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开济,你方才说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方差一体纳粮有违古制,更会让那些世家大族与朝廷离心离德。”
“那么朕来问你,今我大秦国库空虚,内有百姓吃不上饭,无家可归,外有强敌窥伺,你可有解决的办法?”
南宫逸面无表情地看向吏部尚书开济,言语之中多了几分冷漠。
“这……”
开济听到此话,脑海中顿时一片空白,表情僵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开济,回话!”
见开济久久没有出声,南宫逸淡淡出声,将开济拉回了现实。
“微臣…陛下恕罪,微臣一时间想不到好的办法。”
开济哆嗦着回答了南宫逸的问题。
“你们呢?你们谁有办法解决我大秦当下的处境?”
开济回答不上来,在南宫这的意料之中,所以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目光投向其他官员。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许久,依旧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得齐声喊道:“陛下恕罪,臣等无能。”
“你们反对新政,却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替代新政,难道你们是想让大秦一直这般持续下去,最后亡国吗?”
南宫逸站起身来,冷厉地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百官,百官接触到便宜的的目光,下意识地低下了头颅,不敢与之对视。
“说什么士绅不当差不纳粮是古制,不容更改,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是大秦的子民,难道那些世家大族的人,那些考取功名的人,还有你们这些大臣难道就不是我大秦的子民了吗?”
“现如今,我大秦之田亩八成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仅两成为百姓所有。试问,这两成的田亩能养活万千百姓吗?能让我大秦的国库充盈吗?”
南宫逸的话语在奉天殿内久久回响,但百官却是噤若寒蝉,无人敢说一句话。
他们身为朝廷要员,又岂会不知道南宫逸所说的事情?
只是有些事情他们自身便已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就算明知不可为,但又不能不为。
“士绅一体方差,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虽会让这些世家大族损失些许的银两,但这些钱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朕不明白,你们为何要反对?”
见百官皆不肯言语,南宫逸冷声质问着。
“陛下此言差矣!”
就在这时,百官之中有一人站了出来否认了南宫逸的话语。
百官看见有人站了出来,总算松了口气。
可当他们听到此人竟敢斥责南宫逸的话语后,心中更是微颤。
你怎么敢的?你哪里来的勇气敢质问皇帝?你是不怕死吗?
众多官员在心中不断指责着他,却又没有说出来。
“你是?”
见有人竟敢反驳自己,南宫逸没有生气,反而有了几分好奇心。
“禀陛下,臣乃礼部右侍郎柳泉。”
柳泉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你有何话说?”南宫逸点头,随后淡声询问道。
“陛下,士绅不当差不纳粮这条古制已存在了几千年,历经了数十个王朝,却从来没有人更改。”
“难道那些王朝的君王就不知道让士绅当差纳粮是一件好事吗?”
“敢问陛下可知道这其中缘由?”
柳泉提出来的这个问题,让南宫逸不禁皱了皱眉。
是啊,士绅当差纳粮对于国家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可却从来都没有皇帝施行过,甚至就连古书上也未曾提及过。
难道真的是那些古人不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南宫逸不相信以前的皇帝不知道,也不相信真的没有人跟他提过。
可为何他们不敢实施这项政策,甚至是连提都不提了?
一时间,南宫逸陷入了沉思当中。
“柳泉,你来说说吧,这是为何?”
片刻后,南宫逸放弃了思考,直接问起了柳泉。
“陛下,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敢。”柳泉恭声回道。
“不敢?”
听到这个答案,南宫逸有些意外,依旧一知半解,目光不由看向霍嘉。
霍嘉却是微微摇头,示意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缘由。
南宫逸见状,只得再次将目光看向柳泉,道:“你且细细说说看。”
闻言,柳泉顿时面露犹豫之色。
南宫逸让他回答,他自然不敢不答,可这其中的答案却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说出来,这不禁让他犹豫不决。
“怎么?不能说?”
见柳泉犹豫不决,南宫逸疑惑开口问道。
“还请陛下移步。”
柳泉咬咬牙,最终说出了一个请求。
“你随朕来吧。”
南宫逸听后,明白接下来的话不能公布于众,只得带着柳泉来到了奉天殿一旁的偏殿一中。
而百官们望着两人离去的身影,皆面露沉吟之色。
显然,他们知道柳泉接下来想要说些什么了!
