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王黎宜民,原本的安南皇太子,受累于其母骄纵傲慢,这才从储君变成亲王。
现在,可以说是他离那个位置最近的一次。
大明支持郑义,而郑义支持他,换而言之,便是大明支持他。
至少,黎宜民是这么想的。
他本来就想着发动兵变,而郑义与明使给了他更大的信心,不过,就算是如此,他也知道,明使在都城,那他就不能引兵进攻。
那可就不仅没把安南朝廷放在眼里,更是没把明使放在眼里。
用后世的话说,黎宜民也想得到国际支持,而此时能代表国际的,大明就很有说服力。
特别是在东南亚诸国,大明的册封虽说被黎利给打破过,可影响削弱,并不代表着没有影响。
更何况,黎宜民与郑氏有联系,知道了如今的大明可不是往日的大明。
那位高坐在华夏神器之中的皇帝,可能比永乐时期的皇帝还有征伐欲。
草原上的群狼已然被驱赶,若是华夏久安,那么对付他们这些邦国,可以说是更加游刃有余。
郑义并没有承诺大明会给黎宜民什么,但是扯着大明这杆大旗,让黎宜民更加心甘情愿配合郑氏等一众贵族行动,再立一个安南王就不是什么问题。
便衣来到都城之外,黎宜民看着眼前这座自己曾经将要继承的城池,内心早就迫不及待。
他的军队也是蠢蠢欲动,不过,这次黎宜民并没有让军队过来,他是想绕过郑氏与大明使者接触。
现在安南朝廷的情况,黎宜民一清二楚,可以说,只要阮氏英继续把持朝政,那么他兵变成功的几率将会随着阮氏英执政时间而大增。
黎宜民并没有进入都城内,身为以前的皇太子,现在依旧是有不少老臣认识他,其中也有和他串通,时刻准备兵变的,所以,进城若是在被盘查的时候出问题,从而被认出来,那么他的一切安排都将功亏一篑。
所幸,现在都城外的客栈商铺应有尽有,他只需要坐镇城外,再找机会让人去接触大明使者,邀请其见上一面,不管结果如何,他心里也能有些底。
其实,黎宜民所要的并不多,就只是一个大明册封他为王的机会,只要大明册封,再加上他姓黎,那么位置的正统性就可以无比牢固。
只有经过大明册封的邦国,在经历外敌入侵,或者诸侯兵变的时候,受册封的国王才能朝大明求援。
并且,不仅仅是求援,这也是与大明朝廷建立朝贡的渠道。
若没有册封,那么连面见大明高官都是问题,华夏的官员可不会去理会连自家朝廷都没有承认的邦国。
就连受册封的一些邦国,官员都觉得是猴子蛮夷,更何况是那些没有被册封的。
都城给黎宜民的感觉,变化并不是很大,唯一的变化就是,到都城做买卖的人变多了,而且其中很多是不一样的面孔,能明显辨别出来,与自身长相有着不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