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书河书屋 >  霸蜀 >   后记

这本书的结尾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说是情理之中,因为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该想的,想讲的故事都讲完了,自然要结尾,这个早在四月底就说过,因此是很自然的结果。

说是意外之外,是因为这一段原本可以写得更细一点,交待得更清楚一点,比如魏霸应该和刘禅还有一个交心的过程,叙叙君臣情,让刘禅这个苦孩子倒倒苦水之类的,禅让什么的,也应该有个一波三折。原本计划中,这才是最后一个**。

可是,写着写着,老庄突然发现,丞相一死,就没有**了。放眼天下,除了丞相,谁都没有资格作魏霸的对手,不管老庄怎么动心思,都已经没有什么精气神。就和《三国演义》一样,第104回丞相归天,接下来的十几章都淡而无味。老庄的水平不能及老罗一个衣角边,可是意思是一样的。

一念及此,一个略显匆忙粗疏的结尾就出现了。

老庄也是到这时候才明白:丞相,其实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主角。主角死了,自然应该落幕,再拖下去也没什么意义。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疏忽,木已成舟,将来有机会再改——不过,通常来说,是没什么机会了。

然后再说一说丞相。

《三国演义》有两个主角:关羽和诸葛亮,而本书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丞相。

作为网文的主角,是不能失败的。主角悲剧,往往意味着作者也要悲剧。所以,丞相不能作为网文形式上的主角,只能由魏霸代劳。可是实质上,老庄最用心的人物是丞相。

当然不是《三国演义》或者传说中的丞相,而是历史上记载的丞相。

作为本书形式上主角魏霸的最大对手,丞相是个反面角色,老庄没有太多的着墨他的功绩,而是着力刻画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本质。在老庄的眼里,他不是什么道德楷模。而是一个政治家。在政治家的范畴中。他也许是一个讲道德的,比如他的俭朴,比如他的政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过。我们不能忘了一个前提。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而搞政治的,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道德君子。

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中国如此。外国依然如此。

因为政治就是一锅烂酱,真正的道德君子最多只能作为点缀,能成功的都是伪君子、真小人。前一个典型的例子无过于王莽,后一个例子就数不胜数,无须一一提名。

如果承认这个前提,那么我们才可以看到诸葛亮的伟大,真正的伟大。

(我说的伟大,和后来的儒家所说的伟大是有区别的。我虽然也靠卖字吃饭,却不认同自己是一个书生,当然书生们也不会认同我。哈哈!)

要求政治家在政治这个烂酱缸里保持纯洁是不现实的,能保持最后一点底线,不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利,就称得上君子。诸葛亮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说他虽然不完美,却是政治家中的君子。

他也许穷兵黩武,但是他没有牟取私利。

他也许残酷的打击政敌,但是他没有无原则的滥用私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的弟弟诸葛均一直没有掌握实权,长水校尉不过是个虚职。实事求是的说,如果诸葛亮有私心,马谡完全可以不死,诸葛均哪怕是一个人渣也可以掌握大权。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他有政绩,都江堰不是他最先修的,但是他对维护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能以一州之地采取主动攻势,足以证明他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

当然也足以证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我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看法,在书里已经再三提到过:正兵无敌,用奇为短。

正兵无敌,来自于他的严谨,来自于他的聪明。的确,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还是一个战场新丁,战略战术都有些理想化,但是他的学习速度是惊人的,最后能与后三国时代的军事家司马懿抗衡,这本身就证明了他的能力。至于用奇,也许是天生性格所限,也许是本钱太小,总之不敢冒险,不敢放手一搏,这是事实,我们也无须为尊者讳。

如果能简略的看一下诸葛亮的用兵思路,大致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他是计划型的,精打细算,谋定而后动。如果不是蜀国的实力太弱,而他又有事必躬亲的习惯,活活把自己累死,能多活个十来年,情况也许大有不同。又或者如书中所说,在建安十三年之后,刘备就让他统兵,可能历史又是两样。

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得多,是因为很多人不看历史,一直用演义做依据,把诸葛亮想象成多智近乎妖,羽扇一摇,就有奇谋出现。说实话,那都是书生意淫,当不得真的。

老罗为了突出刘备的仁,活生生把一个枭雄刘备变成了没用的老好人,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却把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变成了江湖术士,都是书生习气惹的祸。在成就了他们同时,也毁了他们。

现在那么多黑刘备,黑诸葛亮的,恐怕和这份逆反心理有脱不清的关系。

所以,老庄说,这本书里诸葛亮虽然是一个有反面成分的配角,却不是反角。老庄只是想写出他作为政治家的那一面。虽然争论很多,但是老庄也听到了不少支持的意见。可以说,这本书的成绩,有一半来自于这个人物。而如果有读者因为不满老庄的意见而去翻一翻《三国志》,老庄也将感到非常欣慰。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人不能失忆,更不能被虚假的记忆所迷惑。同样,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历史,更不能被虚假的历史所迷惑。

演义、评话,包括这本勉强能称之为小说的东西,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当不得真。真正的历史,在那些也许有些晦涩,也许有些艰深的文字中。我强烈建议更多的书友能够翻一翻真正的史书,接触一些真正的历史。

最好是读原文。如果读完之后,你还是认为我是亮黑,那我也愿意。事实上,我相信,只要你真正沉下心来读原文,你会发现,其实我是一个亮粉。^_^

最后还有两件事:

一是书友曹凌写的《晋上将军陆逊日记》是一篇好文,强烈建议大家细心的读一读。90后的妹子能有这样的心境,老庄非常意外,且惊且喜之。而另一位书友正在创作中的《魏霸本纪》也非常不错,敬请期待。老庄自认写不出那么好的文言文,先赞一个。

二是大家关心的新书。政治太黑暗,黑暗得让人沮丧,所以老庄开了个新马甲,延续《混在东汉末》的构想,写了个都市异能《至尊巫医》换换心情,再一次尝试幻想之心。希望大家都来践踏之。

————————

《至尊巫医》书号:,书页直通车猛戳进入。

巫者,沟通天地之人。

巫医,不仅是医学的源头,更是医学的未来。

石磊,一个面临退学的学渣,偶然打开了通往巫医的神秘之门,开始了牛逼闪闪的人生。

不打针,不吃药,画画符,念念咒,心意所至,手到病除。

治病救人,治心救世,他就是通天贯地的至尊巫医。

——————

好吧,你们可以无视这个为了适应市场而写的小白简介。其实,老庄的故事还是那个配方,还是那个味道。当然了,没有了历史背景和真实人物的约束,老庄发挥的空间会更大一点,相应的,故事也应该更好看一点。

但愿如此!

我在新阵地等你们.

(未完待续……)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骑驴仗剑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醉枕江山一戟平三国明末之木匠天子冠冕唐皇我要做首辅大明匹夫獒唐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宠娇妻,斗地主,痞帅的悠哉日子绝境皇权:替死皇帝的逆袭之旅伏羲夫妻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异世年令营绝代废材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网游领主争霸大唐之逍遥太子三国之特工皇帝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大唐第一闲人你是明珠,莫蒙尘混在大唐做驸马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改革大唐穿越南宋当皇帝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楚神大帝传五千年来谁着史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我来自大明辽东丝路大亨宋士大纨绔万域之王梦境归来做才子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大宋第三帝国兵者,侠也将门大逆子农家巧媳妇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