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轩然大波,士绅最后的倔强
率先传出来的是宗室改革政策。
一下子就要将九成多的宗室成员全部剥夺宗室身份,改为民籍。
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宗室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对于百姓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虽然他们身上的税收并未因此而得到减少,但是也忍不住的开心啊。
宗室就是一群趴在大明身上的吸血鬼,不事劳务,就能衣食无忧,大吃大喝,吃喝的可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啊。
现在这群人要倒霉了,百姓们自然也是拍手称快。
甚至有些大胆的还放鞭炮庆祝,就像过节一般的热闹,可见宗室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许多百姓还向着京师方向行叩拜大礼,高呼天子圣明。
但是这个消息对于宗室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自己按照宗室规定在家里呆的好好的,竟然祸从天降。
我们都是太祖他老人家的血脉后代啊,皇帝你怎么能这么狠毒啊,刻薄寡恩。
即使今年朝廷发下来的俸禄成色比从前好了很多,但是宗室们脸上也没有笑容。
这与临行前的断头饭有什么区别。
原本自己可有领一辈子的,但是现在只剩下三年了,宁可向从前一样领取到的钱粮少一些。
自己啥都不会,让我们去自谋生路,这和直接杀了我们有什么区别?
皇帝你太无情!
但是,宗室子弟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不全都是一脸考妣,也有不少宗室子弟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欢欣鼓舞。
虽然也很舍不得宗室这个身份,但是相比可怜的钱粮造成的艰难生活,若是能够解除宗室身份带来的禁锢也算不错吧。
特别是出于最低爵位的奉国中尉,对于皇帝陛下的这个政令并没有那么的抵触。
其实他们也有奢望过,若是陛下在解除宗室身份带来的禁锢后,依然保留他们的宗室身份,每年依然还能领取到一些钱粮,那就再完美不过了。
但是这是妄想!
许多原本生活就很艰难的宗室子弟们,也开始积极配合官府派来的人,希望能够学习一技之长。
有些文采不错的,希望去走科举做官,但是目前科举这条路晦暗不明。
于是建议他们去即将成立的乡学中当一名老师,给孩童启蒙。
收益很不错的,甚至比他们从前领取到的宗室钱粮还多一些,足够他们养活一家数口人了。
去乡学担任老师给孩童们启蒙,无疑是宗室子弟们最好的出路了,不是因为待遇有多好,而是这个活最轻松,最容易上手,也有保障。
乡学老师瞬间成为了宗室子弟们争抢的香饽饽,但是乡学老师只有十万人的编制,而且还不能全都给宗室了,不然怕是要出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
最多只能给宗室三成的岗位,只能优中选优。
还有一些以前只知道大吃大喝,不学无术的宗室子弟,就被排除在外了。
虽然他们也识字,也可以去给人家当账房先生,或者自己去做生意。
但是心高气傲的宗室子弟怎能甘愿去给人家当下人呢,或者操持贱业。
于是,种地就成为了大多数宗室子弟的出路。
宗室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但是也仅仅只是亲王郡王们有很多土地,那些低级爵位的宗室子弟是没有土地的。
所以,官府要给他们分配土地耕作,还好刚刚完成了田亩清查,可以给他们安排这么多的土地。
相比而言,那些没有被直接剥夺宗室爵位的更高级爵位的宗室子弟们却对于这个政令更加的抵触,反应更加的激烈。
这主要是来自于两个反面的原因。
其中一点就是今后他们的爵位要降级袭爵了,数代人之后,自家的爵位也会消失,自己的后代也只能沦为平民。
谁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安安稳稳享受荣华富贵呢。
至于亲王郡王们,则是从其中察觉到了很危险的信号,皇帝这是不是要削藩啊。
若是皇帝要削藩,那可就彻底完了,大量的田产就没了。
许多将军级爵位的宗室子弟以及亲王郡王的子嗣们纷纷写信或者直接当面向亲王郡王哭诉,希望他们能出面向皇帝陛下求情。
这些亲王和郡王们也被这些人搞得不胜其烦。
当今皇帝陛下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啊。
所以,亲王郡王们虽然心中有担忧,但是也不敢有什么不轨的举动。
那位去年私自出逃欲要南下做皇帝的福王殿下可是前车之鉴啊。
皇帝现在手中兵强马壮的,群臣俯首,谁敢造次。
皇帝终于向宗室伸出他那邪恶的魔爪了,原本备受打击的士绅们也幸灾乐祸。
独苦不容众生苦啊!
现在终于有宗室来一起作伴了,甚至宗室们的处境更差,只能去种地。
而自己好歹家里还有不少良田,日子倒是还能过得去。
可惜士绅们还没高兴多久。
随着朝廷这一次大规模招募官员考核结束,十多万新晋官员们奔赴各地任职。
乡一级的官府机构成功的组建起来,朝廷随之又发布了一道政令,那就是要在各个新成立的乡修建乡学。
这还不是重点,让士绅们感受到危机和愤怒的是,朝廷竟然要在这一万五千所乡学中招收数百万的学子,还要全部免费给这些人启蒙,甚至提供食宿。
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学不可轻传啊!而且这些人学的还不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只是成为了其中的一门普通学科。
什么算术、农桑、律法等难登大雅之堂的杂学,竟然也在新学中与向来独占鳌头的儒家经典并驾齐驱了。
甚至,对于儒家经典的教学和考核要求都大大的简化,仅仅只是要求学子们能够理解其中的简单意思就可以了。
这还如何了得?
朝廷不需要懂得高深儒家学问的人了,那我们钻研了大半辈子,才掌握的儒家高深学问还有什么用?
今后我们还如何借此控制学问的传播?还如何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数量?还如何保证我们优越的地位?还如何保证我们将来卷土重来?还如何保证我们在乡间的名望借此继续暗中掌控广大乡村?
不行,绝对不行!
不能够让朝廷的乡学成功开起来,即使无法阻挡朝廷修建乡学,也要阻挡朝廷招募大量的先生,还要阻挡朝廷招募大量的学子入学。
只有天下的读书人数量以及读书人的学问被我们掌控,才能在将来卷土重来,才能在当下继续保持自身在乡村的名望。
士绅们急了,这一次,皇帝他已经不满足于只是收取一些土地钱粮了,而是要彻底断了士绅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啊。
朝廷如此大规模的培养读书人,而且还是与当前士绅们有很大区别的读书人。
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读书人也就越来越不值钱,而且只有接受了朝廷新式教材教育和学问的读书人,才是今后朝廷要重用的人,才是广大乡村百姓们趋之若鹜的新式士绅。
若是任由朝廷这么干,不久的将来,现在的这些士绅们终将会迅速失去他们在乡村的地位和名望,随之而去的还有大量的钱财土地。
为此,士绅们再次积极的行动起来,相互串联商讨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