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赵家三人大筐小筐,好不容易才把所有东西搬到镇上。
赵向阳做惯了苦力活倒是还好,赵宜年和赵兴怀是真的累得够呛。
来回这么多天,她还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每天走这么长的路,今天才发现背着快十斤的东西,不管走过多少次这条路都像是没有尽头。
刚踏进后院,她便直接把背篓扔在地上。
叉着腰喘着粗气,让小杂役帮忙倒杯水来喝。
赵兴怀虽然极力维持着轻松的表情,咬紧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
她把他背着的背篓也解下来。
“在这歇会!”
小杂役人刚刚走开,空气里忽然传来齐锦川清朗的声音。
“下次别逞强,让伙计去拿。”
他翩翩白衣缓步走到三人面前。
朝赵向阳点头示意,视线扫过三人带的东西,微微皱眉道,“明天早晨开始,我安排个人每天去家中接你。”
她噗嗤一笑。
“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去我家要走一段山路,没人带很容易迷路,还是算了吧!”
要是找了个小江那样从小恐惧深山的孩子,她还更过意不去!
“当然可以!”
一听是请酒店帮工,赵宜年立马来了兴致。
合上账本,好奇地问。
“你亲戚怎么想到从酒楼找人?”
附近村落的红白喜事都是靠村里人帮忙,换工来办的。
清楚这一点之后,她还从没想过酒楼承接到附近的宴席。
“他家要娶的儿媳妇是县城一户殷实人家的女儿,这两个月一直在忙着四处张罗婚事。”
王和志挠挠头,解释道,“我试着去问了下,整场宴席花销太大,他们想让咱帮忙做两道主菜撑撑场面。”
这么说,赵宜年就大概懂了。
女方家本就是下嫁,要是成亲的场面太过寒酸,往后说起来,男方大半要落个吃软饭的名声。
东福来酒楼在县城还算有点名气,把这里的大厨请去掌勺,面子里子都有了。
赵宜年细细确认了对方的要求和宴席的规模。
接着,收好账本走出柜台,招呼王和志道,“你跟我来。”
她带着他去见了齐锦川。
让他把刚刚讲的事,再重新给齐锦川汇报一遍。
等他说完,她笑眯眯地感慨道。
“遇到这么尽责的店小二,齐掌柜真是好福气啊!”
按现在店里的每日收入,要是能再来三五个类似的单子,不用等到六月末就能凑够二十两流水。
齐锦川可就能比计划早一个月去县城了!
这个道理,齐锦川自然也想得通。
主动提议要给王和志单独加十文钱的提成,让他往后也多多留意这样的机会。
那天傍晚的例会。
当着所有人的面,赵宜年把这事拿出来说了。
“齐掌柜已经同意,往后谁要是能再拉来这样的生意,除了累加的抽成外还会再单独犒赏。”
在场的人无一不朝王和志投去羡慕的目光。
十个铜板,差不多半个月的月钱。
谁能抵得住这样的金钱诱惑!
所有人热情高涨。
那天晚上收工回家,纷纷急不可待地跟家里商议起这事,发动亲朋好友四处打听。
效果甚至比赵宜年和齐锦川想象中还要拔群。
不过这时候她还不知道。
刚回到家中吃完晚饭,和赵向阳赵兴怀两人重复这段时间以来,赵家每天晚上必做的工作——
磨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