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仪的主持下,结婚仪式在小院里举行了。
司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看着是个有学问的人,普通话说得好听。
“朋友们,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对新人喜结良缘,即将组成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云里雾里从此比翼双飞,风中雨中荡起爱的双浆。”
一片掌声。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又少了两个单干户,多了一个互助组。新郎从今天起,由小变大,由小伙子变成大丈夫,新娘子由大变小,大姑娘变成小媳妇。从今天起二位新人将开始新的生活。”
又一片掌声。
“让我们祝福一对新人,在生活的海洋里,一帆风顺,二人同心,三洋开泰,四喜平安,五世齐昌,六六大顺,妻唱夫随,八仙同贺,九龙呈祥,十全十美,百年偕老,千载良缘。”
不愧是专业司仪,说词一套一套的。
新词说完,司仪又搬出了老一套的规矩。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在二拜高堂时,二舅爷端坐在上坐,儿媳妇敬完茶后,二舅爷拿出了两个金锞子,“我也没给你们俩买什么金银首饰,把这两个元宝分给你们夫妻俩,你们一人一个,记住夫妻一心,其利断金!”
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膛目结舌了,没想到二舅爷还存着这么大的宝贝。
对一对新人来讲,这纯是一个意外惊喜。
拖鼻子姑舅爸颤抖着接过那个金元宝,给二舅爷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一句,“谢谢爸!”
然后就不知道该放哪了。
仪式很简单,新娘子在“步入洞房”的喴声中,进了新房的门,坐到了床上,吃起了饺子。
那叫压床饺子,吃得越多,财富越多。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
接下来是婚宴,因为只有两张桌,所以一拨吃完才能上第二拨。
宴席是四凉、四热、四个过油的、两个毛炒、两个大件、16道菜。
两个大件是四喜丸子、浇汁鱼,那条鱼浇上汁后还在张嘴。
二舅爷家的双卡录音机和付老师家的一模一样。
席间,录音机不断播放着流行歌曲,什么《一剪梅》、《乡恋》、《甜蜜蜜》,更增加了婚礼热闹的气氛。
姥姥、姥爷是长辈,自然吃第一拨。
我们也沾了姥姥姥爷的光,也坐在了一起。
吃席的人都说拖鼻子姑舅爸娶的这个媳妇贤惠。
“要说贤惠,我最有发言权了。”
说话的人经拖鼻子姑舅爸介绍,正是他的那个媒人。
“小王可是他们自来水厂的一枝花,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是他们厂的业务骨干,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这不,我紧赶慢赶给我这个兄弟介绍,没想到,他们俩还真对上了眼,还成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给这个大媒人敬酒。
“他们定亲的时候我也在,隆重得很呢!我专门找人给择的那个吉日,我兄弟家带着成双的订婚礼去的小王家。”
“带的什么啊?”
“这可有讲究,两瓶酒,要用红绸子扎在一起、两条烟、“方子”,就是带四根或六根肋条的大块肉、“礼当”,就是布料和成双的衣服,还要带花馍馍、瓜子喜糖等。”
“大媒人全程参加了吗?”
“那当然,两家见面后,由女方家人解开双瓶酒共饮,并在喝完酒的空瓶中装满五谷粮食,把“方子”用开水稍煮一下,一分为二,女方留一半,男方家带回另一半,意喻“生米已成熟饭”了。一切商量妥当后,女方家端上长面招呼来宾,至此,订婚仪式才告圆满结束。”
“好复杂啊!”
吃席的人都感觉老礼太过于程式化了。
“扎酒更复杂!”
听大媒人说,“扎酒”其实就是送彩礼,也叫“行礼”。
行礼,是结婚前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礼,其实也是双方验收、交接彩礼的“谈判”仪式。
那天,大媒人也去了。
也带了两瓶酒、两条烟、花馍馍、喜糖、“方子”。
只是较订婚时多了化妆品、首饰、四季衣服和彩礼钱。
到了女方家,双方介绍情况,拿出彩礼、首饰等物品,经女方验收中意后,方能开宴“吃酒”。
开宴前,女方还要“摆礼”,将男方送来的衣物放到桌子上亮相,倘若女方认为衣物件数不够或不满意时,便不上菜,直到男方家拿出补偿现款后,“吃酒”才算正式开始。
一般来说,男方只有等女方家的长者开了酒瓶,并由男方女婿在女方家先人前点灯、烧香、磕头后才算大功告成。
正说话间,拖鼻子姑舅爸的弟弟端上来一道菜,“娘娘,这是我扣的,您和姑爹他们常常!”
我一看,是一碗糟肉。
一片片排列整齐,艳红如火,让人垂涎。
豆腐乳发出纯酿陈酒的幽香,混合那豆子的绵柔。
我们这里过年吃糟肉起于明朝,明肃王携家眷从江苏来的时候,为了吃到家乡味,更主要是为了在春节表达自己对南方家乡的思念,就地取材制作酒酿蒸肉。久而久之,糟肉就定型为五花肉和与酒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豆腐乳的搭配。
“尕蛋,原来你还有这个手艺?”
拖鼻子姑舅爸的弟弟小名叫尕蛋,姥姥没想到这小子做糟肉还这么有模有样。
“娘娘,我是跟我爸学的,我爸是跟爷爷学的!”
姥姥的爸爸是旧社会有名的厨师,还有几个徒弟,靠着太爷的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但挣钱容易学徒难,听姥姥说,太爷当年在学徒期间的三年中,东家只管吃住不给工钱,但干的活却并不轻松。
古语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既然拜了师,徒弟就得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师傅。
一有空闲,太爷就给师傅沏茶、递烟、搬椅子;吃饭时,得捏肩、捶背、盛饭;早晚得铺床、叠被、端夜壶,一样不能落下。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培养出一个徒弟,很可能就是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
因此,太爷学徒的那个时候,厨师选择徒弟远比现在苛刻。若不孝敬好师傅,让师傅看到孝心,即便拜了师,也未必能学到真功夫。
不过,太爷的师傅倒是没有保留,给太爷教的墩子活都是自己最好的技艺。
墩子活就是刀工刀法,墩子活有直刀法、斜刀法、片刀法、滚刀法、劈刀法。
师傅要求太爷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刀工刀法,运用自如,把配菜所需要的原材料用不同的刀法切成丝、丁、片、球、条、块等形状备用。
师傅要求丝不在粗细,丁不在大小,片不在薄厚,条不在长短,但必须匀称一致。
这样切出来的食材,一是看着顺眼好看,二是容易把握火候,原材料能熟到一起。
一个上好的红案,就是闭着眼切,切出的成品食材也是大小一致、薄厚均匀的,这才叫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