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将军组织的兵谏,让一群重臣们重获了自由。
于是,女帝选出了几人负责改革后的科举替换内容。
这几个人选出来之后,女帝便私下找了他们这些负责人提要求:两年后的科举,女子参考人数必须有一半。
虽是两年后,但时人重男轻女,若是真的等到两年后再考虑此事,恐怕科考场上,得全是清一色的男人。
因此高景宁决定,现在就要为这件事情打好基础。
朱青梅是朱修琮手下,特别出演的科研人员,她想了想,道:“不若,我们亲自去百姓家中走走,查访一下?”
科举门阀子弟有,但大头肯定是平民百姓。
说起来,在场的官员们,都是不清楚平民百姓生活的,连朱青梅自己,自懂事起,便受朱修琮庇护,接受不一样的三观塑造,她自己也同样不清楚这个时代平民百姓生活。
“好,那就走访一遍。”高景宁一锤定音。
先不说朱青梅是朱修琮的人,她说的话有分量。
只说朱青梅的这个方法,一听就觉得极为可行。
于是,几个官员,另带了一些下属,纷纷到京郊平民处微服私访。
“丫头,过来烧火做饭,吃了饭赶紧做绣活,要卖了银钱供大郎念书的。”
“好嘞,娘!”
这是一处小镇的规模,大萧朝一户很平常的人家的对话,朱青梅飞身就越过了一道墙,来到厨房外边。
她看着厨房边,一个十二岁女孩子,十分麻溜的生火做饭。
便问:“你不念书吗?”
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会多出一个人来,十分惊恐。
朱青梅意识到了自己的冒昧,连忙取下头上的一根银钗,递给她,“对不起,我没想伤害你,这根银钗,你拿着戴吧。”
女孩子这才感受到她的善意,笑了起来。
“我一个女孩子,念什么书?念书是大郎他们那样的男孩子的事情,我操持家务,做绣工挣钱,供大郎就行。”
朱青梅:“为什么女孩子不能念书?”、
女孩子奇怪地看着她,“这是自古地道理啊。”
她心中十分纳闷,眼前这个姑娘穿戴极好,一看就是贵女,可为什么,这种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都不懂呢?
自古的道理……朱青梅十分无语。
她翻墙走的时候,耳边还传来了女孩子自言自语的声音,“天呐,这么好看的钗子,还是银子做的,要是卖了,大郎的束修就够了!”
朱青梅心头一堵,不想再听。
另一家,几个女子冷眼看着朱青梅,像是看一个奇葩。
“女子无才便是德!怎能念书识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不配做女子。”
“女子只需要为家族做贡献就行了,念什么书?”
“想念书,那就生个儿子,供儿子念书啊,儿子成了读书人,你这一生,也就值了!”
……
几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将朱青梅好一番冷嘲热讽。
她们的父母暗叫说得好!不愧是他们夫妻俩教出的女儿!
朱青梅转身就走!
她和几个官员又走去了一个学堂,不意外,学堂里清一色的男子。
他们来得巧,正好听到学堂夫子正在教一众学子大道理:“男为贵,女为贱……”
朱青梅就给了那个学堂夫子一巴掌,冷声道:“你说什么?你身为夫子,就是这般教人的?”
“你是何人!竟敢闯入学堂,你一个女子,反了天了!”
学堂夫子正义凛然,丝毫不惧怕朱青梅。
朱青梅又扇了他一耳光,把他打趴下来。
高景宁等人没有拦她,朱修琮的下属,还没有犯重大错误的时候,都由着她。
一行人来到农村,只男子读书的这种情况更多,因为农村就算是男孩子,很多也读不起书,所以一旦有机会,女孩子连个偷偷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一行人又查探了几天,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列出了一个总结。
*
“你的意思是,将女子念书识字的这事,写在律法里?”
