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弟媳:唐之后竟然这么乱吗?
平平无奇唐高祖:百年之中,中原竟然接二连三的换了五个朝代,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叫我女皇大人:这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的拳头最大谁就可以做皇帝!
聊天群的群员也对五代这个混乱的朝代发出阵阵感慨。
五代十国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节度使们纷纷的拥兵自重。
有的节度使趁乱夺取王朝,有些节度使则割据一方,分疆为王。
这个局面从唐朝的中晚期一直维持到了宋朝的建立,持续了将近一百多年的时间。
六世之余烈:莫非赵匡胤也会像其他节度使一样的夺去政权?
赤帝之子:估计是这样吧,这时期太混乱了。
[赵匡胤也算是年少成名,26岁就担任了国都的府尹,32岁就直接成为了太尉,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将军!]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转动,郭荣年纪轻轻就早早去世,而登基的则是其七岁的儿子郭宗训。]
[当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多,野心也就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假消息在整个朝堂之中传开:契丹和北汉开始联兵南下!]
[由于当时的幽云十六州已经完全的成为了契丹的领土,这使得契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入侵河北地区!]
[朝堂之上的宰相等人并没有辨别真假,于是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契丹的来袭!]
[而大军在行至距离开封不到二十公里的陈桥驿时,历史的转折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赵匡胤到达驿站的时候,赵匡胤便派遣亲信在军中散播言论:现在的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整个朝廷的权力都把握在这些文官的手中,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进行北征!]
[第二天晚上,赵匡胤带着手下大摆酒宴,在酒席的过程之中赵匡胤假装喝醉,而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赵匡胤登基后改名光义,登基为皇帝之后改名为赵炅)和亲信赵普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并且拥立他为皇帝!]
[而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后,开始还推脱几句,不过在众多军队将领表示愿意效忠之后,赵匡胤也正式的接受了皇帝的位置,并且带着军队开始返回开封!]
[赵匡胤黄袍加身在部分人的眼中认为是被迫的,但是在大多数的历史学家眼中黄袍加身就是一个有预谋的兵变!]
[赵匡胤带着军队返回开封,而守备在开封的石守信等人早就将门打开接应,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掌控了开封,并且在进入开封之时,就将王彦升等反抗的将领解决掉了。]
[赵匡胤在成功的掌控了开封之后,在向范质等人这个时候才知道上当,这个时候翰林学士陶谷早已经准备了禅让诏书,赵匡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便直接将后周的天下变成了赵匡胤的天下!]
[赵匡胤在34岁的时候,正是在开封称帝,并且改元建隆,并且将国号改为宋,自此新的时代开始了!]
六世之余烈:有时候帝王羸弱,会有臣子以下犯上,君王只有牢牢的将权力把握在手中,才不会畏惧任何的敌人。
最爱弟媳:赵匡胤夺取了天下不知道会把这个小皇帝怎么样,如果按照@六位帝王完,估计会把后周皇室全部杀光。
六位帝王完:呵,我只不过是杀掉一些旧的宗室,保证自己的皇权,不像你@最爱弟媳,狠起来连你自己的兄弟都杀!
千古车神:别把你们这些想法放在我大哥身上,我大哥在继承皇位之后可是善待了柴家后人。
最爱加班:赵匡胤虽然夺取了江山但是对于柴氏家族还是非常的照顾,也算是自宋武帝刘裕之后,难得一见善待老东家的皇帝。
原本大多数的聊天群群员都觉得赵匡胤会将柴氏家族解决掉,结果赵匡胤的举动确实是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也同样感慨赵匡胤所拥有的气度和胸怀。
[赵匡胤在继承皇帝的位置之后,也遭到了部分地方节度使的反抗,在建立了北宋之后,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了叛乱,不过两人都不是赵匡胤对手,不到半年的时间赵匡胤就将两人平定!]
[赵匡胤为了能够维持皇权,防止节度使拥兵自重,为了保持宋朝不像前几个王朝那样出现动乱,赵匡胤开始在制度上面进行改变!]
[首先赵匡胤在赵普的提议之下邀请了自己手下的这些大将喝酒,在威逼利诱之下,让这些大将将手中的兵权交出来,同时赏赐给了这些大将非常多的金银珠宝,让这些大将能够安心的颐养天年!]
[以这样的和平手段,赵匡胤逐步的将手中的军权掌握在了手中,同时为了能够维持统治,赵匡胤在政治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首先宋朝虽然沿袭了隋唐的制度,设有三省官职,但赵匡胤在中央方面将在宰相的权力再一次的分割,将宰相权力分给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得相权的地位和权力进一步的下降!]
[在地方则是采用文官担任知府,并且专门设立通判(除了监察之外,知府所处理的事件需要通判签押才能通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地方官员相互牵制。]
[在经济上面,设立的三司使总管四方的赋税和国家财政,将整个财政权尽可能的集中中央,使得地方大部分的财收都完全的被中央掌控!]
[在司法上面设立了御史台,为最高的监察机构,并且也扩大了御史的数量,重用文人担任御史官员,这也使得司法权益逐步的归中央管理!]
[再将财政和司法等一系列的大权全部的归于中央之后,赵匡胤终于开始对军队制度进行改革!]
[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之所以如此混乱完全是由于武将和地方节度使实力过强!]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节度使叛乱的问题,赵匡胤首先削弱了节度使的实权,宋朝节度使虽然是地方的将领,但是手下的士兵已经完全的归于中央(中央直接管理调遣士兵,承担着士兵的开销),这让宋朝的节度使的职称徒有虚名。]
[同时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被称为三衙,三衙相互制衡同时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设立的枢密院能够调兵但不能统领军队,而统帅军队的将领没有调兵权,通过用文官牵制的方式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中央!]
[作为皇帝掌管的禁军,虽然有三衙进行管理训练但没有权力调遣,禁军外出的统帅则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样使得军队的权力已经完全的归于皇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