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而在这一个月内,荆州水军则是完全按照陆逊的计划行事,老老实实的扎根在城里,除了正常的训练,连水都不下,
这一幕,
可是把罗马人给看懵了,
因为就像陆逊说的一样,罗马人早就知道,汉军这三个月接连不断的伐林造船,声势浩大,就是为了造出新式战船然后和罗马一绝死战,
可谁知道又一个月过去,汉军竟然一直都按兵不动,这可把罗马人给愁怀了,
一开始,
他们以为这是对方想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所以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封锁力度,随时准备和荆州水军决一死战,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对方就这么一直沉着性子,始终不肯让水军战船驶离港口一步,
这下子,罗马人可就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们是想开战,可人家始终按兵不动,他们又打不进港口,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
罗马人只能将重心重新放回陆上,再度派重兵堆积在前线,但是却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派遣使团,希望能够和曹操签订停战协议,双方暂时罢手言和!
当然了,
这并不是什么昏招胡招,毕竟如果汉军无法再海上取得突破,那在陆上,也不可能打入更深的位置,
只不过,
罗马人还是忽略了人心的问题,面对他们想要和谈的举措,且不说曹操的感受如何,安息人肯定是一百个不同意的,
开玩笑,
仗打到现在,他们已经丢失了大半的国土,现在议和,他们那些城池不就等于白给大汉了,你总不可能期望曹操还能把自己吃下去的好处吐回来吧?
一旦这样,
丧失大面积国土的安息,其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大大衰退,到时候,即便大汉签了停战协议,没有继续进攻安息,难道西面的罗马看见这么一块肥肉,也能忍得住不下嘴?
再者说来,
他们送给了罗马包含大马士革在内的三座城池,结果不但白白的送给了大汉不说,罗马大军还没有起到丝毫作用,这笔买卖,怎么想都是他们安息亏到姥姥家了,
所以,
前线的一切谈判事宜,都显得极为冗杂,罗马想和,曹操不动声色,安息全力搅局,总之,整个安息战场,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而这种情况,
恰恰就是陆逊最想看到的,
于是,
就在一个极为寻常的日子里,
大汉囤积在大马士革港口的所有荆州水军,全都无一例外的出动,而再其最前的,打着正是甘宁的旗号!
这些战舰,就是马钧和陆家在这三个月内不眠不休的全部努力成果,光是五桨战船,就造出了三十余艘,加上艨艟,走舸等小型战船在一旁护送袭扰,论威势,已经完全不逊于罗马水军了,
尤其是甘宁所在的战队,几乎没有任何所谓的战术部署,就是一味的往前冲,一路上已经干掉两支负责巡逻的罗马船队,并且还在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在向罗马水军停靠的港口靠近!
这一下,
着实是打了罗马水军一个措手不及,
没有人能想到,
一直隐忍不发的荆州水军,会选择这么一个寻常的日子发动总攻,并且展示了如此势如破竹的气势,这种全力而发的冲锋,某种程度上,确实打乱了罗马人的计划,
但大敌当前,其他事都必须往后放才行,毕竟不管如何,既然荆州水军在这个时候向罗马发起总攻,那么便意味着罗马人想和大汉议和的主意,算是彻底告吹了!
万幸的是,
罗马人的战争素养,真的不是一般的高,仅仅是半个时辰之后,整个罗马水师便全部集结完毕,并朝着荆州水军袭来的方向对冲而去!
只不过即便如此,
失了先机就是失了先机,毕竟人家马钧的本事可不是吹出来的,在他的改造下,即便用更少的人力,这个汉室新型战船,在速度上比起罗马战船也不会有丝毫逊色,甚至是犹有过之!
最关键的是,
现在的荆州水军再也不怕正面对冲了!
正常的寒战,基本上就是先对冲,然后进行接弦战,中间穿插着弓弩对射,
但之前荆州的战船,并无法承受和罗马舰队对冲的后果,因为一旦水军中阵被破,接下来就只能各自为战,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有了新式战船的荆州水军,一直都憋着一口恶气,因此,在他们见到罗马汉军的第一时间,便开始全力冲锋!
落在最前的,
正是担任先锋的甘宁,而他的身侧负责拱卫的船队,这是负责擒贼先擒王的太史慈!
只不过,
为了能够让这件事更加容易成功,陆逊在这一场大战中,押上了大汉的两名祥瑞!
“父亲!”,
太史享有些好奇的看向自家父亲问道,
“对方中军本阵这么多战船,我们要如何判断对方的水军统帅具体在哪一艘船上呢?”,
“这就不是观察力的问题了!”,
太史慈揉了揉自家儿子的头,有些无奈的说道,
“水军之中,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战船拱卫中军,就是为了防止被别人擒王!”,
“因此这些战船的样子皆是一模一样,统帅今天要上哪只船,全都由统帅临时决定,这就是即便有文和先生的死士相助,咱们也无法分辨清楚!”,
“这.......”,
太史享有些无语的说道,
“那岂不是只能看运气?”,
“当然了!”,
太史慈摊了摊手,轻声说道,
“要不是只能靠运气,你以为伯言先生为什么非要把这个活计交在你我二人身上?”,
“这么草率的.......”,
太史享咽了下口水,
“可是父亲,我真的从很早之前就好奇一件事,咱们父子两个,真的是大汉的祥瑞吗?”,
“你问我我问谁去?”,
太史慈轻笑一声,
“但我知道,如果今天咱们父子成了,那这个称号,就真的传承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