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天。
在礼部尚书李易之府上,聚集了数位的文武大臣。
“这都三天了,陛下一直不上朝,诸位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其中一位三品大员疑惑着看向李尚书。
李尚书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知情。
其实李尚书心里也充满了疑虑。
自从三天前,陛下打退了闯贼大军,设宴款待全城老百姓后。
这三天就一直没有露面了。
按理说,陛下刚刚取得大胜,此时正是重整人心的时候。
可陛下三天都没有上朝了。
实属奇怪。
“本官猜测,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大家正在思索时,安静的厅堂突然传出一个声音。
大家闻言,抬头向传出声音的地方看去,原来是一直没有说话的户部侍郎和安。
其中一人疑惑的问道:
“莫非和大人知道什么?”
和侍郎点点头。
“本官也是猜测,从宫中传来的消息,司礼监王公公这几日动作频频,据可靠消息,陛下恢复了锦衣卫和东厂,还把这两个机构合二为一,成立厂卫,主事之人就是王公公……”
和侍郎话说到一半,马上就有惊呼声响起。
“什么?”
“成立厂卫?”
“陛下为何不和我们商量?”
大家表情一脸严肃的互相看着,内心深感不安。
陛下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就设立厂卫,这是让他们不安的根源。
厂卫是什么,听名字就知道,东厂和锦衣卫的结合。
专门对付他们这些文武大臣的特务机构。
他们好不容易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忽悠陛下。
终于让陛下裁撤了锦衣卫和东厂。
这几年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日子,他们别提过得有多滋润了。
可谁想。
陛下现在突然设立厂卫,而且没有和他们这些大臣商量。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是刚刚打退闯贼,就要对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下手吗?
“不行,本官要去见陛下,问个清楚,设立厂卫这么大的事,为何不和大家商量。”
礼部尚书李易之猛的从座位上站起,他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
他要去劝谏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因为李易之预感到有大事发生。
他要是再不行动,陛下会酿出大祸。
在场的其他官员也一起附和,也要和李尚书一起去见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金銮殿书房。
崇祯已经三天都没合眼了。
这三天的时间,他一直抱着陈凡送给他的书籍在看。
这些书籍有对他的人生总结,也有对他治国方略的评价,更有大明灭亡的最后一天京城所发生的事。
尤其是崇祯从《大明的最后一天》这本书上看到。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文武大臣家中搜刮出7000万两白银。
这还仅仅只是白银的数量。
还不包括其他的财产,像良田,商铺,豪宅,文物古玩,珠宝等等。
崇祯看到这里的时候,气得浑身颤抖。
“这些该死的蛀虫!”
之前陈凡给崇祯简要的说过一些。
崇祯虽然当时也比较生气,但到底是没有亲眼所见,感触不深。
可现在。
看着书籍中的记载。
哪个官员家中搜出了几十万两银子,又有哪个官员库房搜出了堆成山的金银财宝。
崇祯异常震怒。
想想他的国库空空如也,一个铜板都没有了。
而这些蛀虫的家里,财宝堆成山。
他越想越气,对着殿外大声喊道:
“大伴!”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王承恩,听到陛下的召唤,赶紧进来跪在地上,等着陛下吩咐。
“皇爷,厂卫的人手都已经安排好,就等皇爷吩咐了。”
“好,这些蛀虫朕一个也不会放过,朕要你带好人手去抄他们的家,但凡有抵抗的,无论是谁,杀无赦!”
说着,崇祯把早已准备好的名单交给了王承恩。
名单上的人员都是从《大明的最后一天》上面抄录下来的,也是这次抄家的对象。
“皇爷放心,奴婢保证完成任务,绝不放过一个蛀虫。”
王承恩说完,拿上名单,杀气腾腾的出去了。
这一天,刚刚平静下去的京师又沸腾了。
王承恩带着数千厂卫全体出动。
按照名单奔赴一个又一个大臣家中抓人。
一旦有抵抗的,二话不说,直接用手榴弹招呼。
经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王承恩才带着浑身血迹回去复命。
在王承恩抄家的时候,得知消息的老百姓和文武大臣震惊了。
一时之间,全城哗然!
“这是怎么了?严府刚刚被抄家了,发生什么事了?”
“兴安侯府刚刚也被抄家了,听说是皇宫出来的人干的,死了好多人。”
“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就连张府也被抄家了,张大人一向勤政爱民。”
“陛下这是为什么啊?”
所有的人都是胆战心惊,显然是被崇祯的这次大动作吓到了。
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为何一天之间,这么多文武大臣就被抄家了?
金銮殿。
“陛下,这是为何啊?”
礼部尚书李易之痛心疾首的看着崇祯。
李尚书在来的路上,就看到王承恩带着大批人马,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当时,李尚书就预感坏了,出大事了。
一问之下。
李尚书差点被当场吓死。
王承恩带这么多厂卫,居然是去抄家。
而且李尚书看着王承恩手里厚厚的名单,上面少说也有一千个名字。
这代表着是一千个文武大臣啊!
陛下这是疯了吗?
李尚书回过神来,赶紧去金銮殿面见崇祯。
见到李尚书,崇祯冷着的脸才稍微缓和了一下。
相比于李自成破城时,其他大部分文武大臣屈膝投降,卖主求荣。
这个李尚书能够投河殉国,实乃为国尽忠之人。
有了这强烈的对比,崇祯对这个李尚书有了更多的敬重。
“朕得知,这些人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数额巨大,所以朕这才下旨抄家。”
看在李尚书投河殉国的份上,崇祯解释了一下。
“不可能!有官员贪污腐败,这个臣相信,但臣看到王公公手上的名单,少说也有一千人啊!难道这一千个文武大臣都是贪污腐败吗?臣决不相信。”
李尚书情绪异常激动,当场就质疑了起来。
全然忘了崇祯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