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国债的好处,士绅造反的难题
“陛下圣明!”
“废徭役、,免辽饷、、除特权、官绅权贵一体纳粮、立公考、免除克卷杂碎均乃善政。”
“但是,陛下,固定田税永不加税这一项是否有待商榷?若是将来遭遇大规模灾患朝廷需要大量钱粮来应对,若是不加税,钱粮何来呢?”黄立极提出质疑道。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这确实是一个隐患。
朱由检并未因为大臣们提出的质疑感到恼怒,关于大臣们的这个疑问还是由于大臣们认知的局限性导致的。
“关于这个问题,朕也有准备,若是朝廷遇到突发灾患需要临时增加大量使用钱粮,到时候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向民间借款。给予一定的利息,后面再逐年用税收还款即可。”
朱由检轻松的回道。
有一个东西叫做国债可以了了解一下。
朝廷向民间借钱?还有这种玩法?向来都是朝廷没钱的话就拖着不给,拖着拖着也就没消息了。
“陛下,以朝廷名义向民间借款恐怕有所不妥啊,这会严重损害朝廷的威严,不利于朝廷对于天下万民的治理啊。”黄立极有些犹豫的回道。
在封建社会,主要还是依靠森严的法度以及严格的社会阶级来竖立朝廷的威严,让万民保持着对朝廷的敬畏,从而让朝廷对天下的治理更加容易。
若是朝廷要向民间借款,那岂不是将高高在上的朝廷威严打落民间了么,还如何让万民对朝廷心存敬畏。
“爱卿多虑了。”
“朕问诸位爱卿一个问题,百姓们何以信服朝廷?”
朱由检对此不以为然,看来也是时候向大臣们普及一下什么叫官府的公信力了。
“回陛下,百姓们之所以信服官府,是因为太祖皇帝披荆斩棘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大地,平定了天下的战乱,再造华夏,得到天下万民的拥戴从而建立了大明登上了九五至尊之位。”
崔呈秀立马站出来回道,表达的是因为有皇帝,天下万民理所当然的应当服从官府的治理。这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了,皇帝就是正统,这还需要什么理由么。
崔呈秀所表达的依然还是封建社会那一套,君权天授,不服从皇帝的就是叛逆,有叛逆讨伐便是。
“崔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但是并不完整,还有其他补充么?”对于崔呈秀的说法,朱由检也没有否定,皇帝就代表了统治天下的权柄,这是这个时代所有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了,想要否定这一点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况且,朱由检自己就是皇帝,在当前这种说法对于朱由检来说是有利的。
若是朱由检带头要否定这一点,那岂不是也就否定了自己身为皇帝的权柄?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回陛下,百姓们之所以信服官府和朝廷,还因为朝廷给予了百姓们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朝廷有大军能够抵御外敌能够平定内部叛乱。官府也能用律法为百姓主持公道,抓捕盗贼等。”郑崇俭补充回道。
“郑爱卿所言有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子的存在让百姓们心中有一个主心骨,但是要让百姓们真正的信服朝廷,也还需要让百姓们感受道朝廷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不然为何历朝历代皆有百姓造反的事屡屡发生?”
“朝廷有大军能够维持天下稳定震慑宵小,官府能够凭借律法给予百姓主持公道,百姓们才有安定的生活,所以百姓们才能真正的信服朝廷。”
“由此来看,真正让百姓们信服朝廷的并不是朝廷保持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让百姓们敬畏朝廷,而是朝廷要切切实实的给予百姓们带来好处,百姓们才会真正的对朝廷信服、拥护。”
“所以,所谓的朝廷的威严并不是让百姓们信服朝廷的根本,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若是百姓们没饭吃,活不下去了,朝廷再威严,他们该造反还是会造反,这是历朝历代都有鲜明的例子存在的,诸位爱卿要引以为戒啊!”
朱由检总结道。
通过这种问答的形式,让大臣们也对朝廷的公信力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了许多,对于皇帝陛下的话也接受了。
但是,这种说法也确实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有些颠覆,心中还是有些梗。
“所以,朝廷放下身段来向民间借钱的事也就不足为奇,虽然百姓们因此会对朝廷少了一些敬畏,但是百姓们也会因此得到好处,不用加税了,百姓们得到了朝廷给予的隐性好处也会因此而更加的信服朝廷,对于天下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作为统治者,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高高在上,而是要维持天下的稳定,天下一直稳定,我们的地位也才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啊!”