义康眉头微挑。
高景宁道:“是的,律法必须写,只是大萧朝识字的人数不多,许多百姓不识字,也就不清楚律法,没有机会知道,那么,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
“比如……”
“比如,制定一个科举前提条件,以每家每户为单位,若家中一个男子参加科举,那么家中必须要有一个女孩子也参加科举,否则男子就没有报名科举的机会。”
这样一来,有多少男子参加科举,就能有多少女子参加科举了。
义康点点头,其实她早就想到了这个办法,高景宁说得,算是和她不谋而合。
她问:“那如果,参加科举的女子根本不识字呢?”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觉得女子出息了可以光宗耀祖,朝廷下了这个命令,要求女子报名,那就报名啊,反正女子不识字,科考肯定落榜。
如此一来,根本不影响男子的科考。
换汤不换药。
“可以对报名科举的女子学识做一个底线要求,报名之时,要求女子现场答题,若不合格,便报名失败。”高景宁道。
这就是逼着大萧朝的女子学习了。
*
女帝下了命令:每家每户,若有男子想要报名参加科举,前提条件,必须要有一个家中女儿报名成功了,才给报名成功。
整个大萧朝,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简直是胡闹!胡闹!”
到处都是泼妇骂街!
无数女人和男人同样激动。
平民百姓是没有办法,只能被动又无奈的等待朝廷改命令,但家中有点权势的人,纷纷找门路,探消息去了。
结果令他们失望,这个命令,受到了一众重臣的支持!
也是,重臣们已经清楚了女帝和朱修琮的武力值,能不支持吗?
众人无奈,那就只能让家中女儿读书了。
被朱青梅给了银钗,想要卖了银钗供兄弟束修的女孩子,惊呆了:“我不是女子吗?我为什么要念书?”
“让你念你就念,话那么多干嘛!”一个妇人骂道。
女孩子连忙哦哦哦,虽然她还是不明白女孩子念书有什么用,但母亲开口,她就念吧,反正她在家里也是干活,把念书当干活就是了。
另一家。
“我不念,女子无才便是德,念多了书,我就不好嫁人了!”一个女子放声痛哭!
老父母也哭,但是,为了家中的儿子,女儿不好嫁人,也要去念书!
“算爹娘求你了,你就去念书吧,若是你嫁不出去,爹娘养你!”
女子还是哭,“我不要爹娘养,我要如意郎君!”
老父母气怒:“跟你好言相劝,你不听,再倔!老子打死你这个不孝女,行了,不想跟你废话,从明天开始,你就去念书!”
……
有些女儿不想念书,闹起了绝食。
“求求你,女儿啊,你就去念书吧!”
这句话,不停的出现了很多家庭里。
之前对女儿洗脑得多成功,现在就有多难搞,不过,自己的锅,自己背!
学堂。
“很好好的书院,竟然设立专门的女子学院,简直是伤风败俗!”
学子们纷纷不忿,哪有女子念书的,女帝如此胡闹,荣亲王都不管管吗。
若是女帝是他们的妻子,这样不安分,早就打死了!
荣亲王就是个怂蛋!
可是,大权掌握在大官的手中,掌握在荣亲王和女帝的手中,他们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子进入学堂。
……
朝堂上,也并非完全都屈服在女帝的淫威之下。
张首辅这些天,晚上一直睡不着。
前些天,他去看了李尚书那里,看了简体文字,果然是精妙至极。
无可否认,这是女帝的功绩!
还是超越了很多皇帝的功绩!
于是,他对改革科举,替换科考知识的事情,便不那么排斥了。
可是,现在女帝出了什么命令?
女帝的那道旨意,就是强行逼迫女子也要科考。
女子科考,像什么话?
张首辅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朝堂上,朝着女帝一跪,老泪纵横。
“请陛下收回成命!您规定但凡每一户的男子参加科考,必定要有该户的女子参加,如此一来,两年后的科举,女子参考人数必定比男子多,这恐怕不符合陛下您的初衷!”
张首辅是个大儒,是个聪明人。
女帝的初衷是什么,他早就暗暗想过了。
女帝的初衷,就是男女平等。
如果按照女帝的这道命令,男子参考人数受到了限制,而女子没有,如此一来,男子考生必定比女子少,那么是不是就不是男女平等了?
义康抬眼,道:“张首辅放心,朕只是想要男女平等,并非想要打压男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两年之后的科举,朕不会让男女比例失衡!”
张首辅一噎,他当然知道女帝会这样做!
可是,他就是不想女子参加科举啊!
“陛下三思啊,两年之后的变数太大,恐怕不利于男女平等!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义康神色一冷。
张首辅胡扯什么犊子?
好言和他说话,他来胡扯,看来要给他点颜色瞧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