“开尚书,您觉得听到柳大人的解释后,陛下还会坚持这个新政吗?”
开济身后的一名官员低声问道。
“想来不会,陛下不会不在意自己的名声的。”
开济思索了片刻后,略带不确定地回答道。
闻言,这名官员松了口气,紧绷着的老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感叹道:“陛下还是太过稚楞了着,否则也就不会想着实施这个所谓的新政了。”
“王大人,还请慎言!”
就在这时,霍嘉突然出声,言语中带上了几分严厉。
“是下官失言了。”
闻言,王大人连忙道歉。
“霍大人,新政由你提出来的,难道你不知道这其中的危害吗?”开济眯起眼眸,冷漠地质问起霍嘉来。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相信陛下就算知道了其中的危害,也不会放弃新政。”
霍嘉淡然地看了一眼开济,语气平静地说道。
“混账!你难道是要将陛下永远钉在那昏君的耻辱柱上吗?你还有没有为臣之道?”
此话一出,百官震惊,开济更是忍不住愤怒出声。
“与此相比,大秦亡国,孰轻孰重乎?”
面对开济的愤怒,霍嘉一脸平静地反问道。
“哼,这也不是让陛下辱名的理由!”开济冷哼一声,语气依旧严厉。
“我不过是做了一个臣子该当做的事情,至于陛下如何决断,便不是臣子该当考虑的了。”
“开大人,你这般维护陛下的名声,是为公还是为私?”霍嘉再次反问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老夫一心为公,何来私心?”
霍嘉的话让开济怒不可遏,似有一副霍嘉不说清楚,他绝不罢休的气势。
而霍嘉也看出开济这是真生气了,识趣地没有说话,沉默了下来。
开济见状,更加生气,可联想到这里是奉天殿后,也只得压下心中的怒火,面色显得非常地难看。
*******************************
偏殿。
“好了,这里没人,你说吧。”南宫逸淡声说道。
“是。”
柳泉应了一声后,旋即便开始解释起其中缘由:
“陛下,当今之天下,读书人皆与世家大族相关,而陛下的一举一行,皆会通过这些读书人传之后世。”
“若陛下要实施新政,势必会得罪这天下的读书人和所有的世家大族,到那时,陛下的名声就会被他们恶意玷污,如此百年之后,陛下您便会成为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绝世昏君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柳泉不禁露出了一抹胆怯的眼神。
文人可以不在乎权,不在乎钱,但极为在乎名声。
每一个文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名垂青史,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却是极难的。
所以,在柳泉心里,无论是谁,都不能得罪天下读书人,也不能得罪所有的世家大族,即便是皇帝,也不行。
而听到柳泉的解释后,南宫逸也终于明白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为何不敢实施士绅当差纳粮这一政策了。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这样做了,就会被天下的世族和读书人所厌恶,皇帝也会因此而成为遗臭万年,人人唾弃的昏君!
甚至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天下大乱,以至于国家亡国!
“你说的这些,朝廷上的那些个官员们应该都知道吧?”南宫逸突然开口问道。
柳泉点了点头,默认了南宫逸的话。
“你先离开吧,让朕在这里好好思虑思虑。”
南宫逸摆了摆手,示意柳泉离开。
柳泉恭敬地行礼,随后离开了偏殿,回到了奉天殿内。
“柳大人,如何?”见柳泉归来,一众官员急忙开口询问道。
柳泉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
众人见柳泉如此,也只好选择沉默。
一时间,整个奉天殿陷入了寂静的氛围当中,谁也没有说话,皆是将目光看向偏门,等待着南宫逸的出现。
没多久,南宫逸面带沉重地从偏殿回到了奉天殿内,百官的目光顿时全部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就连霍嘉也不由紧张了起来。
他不知道南宫逸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不知道新政究竟还能不能继续推行下去。
这一切对他而言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他很紧张,但紧张之中,也有一丝期待。
南宫逸重新坐到了龙椅之上,扫视了百官一圈后,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决断。
“诸位,柳泉的话朕听明白了,也思考了许久。”
“因此,朕决心已下,决定推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