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也就是俗称的玩家,对于这群被俗称为第四天灾的存在,他一直不敢有任何的小觑,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人的疯狂居然可以到这种地步。
皇帝,哪怕是一个有名无权的傀儡皇帝,那也是整个世界上仅有几人的存在,而那些玩家们,居然可以在这个时候就将其刺杀成功,这不得不让他佩服,没有详细的谋划和手段,是做不成这样的事情的。
而这一次执行刺杀的杀手,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刺客专诸,有这样的人物出手,能够刺杀成功也并不意外了,可是,为何那些玩家要对一个有名无实的小皇帝动手呢?
“文若,你说清楚一点,我怎么听得迷迷糊糊的。”
程昱被这复杂的关系快要绕晕了,按理来说,身为禁军统领的赵匡胤虽然和李密在争夺京都,小皇帝作为赵匡胤手上的重要砝码,就算是李密,也不可能在现在明目张胆地动手啊。
刺杀皇帝,这样的罪名不是现在的他们能够担负得起的,而且从另外一种程度上来说,赵匡胤和李密就算是动手,那也得是掌握大局之后,而不是现在前途未卜,就直接对皇帝下手,只会让那些中立派倒向自己的敌人罢了。
可那些异人领主的想法,程昱就有些猜不透了,这些人天马行空,啥事都能干得出来,他就算是想要猜测,也丝毫找不到方向。
“是啊,文若,那些异人领主就算是有实力,可要想成功,那一定和赵匡胤的关系非常密切,才有实施的机会,而这样的人物,又怎么会在这时背叛赵匡胤呢?”
陈心石虽然知道那些玩家的疯狂,可是对于他们的行动契机,还是不太了解的。
大乾的皇帝虽然是赵匡胤手中的傀儡,可他身边的护卫应该也不少,而且赵匡胤为了防止出啥意外,应该在皇宫中安排了大量的护卫,而刺客能够进入皇宫,要说没有一定的关系,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动手的那些异人领主确实是深受赵匡胤信任的,而且他们在这一次的京都保卫战中对赵匡胤帮助不少,既出钱粮,又出人口,这才让赵匡胤能够挡住李密的攻击。”
荀彧对此也不识很清楚,毕竟那些异人领主都生活在京都,对于他们的想法,一个远在平阳府的他确实猜不出来。
“那平阳府的战况怎么样了?出了这事,狄青应该更待不住了吧。”
“确实待不住了,因为这一次动手的异人领主是赵匡胤的部下,导致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后面有赵匡胤的影子,从而影响了一大批人,水军都督韩世忠已经明确表示,只要主公南下,那么他便带兵归降。“
”而狄青那边,部队中也冒出了不少的矛盾,禁军原本是皇帝的直辖部队,虽然后面被赵匡胤夺权,可在一些底层士兵的眼中,他们对皇帝的身份还是很认同的,而这一次皇帝死亡,狄青的部下差点发生兵变,虽然后面被镇压下去了,可隐藏的矛盾依然存在。“
荀彧讲完,就将目光对准了陈心石。
从现在看来,赵匡胤算是失去争霸天下的机会了,哪怕这件事不是他自己做的,可皇帝是死在京都,而整个乾阳府,都在赵匡胤的控制之下,无论如何,他都脱不了干系。
失去了皇帝,也就意味着赵匡胤失去了民心,同时也失去了在乾阳府立足的根本。
京都作为大乾几百年的首都,这里的势力错综复杂,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以前,赵匡胤可以借助着自己手中的皇帝和军队镇压下去,可到了现在,这件事他是无论如何也压不下去了。
“仲德,现在不动用东临府兵力的话,能从西宁府抽调多少部队。”
陈心石也意识到了急迫性,于是问起了程昱,作为军屯制的直接负责人,程昱对于各地的驻军是非常清楚的。
“主公,如果除去东临府的五万大军,在西宁府境内,我们能够抽调的,目前只有霍去病麾下的五万骑兵,其中包括二万羽林精骑和三万羌族骑手,还有徐晃将军麾下的二万步兵,白绕将军麾下的一万步兵,许褚将军麾下的五千近卫了。”
程昱仔细思索了一下,就一一说了出来。
在西宁府驻扎的这些士兵,他们也不全都是从西宁府本地招募的兵员,其中至少有三万多,是从东临府抽调的兵力,在西宁府训练和屯田的。
东临府局势特殊,陈心石为了确保那里的安全,因此驻扎在东临府的部队,除了平沛县的陷阵营是从当地招募之外,其余的都是从琅琊城调去的精锐。
“那就是能调动八万五千人,将近九万人了。”
陈心石看着地图上的阳平关,喃喃自语道。
九万大军,已经算是兵强马壮了,相比于自己刚起家时的那点兵力,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九万人,能不能够南下击败李密呢?
“文若,阳平关的程不识怎么样了?”
