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了一阵子,喝了一大半,两人说话声音都大了,但要说喝醉,那是不可能的,才一斤酒,才是刚子一个人的量。
其间,南庆仁告诉刚子一件事。他说,刚子,你说咱农村现在种地还赚不赚钱呢?
刚子哈哈一笑,说:“赚什么钱?近些年,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连地都快没人种了,就留着一群老年人,一把年纪了,指望他们种地还赚什么钱?能留点口粮就不错了!”
“也是啊!不过有人就靠三亩地赚到钱了,你想不想听听?”南庆仁故意卖关子。
“这年头,不像七八十年代,不种地就没得吃,那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地里再也挖不出多少钱了!”刚子一脸悲观。
南庆仁吃了两口菜,接着说:“农业合作社你听过没?”
“当然听过了!”刚子说。
“咱们附近的大湾村就干了这么一件事。他们把空闲的地都承包出去了,包给一个天水的老板种药材去了!
“你也知道,咱省里中医发展很快,种药材自然大有市场了!人家脑瓜子机灵,早赚到钱了,咱还落后一大截呢,好好的肥地闲置着,一分钱没挣到!”
刚子说,这事我知道啊,大湾村已经搞合作社两年了,听说他们的确赚到钱了,多不多,起码比之前种麦子收成要好得多。
“那是自然。我来给你算一笔账。首先,土地承包出去就能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吧!其次,种植药材,就得有劳动力,这劳动力何来?
“当然就地用人啊!老板招一批农民,给他们发工资,这又是一笔收入;药材发芽阶段,是不是田里会长野草,野草自然得除掉,这还得需要人工。
“最后,收药材的时候,需要机器加人工来收,反正地在自家门口,只要人不懒,又能挣到一笔钱。
“等药材收到合作社后,要加工、包装,是不是还得需要人工?合作社就在大湾村的北山顶上,人们不出村口就能挣到钱,家里的农活又耽误不了,你说这事好不好?”
南庆仁说完了,刚子愣住了。
“我以前听人们说起过这事,一直以为这不可靠,把自家的地承包出去,那自己种啥?虽说土地流转赚了点钱,可农村人有养牲口的,那些麦草哪里来?牲口吃什么?还有,农村取暖烧炕,没柴禾烧什么?做饭烧什么?这都是难题!
“听你这么一说,感觉很划算,土地承包出去就可以赚钱外,一年四季还有活干,地就在家门口,合作社也在家门口。赚钱种地两不耽误,何乐而不为呢?大湾村人还是比咱聪明!”
说完,南庆仁笑了,说:“刚子,如今你当村长了,我刚说的这件事,你有何想法?”
刚子盯着南庆仁,他一脸认真,眼神里散发着希望的光芒。他看懂了,南庆仁是希望他能带动全村人换个方式种地,即便赚不了多少钱,起码比种麦子强多了。
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守着几亩黄土地,开春种一些粮食,土豆,都是养家糊口的,不是经济作物,自然赚不了什么钱。
加上年轻人常年外流,村里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靠他们种地挣钱,那是无稽之谈。如果加入合作社,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四季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的确是一件好事。
刚子沉思片刻,说:“南主任,你今天来,是要说这事的吗?”
南庆仁一笑,说:“这事我想得很早了,月江在的时候,给他提起过,只是这一年事务太忙了,拉自来水,修路,忙不过来,就一直搁在脑后了。
“如今,你刚刚当选为新河村的村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应该有所作为,带领村里人走向一个阶段性的进步,这件事,便是跷跷板,它可以撬动一个奇迹。”
南庆仁自信地说。
“打算在整个高山大队实施吗?”刚子问。
“我是这么想的。早前,我跟王书记聊过这事。他说,土地是山里人的命根子,这里的老一辈人思想都比较固执,你要说把地拿出去种了药材,他们觉得这是一件荒唐的事,跟不务正业差不多一样难听。”
刚子一听笑了,说:“我也会这么觉得。”
“可是你不改变思维,一直按着老一辈人的思想守旧下去,能有发展吗?如今,政策好了,就算三五年不种地,谁家能饿死人?不会吧!但你要问,谁家还缺钱,几乎家家都缺,是这个道理吧!”
南庆仁说得没错,可在刚子看来,要是真实施起这个项目来,其他村他保不齐同不同意,怕是新河村人首先不答应。
见刚子犹豫不决,南庆仁笑了,说:“王书记现在不在,组织让我暂时管理高山村的事务,只要我任职一天,我希望能为这里的老百姓做点实事;改变不了思维,改善一下生活方式应该是可以的。”
刚子点点头,说:“事是好事,不知道实施起来难度怎样?别看年轻人走完了,可老一辈人都是挨过饿的,虽然他们体力不支,但还是一年到头拼了命地耕种。
“成本投入太多,麦价还便宜,卖不了几个钱,但在他们的认知里,种麦,似乎才是对土地真正的尊重吧!这种基因里带来的认知,谁一时半会能改变得了呢?”
刚子说完,南庆仁点点头,叹了声气,说:“大湾村离咱们并不远,都是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的人,那里的老辈们也曾挨过饿,可你想过没有,两年前,他们为什么都认同了要那么做呢?”
刚子稍加思索,说:“我知道,问题还是回到结果上来了,和以往种麦子相比,他们觉得种药材赚得更多!”
话音刚落,南庆仁笑了,他拍了拍手掌,说:“能想明白就好。这便是我要做的。最开始肯定没人支持,咱先可以让少部分参与进来,等他们尝到了甜头,便会吸引更多的人干起来!这便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啊!”
刚子笑了,说:“南主任说得有理。我也觉得这是件好事。但若是大多数人不同意,那天水的老板还会来这里投资吗?”
“所以,我希望能有这么一个示范村先干起来,走在前头,但前提是,得有个得力的村长先动员起来,你能行吗刚子?”南庆仁认真地盯着他问。
“我……明年开春就实施吗?你跟那老板谈好了吗?”刚子问。
“这不是你该问的。你如果有想法就干一把,有空了可以到大湾村转转,实地了解一下情况。有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我相信你会写出一篇可行性报告来。”
南庆仁说完,给刚子满上酒,说:“那老板姓王,你考虑一下,如果有兴趣了,我可以介绍你和他见一面。不管做不做,了解一下也没坏处,你是村长,有责任带动大家致富,如果月江在天有灵,我想他一定会支持你的。”
刚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端起酒杯,说:“好的,这事我有兴趣,等天晴了我实地走一走,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如果可以,我再见见那位王老板。”
南庆仁赞许地点点头,说:“县交通局的刘局长都夸赞你是人才,我相信老领导没看错你,我也一直会支持你的!好歹现在我是高山村的代管书记呢!
“我想起一件事来!”话没说完,南庆仁憋不住笑了,刚子没反应过来,他接着说:“上次,在法院门口,你集结了一大群人,你小子,有那个胆子,我不信你没勇气干好这件事?”
“哈哈哈……”刚子笑了,南庆仁也笑了:“干了!”
“干了!”两人碰杯,仰起头一饮而尽。
屋外,雪下得很紧,屋内,火炉烧得很旺。在这片小天地里,刚子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春天渐渐逼近的脚步。
他想,过不了多久,在他的带领下,新河村人会换一种生活方式,都加入农业合作社,在家门口挣钱种地,增加收入,两不耽误,这是一件多好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