朱由检继续道,没有说什么朝廷只是为百姓们服务的机构,官员是百姓的公仆之类的话,而是用让这个时代的官员们更加能够接受的话来阐述。
对百姓们好,百姓们才能一直支持这个朝廷,天下才能一直稳定下去,他们身为官员的地位也才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陛下圣明!”大臣们听完皇帝陛下的解释后,心中果然更加的舒坦了一些。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此前他们只是被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所蒙蔽了,一时间没有从这个方向去想而已。
一些大臣心中也有些汗颜,此前陛下就一直在强调给予百姓更大的生存空间的重要性,陛下提出废除特权、废除徭役、清理天下田亩等等,都是为了给予百姓们好处。
只有百姓稳定了,这个天下才能稳定啊!
天下稳定的根基从来都不是朝廷也不是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百姓们的稳定。
历朝历代因为底层百姓们活不下去了造反导致一个王朝覆灭的例子还少么。
“诸位爱卿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朕很欣慰。”
“我们能够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地位,全都来自于百姓们的税收,都是民脂民膏,善待百姓,朝廷才能够继续保持下去。”朱由检继续强调了一下。
“关于朝廷向民间借钱的好处其实也不仅仅只是让百姓们免于加税这一个好处。”
“诸位爱卿可有谁知道,朝廷向民间借钱来支持朝廷的开销还有其他哪些好处?”
回到正题上来,朱由检问道。
朝廷税收不足以支持朝廷的开销,还要向民间借钱,这除了让百姓们享受到免于加税的好处外,还能有什么好处?无非就是让那些借钱给朝廷的人获得一些利息了。
这种做法对于朝廷来说似乎只有坏处啊,借的这些钱总是要还的,而且朝廷还要支付利息,现在借了钱应对了危机,但是今后朝廷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大臣们对于皇帝陛下的问题有些迷惘。
借钱其实也不完全是坏处,比如民间也有借贷,用以做生意,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朝廷借钱显然不是用来做生意的,也不可能在今后赚取到更多的利润回来。
所以,大臣们实在是想不出来有什么好处。
对于大臣们心中所想的这些,自然没人表露出来,他们能想到的,陛下应该也能想到。
但是陛下依然这么问了,其中显然是有关窍的,只是自己没有想到而已。
朱由检也没有急,只是静静的等待着,有些问题还是大臣们自己思考出来答案效果更好。
大多数大臣们都很迷惘,但是也有少数大臣却似乎若有所思。
自然就是长期与钱打交道并且对于钱之道钻研的颇深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了。
毕自严并没有被什么朝廷向民间借钱的形式和表象所迷惑,他仅仅只是将目光放在了关键的钱这一个字上面,以此发散自己的思维来思考陛下的问题。
结合此前陛下对于钱之一道的讲解,毕自严越思考眼神越亮。
少顷之后,毕自严若有所得,整理了一下,便站出来回答。
“回陛下,臣以为,朝廷向民间借钱来支应朝廷的开销确实是有很大好处的。”毕自严开篇明义。
“哦?毕爱卿尽管畅所欲言。”对于毕自严的表态,朱由检眼神一亮,鼓励道。
在这些大臣中,朱由检对于毕自严的学习进度是最满意的,或许也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毕自严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所以才学习的更好。
“回陛下,其实陛下这个问题的答案陛下在之前就已经为我们讲解过了。钱对于朝廷来说只是一个工具,朝廷向民间借钱来支应朝廷的开支也只是朝廷对于钱这个工具的一种运用手段。”
听到毕自严的这句话,朱由检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显然对于这个解释很满意,同时朱由检也猜测到了毕自严接下来所要说的。
朱由检没有打断毕自严的话,毕自严也继续说道:
“陛下此前说过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而被民间存起来藏在地窖里的钱对于朝廷来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钱。”
“朝廷向民间借贷,其实就是将民间的一部分死钱给变成活钱,增加民间市场上钱的流通量,有利于促进物资的交换流通。”
“朝廷从民间借来的钱也会尽快花出去,用于购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物资,或者用于支付军饷等,这些钱也就促进了物资交易,也会有一部分流入道底层百姓的手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上交易的繁荣。”
“市场上商业繁荣了,朝廷也能因此而收取到更多的税收,百姓们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以此来看,朝廷所借的钱也并不完全就是对朝廷增加了负担,这些所借来的钱也会从后续所增加的税收中弥补回来,甚至后续所增加的商税还会比此前所借的钱更多。”