陈心石又转头看向了荀彧,自己在清宁府的计划已经实现多时,现在,也到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主公放心,程不识经过我多次劝说,已经答应归附我军,只要主公一声令下,西宁府的将士就可以立刻越过阳平关,直扑乾阳府。”
荀彧躬身说道。
“传令,命霍去病为先锋,统领五万骑兵,先行度过阳平关,从中攻打清宁府各县,徐晃为中军,带领本部两万将士,从左攻打清宁府各县,高顺和许褚一路,荀彧为军师,由我亲自统领,从右攻打清宁府,到时候大军在清水河岸边汇聚,等占领了清宁府,再度南下。”
“另命程昱为西宁府代理刺史,花木兰为偏将军,白绕为副将,统兵一万,一同守卫西宁府,东临府那边,仍由卫青掌管大局。”
陈心石说出了自己的规划部署。
作为自己的基地,西宁府是自己的大本营,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士兵驻守,而东临府的局势也不是很安稳,不能够抽调大部分的部队,不过为了南下的大局,他还是将高顺的陷阵营抽了出来,这样一来,卫青能够调动的部队也有四万多,应该能够保住东临府了。
而南下的兵力在,暂时也达到了八万,虽然在人数上还不如李密,可是如果韩世忠投靠他的话,那他的兵力也同样超过十万,到时候在乾阳府决战,他也不怕输给李密了。
陈心石的兵力调动很快就完成了,在听到他的命令后,霍去病先行带领五万骑兵南下,而曾经阻挡了陈心石多时的阳平关,也因为程不识的主动投降而陷落。
程不识作为李密曾经的大将,在整个西宁府,也是人尽皆知的存在,尤其是其先败羌族骑兵,后败十万黄巾军的战绩,被人津津乐道。
可世事无常,谁能想到,这位将领居然因为阻拦李密的贸然进军,而和李密渐渐疏远,随着张辽的崛起和吕布的加入,程不识就被李密冷藏了起来。
而这样的待遇差距,更是让程不识寒心,因此,在被李密冷落了一年后,程不识接受了荀彧的劝谏,投降了新近崛起的北方军阀,陈心石。
作为西宁府曾经首屈一指的将领,程不识的威望也很高,在他做出了决定之后,阳平关的守军便明智地选择了顺从。
没办法,因为程不识不受李密喜欢,连带着他手下的那批死忠军官也一起受到了贬黜,都被发派到阳平关驻守,所以这么长时间下来,整个阳平关,早已经变成了程不识的一言堂了。
“程将军快快请起,当时你击败羌族大军,攻破十万黄巾军的战绩,我依旧记得清清楚楚啊。”
阳平关下,陈心石一看程不识等降将在远处等待,便快速下马,走过去将其扶了起来。
程不识作为第一个投降的李密将领,陈心石知道,自己就算是再不喜欢对方,也必须做出一副千金买马骨的样子来,更不用说程不识的能力不弱了。
程不识是和李广同期的将领,两人的作战风格极为不同,虽然同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可程不识对于自己的能力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是一个防守型的将领,因此他很少要求主动出击,这和李广不同。
而李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派遣程不识主动出击,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谨慎,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虽然他的战绩没有其他将领那么耀眼,可在防守方面,他的才能并不输于其他将领。
“明公缪赞了,你在西宁府实行仁政,护得一方平安,现又听从陛下旨意,南下勤王,我又怎敢阻拦呢?”
程不识谦虚地说道。
他虽然知道自己有才能,可西宁府的陈心石先后击败羌族,匈奴人和大唐东临府边军,实力不容小觑,在这样的人面前,他实在是没有要耍大牌的心思。
“将军莫要谦虚,你的能力众人皆知,李密不肯重用将军,实在是他的损失,不过,以将军的才能,当一个杂号将军,实在是有些屈才了,我愿表奏陛下,让将军担任这清宁府刺史,维护一方平安。”
陈心石闻言也是大喜,当即便将程不识任命为了新的清宁府刺史。
虽然说清宁府他还没有攻占下来,可明眼人都知道,他这次八万大军南下,李密的主力又远在千里之外的乾阳府,光靠清宁府各县的那一千多驻军,怎么可能阻挡得住他呢?
而陈心石所说的表奏,也不过是为了好听罢了,不要说皇帝现在不在了,就算他还活着,也不过是赵匡胤手底下的傀儡,对于陈心石这种实权军阀来说,如果对方的圣旨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也会说啥,可要是对方一旦侵犯到了自己的利益,那这圣旨可就什么用都没有了。
程不识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只是,一个刺史之位,还是大大超乎了他的预料。
在他心中,自己就算是升了官,也应该是被调去西宁府修养的,可对方没有这么做,反而直接给了一个实权刺史,还是清宁府的刺史。
清宁府的位置极为重要,对于陈心石来说,如果他要南下攻击李密的话,那么清宁府就是他十万大军的补给要地,一旦这里失守,他的大军就会和西宁府之间的联系断掉,这对于南下的十万大军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危机。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任命他为清宁府刺史,足以见陈心石的度量。
面对这样重要的职位,程不识起初并不想接受,可在陈心石的再三坚持下,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命。
对于陈心石而言,任命程不识为清宁府刺史,其实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整个西宁府人才稀少,卫青要守东临府,程昱要坐镇西宁府,这个新攻占的清宁府,而韩庆和陈子龙,又没有坐镇一方的能力,因此在一时之间,他居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担任刺史。
可这里的位置又非常重要,在这次南下的过程中,陈心石不可能还分兵守卫清宁府,因此,只能将其托付给程不识了。
对于程不识的为人,陈心石也是有所了解的,无论是从之前的历史,还在在这个世界的了解,程不识都可以用来托付重任的。
而且,借助这个机会,反而可以将他爱才的名声传出去,对于后面的战斗,也是十分有利的。
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战术了,到时候只要自己的敌人战事不顺,那些将领一看到自己能够重用程不识,那么心中自然会有投奔他的考虑,这也是为何在古今战场上,大多都要求不能杀降的原因。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无论古代或者现代,杀降的后果都是一场严重的,杀降的事情一旦传出来,那么之后所有的敌人,遇到你都会死战不降,直接加大了胜利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