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微微皱眉,心中似有不悦,但他并未表露出来,只是对着杨玉环轻声说道:
“玉环,朕有些事情需要去处理一下,你在此稍等片刻,朕去去就回。”
杨玉环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柔声应道:“三郎放心去吧,臣妾在此等候便是。”
待李隆基转身离去后,李亨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故意走到杨玉环身旁,指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说道:
“娘娘,您看这朵牡丹,与您今日的妆容可谓是相得益彰啊,不过,在儿臣眼中,贵妃娘娘您可比这牡丹还要美上数倍呢。”
说罢,李亨还不忘用眼角余光偷瞄杨玉环,观察她的反应。
就在这时,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飞来,轻盈地落在了杨玉环的肩头。
李亨见状,心中暗喜,他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去,想要捉住那只蝴蝶。
然而,就在他的手快要碰到蝴蝶的时候,却“不小心”碰到了杨玉环的手。
李亨心中一紧,他不知道杨玉环会作何反应,但他还是强装镇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杨玉环显然没有料到李亨会如此举动,她心中一惊,连忙向后退了一步,与李亨拉开了距离。
接着,她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方手帕,轻轻擦拭着自己被李亨碰到的手,仿佛那上面沾染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般。
李亨见状,脸色微微一僵,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有些不妥,但他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干笑两声解释道:
“娘娘莫怪,儿臣只是见那蝴蝶美丽,一时心急,想要捉住它送给娘娘,并无他意。”
杨玉环却不为所动,她面若冰霜地看着李亨,冷冷地说道:“太子殿下,还望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莫要再做出这等失礼之事。”
说完,她便不再理会李亨,转身走到一旁,继续观赏起花园中的美景来。
李亨心中恼怒异常,但他深知自己此时绝对不能发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他强压怒火之际,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定睛一看,竟然是父亲李隆基带着李林甫等几位大臣朝这边走来。
李亨的眼珠滴溜溜一转,一个绝妙的主意涌上心头。
只见他故意提高了音量,对着杨玉环说道:“贵妃娘娘,儿臣近日听闻李林甫大人推行了不少新政,不知娘娘对此有何看法呢?”
李亨的这一番话,看似是在询问杨玉环的意见,实则是想借李林甫之手来给自己出一口气,让杨玉环难堪一下。
然而,杨玉环又岂是那么容易被人算计的?她心中自然明白李亨的意图,但她并未表露出来,而是微微一笑,从容地回答道:
“本宫久居深宫,对朝政之事了解有限,不过,只要这些新政能够对百姓有益,那自然是极好的。”
说罢,她还特意看了李林甫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
此时,李隆基和李林甫等人也恰好走到了此处。
李林甫听到李亨的话后,心中暗喜,觉得这是一个讨好皇帝和贵妃的好机会,于是赶忙附和道:
“娘娘所言极是,陛下与娘娘心系百姓,实乃我大唐之幸啊!”
李林甫的这番话,既拍了皇帝和贵妃的马屁,又顺便贬低了一下李亨,可谓是一箭双雕。
杨玉环听了李林甫的话,并没有回应,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然后,她缓缓地坐了下来,优雅地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香茗,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李隆基面带微笑,缓缓地坐在了杨玉环的身旁,他的声音轻柔而温和:
“丞相找朕商议国事,朕想着这御花园里的牡丹开得正艳,景色宜人,不如就在此处谈论吧。”
杨玉环微微垂首,她的心情似乎有些低落,轻声说道:“陛下既然要谈国事,臣妾还是回避的好,以免打扰到陛下和丞相。”
李隆基连忙摆了摆手,笑道:“玉环不必如此拘谨,留下来无妨,朕与丞相商议之事,你听听也无甚大碍。”
杨玉环轻哼一声,显然对李隆基的话并不买账,但她还是没有起身离开,只是自顾自地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然后又拿起一块精致的糕点,慢慢咀嚼着。
李亨见杨玉环并未离去,心中不禁暗喜。
他趁机卖弄起自己的才学,开始在一旁高谈阔论起来,尤其是提到李林甫新政中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时,更是滔滔不绝。
李林甫心中略有不快,他对李亨这个太子其实是有些不满的。
毕竟,李亨是他一手扶持上位的,但如今,李亨的所作所为却让他感到有些失望。
太子此人,过于急功近利,而且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曾经和根基。
然而,由于李隆基就在场,李林甫也不好发作,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悦,耐心地解释起自己的新政来。
杨玉环看似悠闲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而她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实则将在场众人的心思尽收眼底。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沉默不语之际,杨玉环突然开口,声音清脆悦耳:
“太子殿下对新政如此关注,想必心中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依臣妾之见,太子殿下不妨亲自参与到新政的推行中来,一来可为陛下分忧解难,二来也能让百姓们更早地享受到新政带来的福祉。”
李亨完全没有料到杨玉环会在此时说出这样一番话,他惊愕得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坐在上方的李隆基闻听此言,觉得甚为有理,不禁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玉环所言极是!太子啊,你就协助丞相一同推行新政吧。”
李亨心中暗暗叫苦,这新政固然是好,可一旦实施起来,必然会触动一些权贵的既得利益,而让自己去负责此事,岂不是要得罪不少人?
然而,李隆基既已发话,李亨也不敢违抗旨意,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这场商讨终于落下帷幕。
李隆基随即起身,带着杨玉环一同返回蓬莱殿。
一路上,杨玉环始终沉默不语,面色阴沉。
李隆基见状,关切地问道:“怎么了,玉环?为何闷闷不乐的?”
杨玉环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李隆基,嗔怪道:“陛下您不是说要带臣妾去赏花吗?可谁知半道上竟平白无故地多了旁人,还把臣妾晾在一旁,您说臣妾能高兴得起来吗?”
杨玉环带着几分愠怒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