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穆武德十一年,燕王二年,夏。
高敬瑭将令已占山阳郡各县聚兵而合,回军乡宁救援安阳。
同时,不顾顾常春极力反对,聚兵令下达之时,强令各县之兵汇聚前,屠世家豪族官吏千余。
并冒杀头之罪强行私自募兵。
以三县巡防曲一千五百众为基,募青壮新兵四千五,计两营兵马,并入大军主力。
同时,留下武威军三千弑杀敢死兵痞,以抄家所得大量粮草兵械钱财,强征三县地痞囚徒、贼匪逃卒六千,共计九千余众,以高卫秦为将,留守山阳,等待军令。
高敬瑭与顾常春率武威、定疆两军浩浩荡荡向乡宁郡快速行军。
留下的是动荡混乱不堪的一片狼藉的半个山阳郡,高敬瑭残暴弑杀的性子再次得以诠释。
高敬瑭肆无忌惮异于燕军的行事风格,让顾常春极度愤怒,也引得定疆军将校很是厌恶。
“大将军,高敬瑭太嚣张跋扈了!”
“岂止嚣张跋扈,简直目无国法军纪,公然践踏我燕军军纪,大将军,定要上奏大王治这高敬瑭之罪!”
“此人弑杀成性,早晚不得善终!”
行军途中,定疆军一众校尉沈名扬、武援、贺昭、曾纪围在顾常春身侧。
“诸位大人所言甚是!”
沈名扬作为定疆军副将兼校尉,老资格定北军,胆略过人有勇有谋,正气凛然。
当初安阳初崛起在云州抵御北苍,为反抗胡人,与幼子沈易父子俩,率百六十仆役义士血战城门口!
以血肉之躯挡住胡兵千兵进攻,一百六十义士全部战死,硬生生打开城门,配合定北军攻下城池。
为此事后,安阳亲自抬棺。
沈名扬父子身中数刀,鬼门关走了一遭,重伤休养数月才得以恢复,而后皆入定北军,沈易更被安阳带至身边言传身教至今。
论官职,沈名扬父子或许不显,但老定北军将领没人敢忽视这对低调的父子。
沈名扬虽平日为人低调,但也很反感高敬瑭种种行径,他皱着眉继续说道:
“末将此前一直是听说太上王麾下高大将军嚣张跋扈,残暴弑杀,自两军合兵入山阳以来,末将算是见识到了…”
“纵兵杀俘,白吃白喝,强抢民女,动辄破家灭门豪门商贾!凡此种种,岂是我军纪严明的燕军?更像是乱军!”
“如今更是肆意屠杀世家豪族官吏上千人,纵兵劫掠,尤为大胆的是,敢不经大王允许私自募兵扩军!”
“这是杀头谋反灭九族之罪!”
麾下将校群情激奋。
顾常春何尝不是如此,他叹了一口气。
“是啊,私自扩军乃大罪,但尚能理解,面对穆军三面大军,我军兵力不足,但屠杀世家豪族官吏影响太过恶劣…”
但他眼下对高敬瑭毫无办法。
论官职,他比高敬瑭低,论军职,眼下高敬瑭为帅,而且分属两军,就算要治罪也是大王下令。
“诸位!本将理解各位心情,高大将军种种罪状,本将皆记下了,待救援大王后,本将定要参其所有罪状!”
“眼下,我定疆军尚受其节制,为救大王,当以大局为重,再不喜其人,也要与武威军精诚团结,切不可耽误营救大王!”
说着顾常春眉头一挑,正色道:
“本将丑话说在前面,今我军回军乡宁,必要血战破重重阻拦,诸位最好传令下去,若有将士因看不惯武威军所为,敢置救大王于不顾,消极怠战,本将立斩不赦!”
“喏!”众将校应令。
沈名扬随即又道:
“这高大将军枉顾大王军令,一反常态又回军乡宁,这是抗诏,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这个问题,顾常春也想了一路,隐隐有些猜测,但说不准,他摇了摇头:
“不管他有何打算,抗大王诏令也是他高敬瑭之罪,他不在乎多一条罪,我们又担心什么,只要能救出大王!”
忽而,武威军传令兵踏马前来:
“禀顾大将军,大帅召大将军与诸位校尉议事。”
…
高敬瑭与顾常春两军近四万大军回兵乡宁的消息,穆军各处震动。
乡宁与山阳交界。
左匡听闻此消息后,大惊之色,虽然他背后乡宁郡有顾青衣大将军七万大军,但他手上才一万兵马而已,他怎会不怕?
他一面派斥候日夜打探,一面传书顾青衣、付俊与武敦求援!
京畿洛安郡扶风城。
扶风城内的付俊、顾平君仅距山阳封县三百余里,燕军刚动半日,付俊便已知晓。
但他吃不准高敬瑭大军到底是真回军乡宁,还是另有所图。他得知高敬瑭以地痞囚徒拉起了一万兵马仍旧在山阳郡。
但转头一想,他有五万大军,只要紧紧跟紧燕军,高敬瑭任何举动,他都不惧。
至于那一万左右的囚徒军就算深入洛安也是有去无回。
下定决心后,他下令大军尾随高敬瑭大军行进,保持距离一百五十里左右。
同时快马传说一封武敦,让其同时跟进燕军,保持距离,必要时与他合兵一处!
乡宁城外。
躺在大帐床榻上的顾青衣接到斥候快马加鞭的急报后,脸色微变。
四万燕军若抢在付俊与武敦合围之前,突破了左匡之兵马,他这七万兵马将压力骤增!
但他又不确定高敬瑭会不会虚晃一枪。
权衡一番后,他连忙下了三道军令:
“令沿途斥候,绣衣卫日夜不断,盯住高敬瑭大军,军情一日一报!”
“令左匡整兵,无论如何也要拖住高敬瑭大军,等待付俊、武敦合兵援军围歼。”
“令付俊、武敦大军缓缓跟进高敬瑭大军即可,若非必要,不可轻启大战!”
…
连续几日一路行军,顾常春眉头久久不能舒展。
高敬瑭不仅不在付俊、武敦合围之前加快行军,反而下令大军不得急行军。
要知道,他们后面一百五十里便是付俊五万大军、武敦的两万大军啊!
不急行军也就罢了,稳打稳扎也行,免得敌军忽而在他们急行军中发起小规模偷袭,进而大军大举杀到,让大军不能及时准备而乱战。
但不急行军,反而借各种理由走走停停,又是发现前方有异,又是商讨军情。
这是等着大军被合围?!
如今尚未与左匡交战,大军身后的穆军就在一百五十里外,已经一步步被压缩包围圈,大军腾挪之地越来越小!
这不是前几日你高敬瑭若担心的么,为何此刻明知如此而为之?
这让他十分不解。
几日间,他不厌其烦的提醒高敬瑭,既然要救援大王,便要兵贵神速。
但高敬瑭置若罔闻,他猜测高敬瑭并非想救援大王,而是有别的打算,每次询问,高敬瑭左顾而言他。
眼看着大军将要身陷重围,他焦急万分,只能找到高敬瑭再问道:
“高大将军,不能再如此下去了,你究竟意欲何为?若有计划,可否告知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