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贤嫔像个疯妇,独居一殿,总在里面发疯,哪还有从前的贤名,佛经也不念了,佛堂早就废掉,佛珠都收起来,见到四皇子夫妇总是冷言冷语。
所以现在的四皇子夫妇没有必要不进宫,现在又有了孩子,更是将重心放到孩子身上。
圣懿公主是乐于看到这情形的,贤妃佛口蛇心多年,终于暴露真面目,现在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理所应该,果然是比让她死了更妙。
赵妍不仅与贤嫔不和,更是主动与侯府、公主交好,这也是让贤嫔气闷的原因。
萧天洛和祝久儿也没有想到赵妍或者说是赵家会这般敢,不仅赵妍如此,赵将军夫妇也是时不时就来侯府凑下热闹,更往公主府走动,这不是明着打贤嫔和安北侯府的脸?
圣懿公主想到这些事,嘴角含笑,当年的一颗药就能制造出如此局面,实在划算。
谈起眼下的局势就不得不提半年前的水上大战,乌元昌再次战功,其子乌云其也倍受重用,如今取代程武成了中郎将,而程武则是出人意料地进了东营,成了曲老将军的副将。
原本以为皇帝是要提拔向小将军的,但向小将军的根基还是浅了些,显然还要时间。
这里面其实有萧天洛的功劳,他择了合适的时机与皇帝讲了程武投靠之事,皇帝感慨之余果断动作,迅速进行了一番调整,先把程武调进工部,让乌云其顶上来。
这是先给了乌家甜头,做为乌元昌得力的回报,二就是让皇后安心,以为皇帝要重新重用程家,侄儿兴起,对她也是好事,殊不知皇帝另有盘算。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在萧天洛的暗中帮忙下,程武在防治旱涝工程的改造里立下大功。
有了这功劳,皇帝擢升程武也算理所当然,加上太子党不知程武真面目,乐见如此。
看着太子党掉进假象的陷阱里,萧天洛和程武私下也是有些快意,程武此人多智,且懂和收敛,搁在从前,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和昔时的情敌成同盟,就说这世道怪不怪吧。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大楚具象化了。
就程武玩暗渡陈仓这一招,两年多来无人察觉,萧天洛想到就嘴角挑起,刚好周明炽醒过来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摸着暖玉就叫了一声爹。
圣懿公主直呼邪门,拍着他的脑门道:“臭小子,睡糊涂了?”
“倾慈姐姐呢?”周明炽好像不知道自己叫了爹一样,好像也是真睡懵了,直接把爹扔一边去,问起了小倾慈:“呜,我要找倾慈姐姐。”
见儿子这不要脸的劲,圣懿公主直叹息,侯府的三个娃娃生来就像比别的孩子多智,自己还能指望周明炽这小子把倾慈拐回公主府吗?怎么看怎么傻,和祝老大和萧老二没法比。
“带他去。”
紫月立马牵着小郡王的手往外走,去找和月见不见了的祝倾慈,躺在高凝婉怀里的高至也可怜巴巴地地看过来,高凝婉轻笑道:“你也想出去玩?”
小家伙点点头,高凝婉的丫鬟也带着小家伙走了,高相得了这个孙儿十分满足,如今女儿再度有孕,也是喜上眉梢,只是今届春闱又在即,作为主考官,高相忙得不见影儿。
好在女儿口疾痊愈,手段也终于显现,从前人前都不敢开口的人现在管理起中馈来不亚于自己的婶婶,也就是高朗的母亲,现在她更要辅助堂嫂接管府里的事情。
想到堂嫂,高凝婉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怎么说呢,客气有余,亲切不足。
可能是她一直待在中原守着堂哥的原因,与府里的人不够亲近,夫妻二人也是相敬如宾。
再看安乐,高凝婉不禁想当年若是相府不怕有王爷的亲家,若是两人年龄相差没有那么大,若真的成了这桩亲事又会如何,堂嫂若是安乐,想必会比现在轻松许多吧。
现在孩子进进出出,萧天洛人都麻了,老侯爷夫妇是极乐得这些孩子往来的,府里的人气旺了,外人都说老侯爷夫妇是越活越年轻,其实是侯府的日子越来越好,状态不就好了。
萧天洛听着女人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快打盹了,一转眼间距离上次春闱就三年了,一年一战,高朗之后是符云放,现在不晓得何人能摘得头筹。
这么多人要留下来用膳,孩子又多,侯府的菜谱早就分成了大人版和孩童版。
到了用膳的时候,老侯爷夫妇也来凑热闹,看着隔壁的小孩子桌,哈哈大笑,抚着胡子说道:“这些孩子都如同我侯府的孩子,美得很啊。”
到了年纪就喜欢看小孩子活力十足的样子,侯老夫人也是目露怜惜,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心头宝,高至和宋明炽年龄相当,月见算是最大的一个,三小只位于其次。
月见不愧是做表姨的,不用柳叶等人出手,她就能将这一帮小的照顾得妥帖。
两桌膳食各有千秋,小孩桌的少辛辣之菜,大多是易消化清淡的菜色,大人这桌则是什么好吃就上什么,无所顾忌,更有美酒,小孩桌上的则是果汁。
这边其乐融融,在这氛围之中,老侯爷给萧天洛使了个眼色,待到送走客人,祖孙二人就进了私塾,诸位先生都在,所有学生也站立成一排,等候发落。
“春闱在即,原本觉得你们年纪小了些,不必下场,但如今情况有变,现在你们大多有参加春闱的资格,今日就问问,是否要下场?”
老侯爷问完,萧佑等人面面相觑,原本说的是让他们再等等,怎么就变了?
萧天洛心里有数,这恐怕是皇帝的意思,本以为要再等三年,这才一个周期过去就改变主意了,上回说的还是不急呢,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拉快了进度条。
曹植和曹洗这对双胞胎年纪是最小的,所以目前并没有资格参考,他们刚成为秀才。
剩下的人里,宋扬,朴正,史玉琦和萧佑,朴正势必是要上场的,萧佑更不用说,皇帝的主要意愿不就是他吗?
宋扬想了想,说道:“先生总说我文武并重,但其实我内心是晓得的,我武大于文,我也与父亲商量了一番,将来主攻武举,春闱暂不参加。”