悄然解决了,让朱由检再一次体会到了枪杆子强大的重要性。
而在九边军镇中对于此次大捷最震撼最惊惧的非辽东镇莫属。
这些年来,他们可是以抵御建奴入侵的名义,不断的向朝廷伸手要了很多很多军费的。
但是除了将建奴挡在宁锦防线以外,就几乎寸功未立了。
每一次向朝廷上报的所谓的大捷,也只不过是区区几十颗或者一两百颗建奴首级。
这已经不仅仅是今后没脸继续伸手向朝廷索要巨额军费的事了,而是当今陛下会不会记恨此事,秋后算账。
参与此次大捷的两万大军中虽然有一万二千人是关宁铁骑,但是这一万两千人显然已经与他们不再是一路人了。
若不是他们对皇帝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皇帝也不会让他们参与此次大战。
今后该何去何从?是主动向皇帝陛下请罪,将自己的脖子伸到皇帝的屠刀之下,还是干脆叛逃去投靠建奴?
可是现在建奴也被皇帝陛下打的哭爹喊娘的,似乎也靠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