“所以,臣以为,朝廷向民间借钱是有很大好处的,这种政策也不仅仅只是在朝廷遇到灾患时才用,即使平时朝廷也能用。”
毕自严逻辑清晰的回道。
“毕爱卿所验正是,朕所指的也正是如此,诸位爱卿现在可明白了吗?”朱由检称赞道。
这就是国债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后世的世界中,几乎所有政府都存在国债这种东西,而且政府的财政每年几乎都是赤字运营着。
经过毕自严这一番回答,其他有些云里雾里的大臣们,瞬间豁然开朗,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明明陛下此前不久才给我们解释过了呀。
“陛下圣明,臣等明白了!”大臣们齐齐回道。
“当然,朝廷向民间借钱也需要谨慎使用,除了特殊时刻外,平时若是需要向民间借钱不能盲目,借多少,分几年还清,需要有详细的数据支持。”
“需要对今后几年朝廷的税收增长有一个预算,在确定的时间内朝廷是否能够按时还清,是否会对朝廷的正常支出造成负面影响等。”
“而且朝廷向民间借贷的钱必须要在约定的时间内还清,这一点非常重要,若是朝廷随意违背约定,那么对于朝廷的信誉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今后还要向民间借钱就很难了。”
“若是朝廷无法按时还清债务,那也要给予利息优待,并且拖延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朱由检随后也补充了一点。
国债虽然有种种好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需要有详细的调查和数据预算支持,不能瞎搞,一个不慎就会彻底毁了国债这个对于朝廷有着巨大好处的工具。
“臣等谨记!”对于皇帝陛下的这点强调,大臣们深以为然。
虽说经过毕自严的一番阐述后,大家也知道朝廷向民间借钱能够增加商税,但是具体效果怎么样,能够增加多少商税,没有实践过,也没有数据支持,大家心中都没有底的。
这种方式在初期实践的时候需要谨慎,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小规模实践来验证,积累经验,从而为今后的突发灾患做准备。
国债问题暂时略过,今日讨论的主题也并不是这个,在这里将国债问题基本说明白了也就够了,今后再细细实践便是。
今日主要讨论的还是士绅们暗中把控广大乡村的问题。
此前也已经商讨出来了一套具体的应对方案,但是也还没有彻底结束。
因为此前所制定的那一系列应对方案还有着巨大的隐患。
那一系列的方案可以说是将士绅们彻底的打落了谷底,取消士绅做官的资格,改革科举,要求官绅权贵一体纳粮,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将士绅们按在地上摩擦。
对于朝廷的这一系列打击政策,势必会引起士绅们的反弹,简直就是逼迫士绅们造反了。
这不是可能,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落差太大了,必然会有狼子野心之辈无法乖乖接受的。
“陛下,关于士绅的政策,臣以为朝廷还需要做好野心之辈作乱的准备。”
黄立极发言道。
对于黄立极的建议,朱由检深以为然。
虽然此前制定的策略中可以将百姓们争取过来,瓦解士绅与百姓之间的联盟关系,但是那些士绅们自己也控制着不弱的力量。
虽然此前对大明全国清理了田亩,极大的削弱了士绅们的掌握的土地钱粮等资源,但是现在士绅权贵们手中依然还掌握着大明近一半的土地钱粮等资源,全部加起来也几乎能够与朝廷所掌握的土地钱粮资源分庭抗礼了。
而且,即使没有了百姓们的支持,士绅们自己的宗族族人,以及豢养的护院和佃户的人数也依然巨大。
若是朝廷逼得士绅们造反,对于朝廷来说依然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依然还有千万级别,而朝廷的大军虽然很精锐,但是也仅仅只有近百万而已,能够拿出来应对士绅造反的军队也就是数十万,分散到全国,力量也是微弱的。
之前所制定的针对士绅的政策对于朝廷来说好是很好,但是士绅们因此而造反的问题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若是这个问题不能有应对策略,那么此前所商讨的那些政策也不能实施下去了。
“这确实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朱由检将这个问题抛回去。
大殿中又是一片安静,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这个问题太难了。
要么就是陛下您就抬抬手,不要玩的这么大了。
其实现在大明的状态已经很好了啊,几乎与大明开国时的盛况没有什么差别了。
建奴已退,已经踏上迁移到万里之外的地方的路途了,林丹汗也已经早就西迁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大明北方的外患已经基本解除。
对内,朝廷清理了田亩,税收大幅度增加,宗室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高产粮食引进,百姓们吃饭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这已经称得上是盛世了,陛下您还要怎样?即使什么都不做,我大明也至少也能再延续两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